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类人能过司考(你凭什么过司考)

哪类人能过司考(你凭什么过司考)(1)

简介:本人非法本,自16年始,二战司考,第一次是在校期间336分,第二次是在毕业后392分。我认为,通过考试,需要计划 执行力 坚持 信心。前三者做到,是自信的底气。接下来简要记录通过的策略及心路历程。

备考经过:16年第一次参加司考,最终惨败,总结教训为:1.备考周期过长(3月开始断断续续),后期毫无动力;2.对题目和题型并不熟悉,考前未做过分年套题,仅分科套题绝对不行;3.过于保守于作息和学习时间,效率低下(实习和在家备考,你懂的)。

因而选在17年毕业后,放弃毕业旅行,重新鼓足勇气,再战司考。

备考资料的选择:以瑞达法考的复习资料为基础,吸收“蒋四金”(司考411)的带读和考前冲刺查漏补缺划重点。

哪类人能过司考(你凭什么过司考)(2)

从7月5日至9月17日,时长近两个半月,得益于第一次司考的笔记和残余记忆,制定严格的时间表。大致按三轮复习走,第一轮,计划七月初到八月中旬,将八大法的精讲部分跟着瑞达官网的视频,用加速器(我用的枫叶播放器—安卓系统),以2.8到3.7的最快速度,迅速过一遍,大概一天14个视频。因为听课不是重点,视频没听完也无所谓,有老师讲是为了带着把知识点过一遍,理解知识了才是重点。所以速度因老师口音和自身理解能力而定。笔记做在书上,勾勾画画就好,不要大量写字影响速度,因为后边会有机会让自己再复习一遍,这个阶段只需要理解知识点。

哪类人能过司考(你凭什么过司考)(3)

还有一点,就是复习顺序,千万不要把几门最厚的法律叠一块学。我的方法是,把一科目按照内容分拆,穿插着小科目,同时进行。比如,刑法可以分为犯罪论和刑罚论,再算上分则,总共三大部分。显然分则是具体内容,即便先前学的再好也没用,只需要后期在一般性的规定的基础上再记住分则的特殊规定即可。所以可以上午学刑罚论,下午学三国法中的国际公法。这样,即便刑法没那么快学完,但三国法却可以很快地消耗,让自己有成就感。

第二轮,八月中旬到九月三号之前,同样跟着瑞达官网视频,过精粹部分。精粹部分精练许多,可以挑着学,但笔记得开始按照书本目录或者一定的思路,开始精简知识点。最好以精粹卷为框架,毕竟老师整理的比较专业和完整。也可以用蒋四金的冲刺补充,毕竟不是所有真题都能在精粹卷找到答案。刑法民法在这个阶段用处不大,适合用真题提高。这一阶段必须明确自己通过考试的分数目标,总分360分,卷一比较简单和零碎,背了就有分,所以要反复不厌其烦地浏览,一小块一小块地过,不宜大段大段的记。刑诉和民诉都是章节性特别强的科目,完全可以分章节突破。

教一个方法,我们习惯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所以往往后边的章节不熟,这对于诉讼法很吃亏,因为其实后边的章节才简单和容易那分,但往往自己不熟。所以对于卷二卷三比较难拿高分的部分,诉讼法必须硬起来,我到后期,是从前往后、从后往前、从中间抽取自己不熟的部分,不断地理解记忆。因为是警校生的缘故,我对行政法的理解比较简单,把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分开,重点抓住行政行为,一切手到擒来。

哪类人能过司考(你凭什么过司考)(4)

精粹卷基本上是在总结,总结一章节迅速做一章节真题,思路十分清晰。这阶段因为兼顾听课和做题双重任务,所以会很累,我也是在这阶段打破作息规律,每晚到凌晨两点,累了会打打王者荣耀放松、每晚饭后去打一小时篮球。务必要坚持,什么都不想。因为在家复习,床上堆了一堆书,我和我妈约定,就算是叫喝水吃饭,也不要太频繁,什么都不要打搅我。可以说给了自己一个完全支配的自由。

第三轮,九月初至考前,两周时间,上午刷历年真题,以套题的形式做,掐着时间,一上午做完三卷选择题,并对完答案、调整笔记,时间是够的。下午可以把上午认为自己薄弱的部分快速过一遍,晚上再跟着杜洪波把卷四每种题型熟悉,并记录可能需要背的章节。套题是检验自己前期学习策略的有效工具,此时刷题不在乎对错,而是知识点,做完一套题每卷能达到110,那对考试就十分有底了。

哪类人能过司考(你凭什么过司考)(5)

考前,绝对会特别迷茫,因为越临近考试,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所以不断做套题、背口诀、抄卷四,就是给自己加油打气最有力的工具。如果觉得自己对精粹卷很熟了,但又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不妨听听蒋四金的看片押题,蒋四金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重点画了出来并归纳,十分简洁,可以快速过一遍,事实证明比辅导机构的押题有效。提前一天到考场附近宾馆,每科开考前一晚,用一小时,过简要笔记或者之前老师的串讲视频。比如我特意留了韩心怡在精讲卷最后一个视频没听,到考前听,效果特别好,我觉得几乎就是按书本原话出题。

说了这么多,也是带着对去年那段沉下心来复习的回忆。考完出来,我不敢说自己必过,但知道自己能考多少分,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事实证明,一切都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司考,两年的执念,也把自己带进了法律的大门。只想说,自己认定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