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甲醛的蔬菜有哪些(这些常吃的蔬菜竟是)

甲醛,是一种让无数人深恶痛绝的有害气体,常见于新装修的房屋里,新闻中也隔三岔五传出因新房甲醛导致儿童白血病病发的消息,因此人们对甲醛可谓是深恶痛绝,想出了很多对付甲醛的办法,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含甲醛的蔬菜有哪些?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含甲醛的蔬菜有哪些(这些常吃的蔬菜竟是)

含甲醛的蔬菜有哪些

甲醛,是一种让无数人深恶痛绝的有害气体,常见于新装修的房屋里,新闻中也隔三岔五传出因新房甲醛导致儿童白血病病发的消息,因此人们对甲醛可谓是深恶痛绝,想出了很多对付甲醛的办法。

生活中,人们常听到有人用绿萝除甲醛、用茶叶除甲醛、用大风扇24小时吹走甲醛,也有人会请人用人体除甲醛,这一系列清除甲醛的方法虽然不一定个个都有效,但是也表明人们对清除甲醛的决心。

可是,如果甲醛出现在食物里,又该怎么清除呢?

近期,网上传出了“甲醛菜”的新名词,让人们大吃一惊,甲醛和菜还能在一起?要知道甲醛的“毒性”之高,在以往的传闻中几乎和癌症画上等号,这要是吃了甲醛菜,谁能扛得住?不少人惊讶的同时,也感到恐惧,甚至有了绝食的念头。

话又说回来,甲醛对人体到底有什么危害,致癌又是真是假呢?

一、甲醛过量,会产生哪些危害?

甲醛是一种闻起来特别刺鼻的有害气体,无色,最广泛的用途就是溶于水中用来防腐、消毒,医学上称之为“福尔马林”

众所周知,甲醛对人体有害,当人体暴露在有甲醛的环境中,吸入甲醛后,它就会损伤呼吸黏膜、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强烈刺激,引发恶心、呕吐征兆,严重时还会影响肾功能,导致器官畸变和中毒。此外,甲醛过量确实会引发癌症,白血病就是其中之一。

甲醛过量确实会增加白血病风险,但是并不代表只要接触甲醛就一定会引发癌症,其中过量二字就表明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其实也要看剂量。微量的甲醛对人体并无损伤,只有长期、大量接触甲醛,才会带来白血病风险。

二、4种食物是“甲醛大户”?别被忽悠了

生活中,人们除了普遍认为新房中容易产生甲醛外,还有一些人觉得娃娃菜、海鲜、粉丝和鸡爪是名副其实的甲醛大户。

理由是娃娃菜运输时容易腐败因此用甲醛可以保鲜杀菌、海鲜打捞后使用甲醛会变得肉质坚硬、粉丝在甲醛作用下会变得更加洁白、而经过甲醛浸泡既可以保鲜也可以变白,简直是卖货神器,这些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呢?

甲醛虽然危害甚大,但是过量二字也不能忽视。研究发现,甲醛浓度40%以上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福尔马林对人体的致死剂量是10-20毫升,也就是说,需要一口气喝8000毫克甲醛才能够造成严重损伤。

实际上,甲醛在自然界中存在之广,恐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几乎都含有甲醛,比如:蔬菜瓜果、鱼类、肉类,甚至是人体都含有一定的甲醛,比如:苹果每千克含有6.3-22.3毫克甲醛、羊肉每千克含有2.5-20毫克,因为甲醛是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从这个角度来看,微量的甲醛其实对人体危害并不大,毕竟人体本身就有,只有过量甲醛才需要防范。

三、学会这3招,远离甲醛食品

生活中,也有不良商家将甲醛用于食物保鲜,也就是人们说的“甲醛菜”,虽然其中的甲醛含量远达不到给人体造成损伤的地步,但是国家相关部门是禁止将甲醛用于食物的,不管含量多少,一旦发现就要做出处理。

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食物表面的光泽、气味、味道等分辨是否含有甲醛,就可以轻易规避甲醛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举报,避免让更多的人受害。

1.正规渠道购买

国内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有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等相关部门对市面上的食品进行检验,因此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商品还是要安全保障的,不用担心甲醛问题。

目前国家部分提供的食品甲醛安全含量参考标准是:水产品每千克含甲醛10毫克,其他产品每千克含量20毫克。

2.观察颜色、闻气味

甲醛可以起到保鲜作用,但是在食物上也会影响食物的光泽、颜色和味道,比如加在面条里会使面条变得暗淡发黄,闻起来有奇怪的刺鼻酸味,而正常面条发白闻起来是面粉清香,可以以此来判断食物中是否添加了甲醛。

3.冲洗烹煮可减少

甲醛是可溶于水的物质,残留在食物中的甲醛或食材代谢残留的甲醛,可以通过浸泡、冲洗、烹煮来减少,一般食物本身的甲醛主要依靠烹煮,需要10分钟才可达到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体每公斤每日最大可接受甲醛含量是0.15毫克

只要在这个范围内,甲醛就不会影响健康,以上种种分析也证实,只有大剂量甲醛才是真正的有害因素,因此人们在生活中虽然要预防甲醛,但是大可不必谈“甲醛”变色!#谣零零计划# #守护银龄世界#

参考资料:

[1] 王思露,《这2种食物放冰箱会释放甲醛?白血病悄悄找上门?看看你家有没有》. 科普中国.2019-12-10

[2]《【食药动态】网传“甲醛食品”作祟 专家:少量甲醛正常且安全》. 四川药品监管.2015-06-25

[3]《网传“甲醛菜”是真的吗?快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中国经济网. 2021-04-0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