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的心灵唤醒时代的征程(新华全媒他们在)

(视频制作:邓浩然)

新华社天津4月22日电(记者郭方达、尹思源)对于视障人士而言,看书似乎是一种不可能的享受,但他们正在用“声音”,给无光的小世界“凿”出一束光。

“奢侈”的阅读

天津残联盲协秘书长蔡成拿出一本盲文书放到桌上时,发出了咚的一声。

黄色的牛皮纸,厚厚的装帧,凸起交错的浮点构成了黄色海洋上起伏的波浪,用手指接触,就是文字的脉搏。

“现在看这种书的不多了。”蔡成找到这本书稍微费了些工夫,即便他本人保留了阅读盲文书的习惯,也不得不承认,阅读,对于像他一样的视障人士而言,在过去总归是一件相对“奢侈”的事情。

盲文书籍的印刷需要专门的器械和纸张,市场体量小、受众阅读意愿不强等注定了盲文书相对尴尬的境遇——往往只用于盲校教材,市面上的其他书籍少之又少。

以绿色的心灵唤醒时代的征程(新华全媒他们在)(1)

通过抚摸,视障患者能够阅读盲文书籍。新华社记者郭方达4月20日摄

盲人按摩师赵金良回忆说,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一套盲文书就要几十上百元,是绝对的“奢侈品”,除了教材以外,同学们极难有机会看到新书,只能凑在一起听广播“解渴”。

与此同时,盲文书籍的磨损率却远超想象,蔡成表示,盲文书的磨损与借阅情况高度相关。“纸面是一个个凸起的小点,用手摸的时候就会把它逐渐压平,多次之后,可能书籍上表达的字都完全不一样,看得越多,书坏得越快。”蔡成说,盲文书可能借阅几十次后就因为凸点磨平,只能弃之不用。

“如果是学习的话,盲文书还是很有必要的,专业知识还是指尖阅读记得牢。”赵金良觉得,对健全人而言,提笔忘字“非常丢脸”,盲人更不能不会读写自己的文字。但他也承认,阅读可能已经从许多盲人的生活中被剔除了出去。

以绿色的心灵唤醒时代的征程(新华全媒他们在)(2)

“听书”成为赵金良平日的兴趣爱好之一。(新华社记者郭方达4月20日摄)

另一种方式的回归

操作手机等智能设备对于“90后”盲人姑娘马寅青来说早已经轻车熟路,在手机语音和读屏软件的帮助下,看小说、学菜谱都是她生活中的常态,“有人总是问我怎么做到的,其实和大家都一样”。

走出校园,阅读的机会在渐渐变少,马寅青的指尖和书籍亲密接触的次数屈指可数,“很多图书馆都没有盲文借阅区或者盲文书籍,非常不方便”。

读一本书仿佛垒几块砖,一套书读完,都能砌一堵墙。马寅青觉得,除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周围的朋友看书的节奏越来越快,像砖块一样的传统盲文书籍“走得太慢了”。

在中国盲文图书馆的线上阅读,稍稍满足了马寅青的需求。但简单的听书并不令她满意。藏书种类少、机械式的朗读缺乏演绎,这令曾尝试过话剧配音的马寅青陷入了思考,怎么让更多视障朋友读上书、读好书?

马寅青知道,对于培养阅读习惯这件事而言,普通人尚且不易,视障人士则面临着更大的心理阻力——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这样的抱怨她也听到过。“我们至少能让阅读更方便,更有趣。”马寅青觉得,对于盲人而言,更应该让他们知道世界的“可能性”,阅读正是这样一种手段。

日渐红火的有声书,击中了她的痛点,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用手机听书,马寅青似乎感觉到了一丝希望。

是读者,也是传播者

视障人士刘志伟的网名是“卧龙残雪”,像极了武侠小说中的大侠称号。他本人的形象也与网名十分熨帖——利落的寸头,坚实的臂膀,浑厚的嗓音。

从推拿按摩到协助读屏软件开发,刘志伟的收入并不稳定。偶然的一次机会,刘志伟接触到了录书的工作,由于对书籍的热爱以及声音的敏感,他跃跃欲试。在尝试录了几十本书之后,他渐渐找到了感觉,并在有声书平台驻扎下来。

走进办公室,熟练地打开录音设备,刘志伟每天在电脑和麦克风前忙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耳机里一句一句地播放着电子书,一边听一边说来完成一章小说的录制,随着关注他的粉丝越来越多,“卧龙残雪”的名号也渐渐变响。

2019年,本就不想在盲人按摩行业做一辈子的马寅青,也带着几位志同道合的视障朋友们一同创立公司,将网文录制为有声书,签第一单生意时,合作方直到见了面,才知道他是视障人士。仅在当年,公司的营业额就超过了三十万元。“读书、录书、听书,我们证明了一种可能性。”马寅青说。

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表示,“平台上的残障人士主播已超过8000名,其中视障人群也是最优秀的内容创造者及传播者之一,在这些主播中,专辑播放量最大的超过8亿次。”“耳朵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视障群体就业的路径也诞生了新的可能。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主播,但哪怕只是听书,世界也被凿开了一条小缝,可以透光进来,我们就能了解到,甚至去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蔡成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