老邱紫砂艺术全手工制作(惊艳时光的青岛手造你见过吗)

点击图片进入大赛专题,看青岛手造视频,上传作品

编者按:

传统与时尚,厚重与精致,守正与创新,沉稳与活力。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青岛的手造业将“传统”与“时尚”融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手造艺术使这个城市拥有了更独特的吸引力。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指导,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总工会、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青岛市手工艺协会、观海新闻、智慧青岛、齐鲁工惠·青岛行承办的青岛首届手造节·青岛手造创新设计大赛火热进行中。

今天起,为您带来“青岛首届手造节·作品说”系列主题报道。看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受手造者的独具匠心。

“青岛首届手造节·作品说”第二期:掐丝珐琅画

掐丝珐琅艺术,大致起源于元末明初,元末文人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证实了掐丝珐琅工艺的存在,当时称为“鬼国窑”。掐丝珐琅画是采用掐丝珐琅工艺制作的大平面装饰画,在我国艺术瑰宝景泰蓝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是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既蕴含着掐丝珐琅器原有的艺术美感,又汲取了其他艺术画种的工艺及艺术元素。整体艺术效果浑厚、庄重、金碧辉煌兼典雅华贵。因为取材矿物颜料,作品耐酸碱、不褪色、精美绝伦,极具收藏价值。历经明清,制作艺人代代口授相传,直至今天。2006年景泰蓝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掐丝珐琅作为一门“舶来”工艺,自元代传入中国后备受皇家贵族喜爱,成为彰显身份地位的象征。因其制作工艺繁缛,外观华丽,铜胎掐丝珐琅素来就有“温润胜玉,光泽胜珠,细腻胜瓷,辉煌胜金”的艺术效果,赋予景泰蓝奢华气质与深厚内涵。精妙繁缛的制作工艺同样也造就了它的艺术成就,经过许多精细繁琐的步骤,层层严格把控,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掐丝珐琅画。

老邱紫砂艺术全手工制作(惊艳时光的青岛手造你见过吗)(1)

现在看到的这幅掐丝珐琅画,出自青岛一位“能工巧匠”之手。它既有国画的独特意境,又兼具珐琅传统工艺的富丽堂皇之美。就让我们走近它,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掐丝珐琅画,与传统的景泰蓝工艺密切相关。经过几十年的材料和制作技术的发展变化,逐渐成熟。它的诞生,可以说是中国600年国粹景泰蓝技艺传承与创新的结晶。但掐丝珐琅画的技术难度要比景泰蓝低一些,相比景泰蓝有着更多的“可能性”。景泰蓝,需要烧,得有炉,场地要大,一人难以完成,也无法搬进民宅、客厅等制作;掐丝珐琅画,一人、一小屋即可。也正因这一点,使得掐丝珐琅画能更好地走进寻常百姓家。

一次与掐丝珐琅的偶然邂逅,使从事金融行业的姜丹丹深深地被这项传统技艺吸引,于是自学相关知识,在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情况下,仅凭一腔热血和强大的意志力,利用业余时间,耗时半年,才完成了这幅尺寸约80公分的《百鸟朝凤图》。

掐丝珐琅画的技术难度虽然要比景泰蓝低一些,但制作起来并没不容易,其画面金丝镶嵌,极具立体感。线条须精细清晰,色彩丰富自然,工艺精深严谨。作为业余爱好者的姜丹丹,仅能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制作,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每一个步骤都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极其考验耐心。

掐丝珐琅画的制作主要分为画稿、掐丝、点蓝、晒干、封胶五大步骤,每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完成,这对制作者提出了很高的技艺要求。

一幅画,要做成什么样子,事先要有草稿和彩图,就像盖房子之前要有图纸一样,才能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去做。制作一幅画,同样要准备画稿。掐丝珐琅画是在板上绘图,要先描图,把选好的图样描在板上。之后的掐丝和点蓝,是掐丝珐琅画的核心工序,被誉为掐丝珐琅画的“骨骼和血肉”,决定着作品的最终效果。

掐丝是先将粘丝胶少量地涂在线条上,稍作等待后再开始。掐丝采用的是金色铝丝,宽1毫米,厚0.3毫米,制作时先将铝丝拉直,垂直90度,用镊子按照线条一点一点地掐丝,如果丝线不直,掐出的画面就会弯弯曲曲,细节上经不起审视。在掐丝过程中,必须保证掐丝的接口处严丝合缝,否则在点蓝时,颜料会随着缝隙与其他颜料混合,影响后续步骤。

老邱紫砂艺术全手工制作(惊艳时光的青岛手造你见过吗)(2)

老邱紫砂艺术全手工制作(惊艳时光的青岛手造你见过吗)(3)

与掐丝相同,点蓝时要用点蓝管吸取釉料一点一点地着色,色彩搭配必须协调,着色必须均匀。填充时的釉料是用天然矿石染色,烧制之后再磨成粉,呈颗粒状,釉料之间不相互融合,因此需精准拿捏才能保证色彩交汇处过渡自然。在着色填充时,不能用料太满,须至铝丝的三分之二处,防止串色。最后,晒干、封胶,一幅完整的掐丝珐琅画才算制作完成。

老邱紫砂艺术全手工制作(惊艳时光的青岛手造你见过吗)(4)

老邱紫砂艺术全手工制作(惊艳时光的青岛手造你见过吗)(5)

掐丝珐琅画,一种由景泰蓝衍生而来的艺术,一种兼容百家之长的艺术,一种凝聚了多少代艺人智慧的艺术,传承了几百年!掐丝珐琅画以精美艺术形象、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笔线条是一丝情意;一抹颜料是一份寄托。

数百年前,工匠们笔墨铺展,掐丝勾勒,点蓝烘烧,谱写了一首铜与火之歌;数百年后,现代人妙笔生花,潜心钻研,创意涌现,再续传统艺术的美与浪漫。从景泰蓝重器到掐丝珐琅画,是延续,是传承,也是敬畏与仰望。

前世景泰蓝,今生掐丝画。手造爱好者用自己的力量,让这古老技艺不断传承,让这距今600年的非遗记忆成为我们的技艺。

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手造蕴含的温度显得弥足珍贵。而手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设计的融入,离不开行业力量的整合。让传统遇见创新,让创意遇见美好,让手造走进生活。“青岛首届手造节·青岛手造创新设计大赛”欢迎手造行业从业者、手造文化爱好者以及广大热爱创新、创造的社会各界力量踊跃参与!

(智慧青岛记者 宁晓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