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过敏症状和急救措施(利多卡因天天用)

利多卡因具有局部麻醉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临床常用于表面麻醉、浸润麻醉、硬膜外麻醉和神经传导阻滞,也用于各种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过敏症状和急救措施(利多卡因天天用)(1)

近年来,利多卡因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也不少见,值得各科医生关注。

局麻后无不适,术后却突发意识不清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咳嗽2年,加重1周」入院。拟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明确病理诊断。

手术以1%利多卡因3ml逐层浸润麻醉至胸膜,局部麻醉完毕后患者无不适。

术中顺利,术后自CT室转运回病房过程中突发意识不清,数分钟后出现大汗,迅速转至病房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测血压为108/56mmHg,脉搏69次/分,血氧饱和度95%,给予肾上腺素1mg静脉滴注,持续吸氧,测血压为98/50mmHg,脉搏179次/分。

之后患者出现呕吐,为胃内容物,保持患者头低侧位及时吸出呕吐物,复测血压85/50mmHg,脉搏127次/分,血氧饱和度89%。

急查血气,同时给予多巴胺20mg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ml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32ml 多巴胺180mg静脉泵入,之后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利多卡因为何致敏?

我们知道,局麻药都属于芳香基-酯链/酰胺链-胺基结构的化合物,酯链为酯类局麻药,比如普鲁卡因;后者为酰胺类局麻药,比如利多卡因。

在临床诊疗中,局麻药引起的过敏反应通常有两类,Ⅰ型超敏反应(由IgE抗体介导的即时超敏反应)和Ⅳ型超敏反应(由致敏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一般认为,局部麻醉药的分子量低,本身并非抗原,但它的代谢产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后,可以成为抗原,这在酯类局麻药中比较多见,而酰胺类局麻药却很少发生。

这是因为酯类局麻药可以被组织或血浆中的假性胆碱酯酶裂解,它的代谢产物是对氨基苯甲酸(PABA),PABA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偶联在载体蛋白上可以形成变应原。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酰胺类局麻药就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呢?

并不。

存在于酰胺类局麻药中的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它的分子结构与PABA相似,而且也可以代谢为PABA,能在体内形成变应原,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另外,也有文献指出,利多卡因在肝脏的分解产物,单乙基甘氨酸和二甲基苯胺会在体内形成半抗原,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从而刺激机体产生过敏反应。

如何处理和预防?

利多卡因导致的过敏反应多以突发呼吸困难、胸闷、大汗、远心端湿冷、面色苍白、眩晕、血压下降等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情况比较严重或发生过敏后没有及时有效处理的话,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心跳骤停等症状,部分患者还能有恶心、呕吐、全身皮疹、疹痒等伴随症状。

虽然在术中我们会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意识状况进行观察,但总有意外事件发生,需要我们及时处理。

当患者出现过敏症状时,我们必须立即明确致敏原,并给予面罩给氧,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憋气症状,同时迅速开通有效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等抗过敏、抗休克药物,这也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此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也是及时指导抢救过敏休克至关重要的环节。

除此之外,为了降低临床上利多卡因的用药风险,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在应用该药物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药物过敏史,有利多卡因过敏史者禁用,有类似药物过敏史者应谨慎使用,必要时可以做利多卡因皮试(即使说明书未做相关要求)。
  • 备好急救、抗过敏休克药物,以保证过敏反应发生后能够及时救治。
  • 注意利多卡因的用法用量,尤其是浓度,应该严格遵照说明书要求,一次给药不要超过最大限量。
  • 常规加用适量肾上腺素,可以有效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
  • 局部浸润注射前先回抽有无血液,防止药物进入血管内引起毒性反应,给药速度宜适当缓慢。
  • 在应用局部麻醉药后,应该仔细观察药液皮丘和皮下浸润后的反应。
  • 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一定要密切观察,一旦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遵循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原则及时抢救。

参考文献:

[1]邰世斌,周雪梅,郑增娟.利多卡因致严重过敏样不良反应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临床合理用药,2019,12(30):119-122.

[2]左巧云,王黎青,罗亮,等.利多卡因致严重过敏和神经毒性反应[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8):903-904.

利多卡因过敏症状和急救措施(利多卡因天天用)(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