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必娶阴丽华(仕宦当作执金吾)

阴丽华,不仅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也是著名的贤后。阴丽华,南阳郡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

娶妻必娶阴丽华(仕宦当作执金吾)(1)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林心如饰演的阴丽华)

关于阴丽华,流传着一句千古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此言出自刘秀之口。

《后汉书》记载:

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属于汉景帝第六子长沙王刘发一脉。在“推恩令”的影响下,家族爵位一降再降。到刘秀父亲刘钦这一代,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了。

西汉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秀出生于济阳县。元始三年(公元3年),父亲刘钦过世,年仅9岁的刘秀和兄妹成了孤儿,生活无依,只好回到祖籍枣阳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刘良抚养,在叔父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沦落为普通的平民。

刘秀专心于耕种之事,而他的哥哥刘縯喜好结交豪侠,对种田毫无兴趣,因此刘縯常常取笑他,笑话刘秀就像高祖家中那个老实巴交的二哥刘喜。

刘秀的姐夫名叫邓晨,家住南阳新野,而邓晨与当地豪门大户阴家有亲缘关系。借助于这层关系,刘秀有机会出入阴家,也见到了美貌绝伦的阴丽华。豪门的权势、阴丽华的美貌都给刘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由于门第悬殊太大,刘秀对阴丽华的感情只能藏在心中,不敢对人言。

娶妻必娶阴丽华(仕宦当作执金吾)(2)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袁弘、林心如饰演的刘秀和阴丽华)

或许正是这些激起了刘秀的斗志,他开始有了更宏大的志向。王莽天凤年间,刘秀前往长安求学。

有一天,在长安街头,刘秀正遇到执金吾出行,前呼后拥,车骑盛大,威风凛凛。刘秀从未见过这种大场面,于是当即发出了那句感慨:“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执金吾就是负责京城内巡察﹑治安的官员,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局长。在当时刘秀的心目中,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此,这样的生活也是遥不可及的,是一种梦想而已。想不到时势造英雄,后来他竟成了东汉开国皇帝,是青史留名的中兴汉室的光武帝,区区执金吾已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了。但是,阴丽华一直是他理想的妻子。

王莽篡汉以后,推行了一连串雷厉风行的改革措施,因为准备不周,不合时宜,操之过急,造成政令繁芜、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盗贼蜂起的局面。各地起义不断,樊祟在山东起兵,号称“赤眉军”;王匡在湖北起兵,号称“新市兵”;王常在江陵起兵,号称“下江兵”;陈牧在荆襄起兵,号称“平林兵”;刘秀在舂陵起兵,号称“舂陵军”。

后来,刘秀与王匡、王常等人的部队合在一起,号称绿林军。为顺应人心思汉的潮流,他们以“反莽覆汉”为号召,推立汉朝宗室刘玄为更始皇帝,改元更始。在推翻王莽的过程中,刘秀的功劳最大。公元23年,绿林军被王莽主力包围在昆阳城中,刘秀率18人突围,带回3万多援军,以少胜多,击败王莽军队。绿林军乘胜前进,推翻王莽统治,进据长安。

一直追随刘秀作战的阴氏兄弟,说服家人,把妹妹阴丽华嫁给了刘秀,有情人终成眷属。此时刘秀已经29岁,阴丽华19岁。刘秀实现多年前心愿,自然无比快活,两人恩爱无比。刘秀也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完美逆袭,娶得了理想中的妻子。

阴氏家族是春秋名相管仲之后。到了第七代子孙管修的时候,从齐国迁居楚国,被封为阴大夫,以后便以“阴”氏为姓。秦末汉初,阴家举族迁到了新野,成为当时富甲一方的豪门大户。

阴丽华肤如凝脂,端庄秀丽。李白曾写诗赞美阴丽华:“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她的全身每一处皮肤都细腻滑嫩,就连脚掌的皮肤也和手掌一样。《女红余志》记载:“后阴丽华,步处皆铺太华精细之毡,故足底纤滑与手掌同。”

娶妻必娶阴丽华(仕宦当作执金吾)(3)

(美人足)

更始皇帝疑心重,大杀功臣,刘秀的哥哥刘縯也被杀害。为了不使更始帝猜忌,刘秀强忍悲痛,悲愤不形于色,更加谦逊,彰显出了刘秀韬光养晦、隐忍负重的深谋远虑。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刘玄谢罪。也正因为刘秀与阴丽华的结合,刘秀才逃过了更始帝诛杀功臣的一劫。

为求自保,刘秀只得向河北发展。于是,阴丽华被暂时安排回娘家居住。刘秀以特使的名号,带领数百人马渡过黄河,一路抚辑流亡到达河北,排除万难,争取民心,赢得了河北诸郡的拥护。刘秀就是以河北为基础打下自己的江山的,他的“云台二十八将”也多出在这一带。

当时邯郸有一个术士王郎,乘群雄并起之际,自称是汉成帝儿子刘子舆,自立为王,声势浩大,是刘秀在河北发展的主要障碍。刘秀为了彻底扫除他,不得不依靠当地豪强真定王刘扬的势力。作为权宜之计,刘秀迎娶刘扬外甥女郭圣通为妻,终于借得10万精兵,击败了王郎,势力大增。更始帝不安,令刘秀交出兵马,回长安受封。刘秀拒绝了更始皇帝的封号,与其决裂。公元25年,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也就是后来的东汉王朝。

娶妻必娶阴丽华(仕宦当作执金吾)(4)

(刘秀雕像)

建武元年,是刘秀开基立业的一年,也是让他左右为难的一年。此时有帝无后,郭圣通、阴丽华同为贵人。阴丽华是他的结发妻子,也是他真心爱恋的女人,而郭圣通有恩与他,在河北时郭圣通一直伴驾左右,并为刘秀生下了第一个皇子刘疆。到底是立郭圣通为后呢,还是立阴丽华为后?

阴丽华虽深得刘秀宠爱,但若立她为后,恐众心难服。在立后上,郭圣通比阴丽华有三点优势:1.郭圣通嫁与刘秀,刘秀才因此获得真定府十余万大军,顿使局势扭转。在刘秀平定河北之时,郭圣通也一直伴驾左右,于社稷有大功。2.郭圣通同刘秀一样,同为汉室宗亲,都有前朝血脉,身份比阴丽华高贵,更有利于日后刘秀的统一大业。3.郭圣通已经生下了皇长子刘疆,而阴丽华此时尚未诞下皇子。对于极为重视子嗣的皇室来说,这一点极为重要。

从刘秀内心来讲,他是想立阴丽华为皇后的。阴丽华是刘秀的结发妻子,刘秀称其“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一心一意要把皇后的位置留给她。但是他也明白,手下的文臣武将,尤其是来自河北的众功臣恐难以心服。

刘秀欲立阴丽华为后,不料阴丽华坚辞不受,“自陈不足以当大位”,“困厄之情不可忘,而况郭贵人已经生子。”不但不接受皇后之位,而且力推郭圣通为皇后。古代女子,以登上皇后之位为人生至荣,为此机关算尽,常常弄得腥风血雨,可阴丽华却坚辞后位,其识大体、知退让的胸怀让人钦佩。光武帝刘秀无奈,只得立郭圣通为后,封阴丽华为贵人。

《后汉书》记载:

帝以后雅性宽仁,欲崇以尊位,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故遂立郭皇后。

娶妻必娶阴丽华(仕宦当作执金吾)(5)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王媛可饰演的郭圣通)

阴丽华的仁善宽厚、贤良谦逊、豁达开明,与她的家风是密不可分的。建武二年,天下初定,阴丽华哥哥阴识因随军征战有功,刘秀本拟破格封赏,阴识却坚持谢绝,他说:“天下初定,将帅有功的多,臣托属外戚的关系,不能示天下以不公。”阴丽华另一个兄弟阴兴,当时为黄门侍郎,随军征伐,算是刘秀贴身侍卫长。建武九年,刘秀升迁他为侍中,赐爵关内侯,印绶已经准备妥当,阴兴却坚决辞让:“臣未有先登临陷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赏,转令天下失望,诚所不愿。”事后,阴丽华私下问阴兴为什么要那样说,遭到阴兴的反唇相讥:“贵人不读书吗?亢龙有悔,盛极则衰,外戚家苦不知谦退耳!”可见,阴家的优良家风是人人遵循奉行的,谦逊宽仁的品格才使得其家族保持长久不衰。

称帝后,刘秀恩威并济,终于使天下归心,成就了大一统的局面,转而偃武修文,休养吏民,保全勋臣,崇尚义节,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刘秀在位32年,勤于政务,每日凌晨便临朝处理事务,直至日已西沉才罢休,入夜还秉烛诵读。有一次皇太子利用刘秀休息的时间劝说他:“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生之福,愿颐养精神,优游自宁。”刘秀微笑着说:“我自乐此不疲!”

阴丽华也陆续生养了5名子女。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决定废皇后郭圣通,册立阴丽华为后。

刘秀草拟诏书,说明废郭圣通、立阴丽华的理由:

“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宫帏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睢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持节,缴上皇后印缓。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先是固辞后位,长久恭谨廉让,宜奉宗庙,为天下母。异常之事,非国之弱,不得上寿称庆。”

阴丽华是一位生性善良、性格温和、心胸开阔的女子。当上皇后以后,她仍恪守初衷,恭俭仁厚,谦让自抑,不喜笑谑,低调谦德,矜惜慈爱。她内持恭俭,外抑宗族,是为一代贤后。《后汉书·皇后纪》记载:“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

建武十九年,刘疆的太子之位也让给了阴丽华的长子刘阳(即后来的汉明帝刘庄)。

虽然刘秀在废后诏书中,斥责郭圣通失德、怨怼,如同鹰鹯一般。但其实,郭圣通没有那么坏,她只是没有得到刘秀的心。后人一直为郭皇后鸣冤,但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看待古人,更不能以现在的道德标准去要求一个帝王。在这段关系中,郭皇后是牺牲品,可刘秀对于阴丽华的爱,确是至情至性的。

娶妻必娶阴丽华(仕宦当作执金吾)(6)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中的刘秀与阴丽华)

刘秀驾崩之后,刘庄即位,是为汉明帝。阴丽华被尊为皇太后。明帝对阴氏、郭氏的族人一视同仁。就连到了章帝时代,身为阴丽华嫡系子孙的汉章帝还亲自到郭氏家中,大会郭氏族人,君臣非常和睦。

阴丽华注重家风品行,天性善良,不愿去伤害别人。她默默做了十六年的贵人,毫无怨言。登上后位,仍能厚待郭氏一族。

阴丽华端庄恭俭、仁孝矜慈的品行,垂范后世,成为历代后宫的榜样。她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能够严格要求其阴氏族人。她看清了后宫和外戚干政的历史教训,权高震主,最后往往落得全族尽灭的下场,前朝的吕、霍已经用血和泪书写了这一悲剧,其后的汉室多个外戚也因擅权而被诛灭,而阴氏能在外戚专权成风的汉代恪守本分,得以全身而退,这无疑与其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阴丽华以社稷为重,本性宽仁雅致。她是一个很识大体、顾大局、重社稷、轻私利的人。汉明帝永平三年,有司奏请仪立皇后,皇太后阴丽华表示:“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马贵人,就是为东汉立下赫赫战功、以“马革裹尸”而闻名的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马贵人聪慧清秀,有母仪之德,是皇后的最佳人选,但她却始终没能生下一儿半女。而明帝身边还有阴贵人、贾贵人等其他嫔妃,这个阴贵人正是出自阴氏家族。阴丽华并没有利用自己太后的权力将自己宗族的阴贵人推上后位,而是以大局为念,力推德才最为突出的马援之女为后,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令人钦佩。阴丽华不但自己贤德识大体,还把被后世史家誉为“千古贤后”的明德马皇后扶上了后位。而明德马皇后作为一代贤后,深深地影响了明、章两朝的政体。

阴丽华一生谦德贤良,不干预朝政,更能严格约束家人,使刘秀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缔造了“光武中兴”时代。

阴丽华在位二十四年,享年60岁,死后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拥有谥号的皇后。

娶妻必娶阴丽华(仕宦当作执金吾)(7)

(刘秀陵一角)

亲身经历了建武、永平两朝,对阴丽华极为熟悉的老臣第五伦在上疏中说道:光烈皇后“友爱天至”。

  刘秀与阴丽华的感情令人羡慕,他们共同缔造的光武盛世也一派清明、君臣和谐,可惜的是,这样的局面没有维系长久,东汉最终还是亡于外戚,窦太后、邓太后通过自己的父兄把持朝政,形成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是刘秀和阴丽华始料未及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