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各个时期审美观(谈谈唐朝尚圆造物观)

“圆”一直以来被国人当作和平的象征,只有一切“圆”起来,才不会与其他的事物发生任何撞击或者冲击,才能够更好地与世间的万事万物和谐相处。

唐朝各个时期审美观(谈谈唐朝尚圆造物观)(1)

如在为人处事方面,我们经常用“处事圆滑”来形容一个社交能力非常强的人,而其“圆滑”的背后,更多是一种与其他人共情的能力,正是因为具备这种能力才能与他人相处起来十分轻松。

在造物方面也是如此,人们总是对圆形的东西情有独钟,无论是在设计物品还是选择物品的时候,圆形一直都是首选。

牡丹作为百花之王,一直被视为贵族和富有的代表,而在唐代却将牡丹花的图案与“尚圆”的造物观相结合,其所传递出来的正是一种唐人的特殊的世界观和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

唐朝各个时期审美观(谈谈唐朝尚圆造物观)(2)

为何单选取牡丹?

牡丹花,是芍药一类的植物,长相和芍药很相似,古人一直分不清其与芍药的区别。

到先秦时期,人们才将牡丹和芍药区分出来,其区分的标志是“以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

其枝短小但粗壮,叶是二回三出的复叶,叶子的表面没有毛,正面为绿色,背面为淡绿色。

其枝的顶端有五片类似于长椭圆形的苞片,此外还有绿色的萼片和玫瑰色、粉红色、红紫色和白色的花瓣,花瓣的数量一般也多为五片。

唐朝各个时期审美观(谈谈唐朝尚圆造物观)(3)

与其他的花瓣不同的是,牡丹花的花瓣不仅颜色种类多,而且其花瓣都比较大,有点像倒卵形,而且花瓣的顶端是不规则的波浪形。

其也正是因为花瓣的颜色和形状而在众多的名花中脱颖而出,花色艳丽,色泽光润,给人一种风流潇洒、富丽堂皇之感,而它也凭借着这一特点,被人们冠以“百花之王”的称呼。

牡丹花中最为珍贵的就是黄色和绿色的牡丹,且牡丹的花朵不仅硕大,而且具有一种特有的香味。

让人闻之不仅顿时陷入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和向往之情,而且还能让心情非常舒畅,后人也用“国色天香”来形容牡丹花。

唐朝各个时期审美观(谈谈唐朝尚圆造物观)(4)

将牡丹比喻成容貌冠绝的美女子,也用其来形容与牡丹有着密切关系的人或事物。

唐朝的众多诗人都写有关于牡丹的诗句,以此来证明牡丹是百花之王。

如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罗隐的“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将牡丹动人的姿态和对其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最有名的还是刘禹锡的《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首诗也成了咏牡丹的名篇。

唐朝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清明、文化交流的频繁的社会现状,也就加速了人们对牡丹这种寓意着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花朵的喜爱。

唐朝各个时期审美观(谈谈唐朝尚圆造物观)(5)

这种独一无二的华贵之美在当时的社会自然只能出现在帝王之家,得到唐朝统治者的喜爱的牡丹自然演变为被众人所崇拜。

不仅有专门买牡丹、种植牡丹、吟咏牡丹的,为了能够表达最牡丹的崇尚,还将牡丹做成各种图案。

不仅绣在衣服上、印刻在器物上,而且还将其画在画作中,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就有牡丹的图案,足见时人对牡丹的喜爱。

牡丹图案的特殊寓意

1.容雍华贵、繁华富丽的代表。

牡丹作为华贵之美的代表,这种寓意自然不是随意出现的,初唐和晚唐时期的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经济的不景气,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统治者都无暇顾及日常生活和精神层面的享受。

唐朝各个时期审美观(谈谈唐朝尚圆造物观)(6)

牡丹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是中唐和盛唐时期开始逐渐被人们注意,尤其是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

此时的唐朝的实力属于迅速增强的阶段,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原与其他地区文化的交流。

人们开始关注闲暇之余的生活,牡丹凭借着其花瓣的硕大、色泽的夺目等寓意着繁华富丽的特点,引得人们注意。

人们将其看作正处于盛世的唐朝,为了能够将唐朝的繁荣发展的状态,更加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

将牡丹作为图案,印制在所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物品上,这也就是使得牡丹图案成为唐朝最流行的图案。

唐朝各个时期审美观(谈谈唐朝尚圆造物观)(7)

2.有着融合、统一的结构寓意。

自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王朝以后,历代帝王都将能够建立统一千秋的霸业作为自己执政的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团结、融合、统一,唐朝的统治者自然也不例外,对牡丹图案的推崇是唐朝发展最鼎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不仅实现了多民族的融合、交流,而且与周边少数民族有着良好的发展关系,从唐玄宗被称为“天可汗”可见出。

唐朝各个时期审美观(谈谈唐朝尚圆造物观)(8)

这样繁荣、富强、民族融合的盛世,统治者自然希望其能够一直维持下去,而牡丹的饱满、生机盎然就进入了统治者的眼中。

牡丹也就渐渐地演变为一种图案,出现在一切能够其能够出现的物品上,唐代最出名的牡丹花纹有宝相花纹和卷草花纹。

宝相花纹,是带有佛教色彩的花纹,以六朝圆形的莲花为基础,和牡丹的花纹相结合,成为独具特色的唐朝花纹。

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面的图形,以八瓣平展的牡丹花瓣作为图案最外的形状,花瓣的最顶部的尖端则以五曲形的翻卷为主,每个花瓣里面的小花瓣则是三曲形的翻转。

唐朝各个时期审美观(谈谈唐朝尚圆造物观)(9)

图案最中间的花蕊部分则是以小圆珠或者围成圆形的小花瓣。

另一种就是立体的图形,这种图形的特殊之处在于图案中间的图形以莲花为基础,大大小小的牡丹花瓣在其周围有层次且对称的重叠排列,给人一种饱满、圆润的感觉。

卷草,在唐朝最为盛行以至于有的人将其称之为“唐草”,其将牡丹花作为基础,并将忍冬草的图案和牡丹花通过特殊的排列方式进行组合。

花瓣虽重叠,但又并未完全开放,而是以一种含羞的包含姿态,膨胀、卷曲,给人一种线条舒展、饱满流畅的动感。

唐朝各个时期审美观(谈谈唐朝尚圆造物观)(10)

“尚圆”的造物观与牡丹图案

唐朝“尚圆”的造物观不仅仅是儒家强调的“天人合一”和中庸的观点的体现,也有道家的所宣扬的天道永恒。

万物生生不息的观点的体现,还有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的观点,佛教所宣扬的这一观点恰恰是“尚圆”造物观的核心——和。

“尚圆”的造物观与牡丹图案的完美结合,寓意着唐人对生生不息的繁荣的期望和向往。

牡丹除了有着雍容华贵、繁荣富贵的特殊寓意之外,其还是长寿的代名词,《牡丹富贵说》中记载一株牡丹的存活的时间可以长达数百年之。

唐朝各个时期审美观(谈谈唐朝尚圆造物观)(11)

虽然它的花期不算长,但是它存活的时间长,且在其开放时候能够尽其所能展现出最美好的姿态。

将其与“尚圆”的造物观相结合,恰恰表现了时人所崇尚的生生不息、万世轮回的美好愿望,虽然不能一直盛放,但是能够一直存有盛放的机会才是难能可贵的。

其也有着团圆美满、婚姻幸福、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盼,牡丹的饱满给人一种团圆幸福之感,团团圆圆、和和满满是各民族所期盼的,也是人们最希望能够长久永存的,这也是“尚圆”的造物观所要展现出来的寓意。

“尚圆”的造物观与牡丹图案的结合,不仅代表着人们致力于追求的生存的信念,还有青年男女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美好期盼。

唐朝各个时期审美观(谈谈唐朝尚圆造物观)(12)

唐朝的众多诗人将牡丹花盛放的姿态和美满与纯洁的爱情、美满的婚姻生活相联系。

将女子比喻为风姿绰约、在花期盛放的花朵,将世人对于爱情和婚姻美好期盼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正是“尚圆”的造物观所要体现和表达出来的。

“尚圆”的设计思想体现着一种阴阳相和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也是国人思想中的整体观念的体现。

讲求的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观念,不仅对后世的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还是中国传统哲学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小结

某种图案或者观念的出现,其最初的意图是表明人们对其的喜爱和崇拜的程度,希望其能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慰藉。

当其发展成为一种时代的风尚,或成为一个时代的代名词的时候,其就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

“尚圆”的造物观和牡丹图案的结合,不仅仅是人们对于牡丹和“圆”形图案的喜爱,更是人们对生命、对万物的一种态度和期盼。

唐朝各个时期审美观(谈谈唐朝尚圆造物观)(13)

渴望通过将这两种结合的特殊方式来直面生活的不如意,来让自己的心灵获得一丝丝的解脱和放松,并将“和”的观念传递和发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