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僧人为什么不受戒了(僧人能不能吃鸡蛋)

我们都知道,出家人不能吃荤腥、不能喝酒,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现在的僧人为什么不受戒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现在的僧人为什么不受戒了(僧人能不能吃鸡蛋)

现在的僧人为什么不受戒了

我们都知道,出家人不能吃荤腥、不能喝酒。

实际上,“荤”这个词无论是在戒律原文里,还是在中文里,指的都不是肉,而是味道浓烈的蔬菜。中文里,“腥”这个词指的才是肉。

佛教中的“荤”大致包括蒜、葱、韭菜等,是怕味道影响修行的环境。

那么很多人会问,那鸡蛋呢?

我们知道,鸡蛋是母鸡的卵细胞。母鸡不需要受精,也可以定时排出卵细胞,也就是下蛋。今天养殖场里的鸡,大都是未受精的鸡蛋。从科学的角度讲,未受精蛋是不可能长成小鸡的。从十二因缘的角度讲,不受精也就没有“识”进入到受精卵的过程,也不算是有生命。

圣严法师在《学佛群疑》中说过,养殖的鸡蛋因为没有生命,所以吃了不算犯戒。但鸡蛋也不属于植物,而且还有腥味,所以为了更好的保持吃素的习惯,最好别吃。

那么牛奶、蜂蜜这些产自于动物的食品呢?

印度佛教是可以吃奶制品的。传说释迦牟尼在结束苦修后,就是喝奶恢复的体力。

一般的看法是,吃蜂蜜和奶制品本身不算杀生。但要看生产过程中有没有杀生,是不是虐待动物。比如蜂蜜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杀生,所以蜂蜜不应该吃。而现在的牛奶,是专业奶牛生产,并不是从小牛嘴里夺走的,不会因为喝牛奶饿死小牛,就没有问题。

蛋糕、面包等食品,大多会添加鸡蛋、牛奶、蜂蜜等成分。该不该吃佛学界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最好不吃,也不要用来供奉神佛。

中药中有一些来自于动物的药材,因为已经储存了很久,类似于“三净肉”。而且吃药不是为了享受,是为了治病。因此只要吃的时候把其当成药而不是肉食,那是可以吃的。

还一个要注意的是,对于出家的僧人来说,并不是不吃肉就可以了。因为食欲也属于人的一种欲望,对修行也是一种阻碍,所以吃饭还不能吃美食,不能享受其中的味道。

佛教又把食物称为“疗饥药”、“药石”,就是说,我们并不想满足自己的食欲,但是饥饿让人乏力,如同生病一样,没办法,我们就得像吃药一样,不得不吃食物。但药还是少吃为好,更不能乐在其中了。

所以严格来说,那些追求味道的精致素食,已经偏离了佛门的宗旨。用“素鸡”、“素鸭”一类让人联想到肉食的名字,就更不应该了。不过,这种素斋厨房或许不是僧人经营,只是外卖给俗客,那应该是可以的了。

佛教的戒律并不是不近人情的。

相对大乘,小乘戒律比较严格,但《四分律》也说:“若比丘得好美食——乳酪、鱼、肉,若比丘,如此美食,无病自为己索者,波逸提。”言下之意,若是生病的比丘,也是可以吃美食的。

还有一个过午不食的问题。

前面说过,印度佛教原本有出家人过午不食的规定。这个规定的最初目的,是和印度佛教徒的生活方式有关。印度佛教只能以乞讨为生,化缘是个很花时间的行为,所以限制为一天一次,另外佛教还有一个说法。说早晨是天人进食的时间,中午是佛陀进食的时间,下午是畜生进食的时间,晚上是饿鬼进食的时间。出家人要效仿佛陀,所以只在中午吃饭。

中国的佛教僧团因为需要劳动耕作,下午不吃饭体力跟不上,所以后来允许参加劳动的僧众吃晚饭。不过晚饭不能在斋堂吃,要拿到自己的房间去吃,表示这只是对劳动僧众的特殊照顾。

因为有这个原因,所以有的人认为,用食物供奉佛,最好也在上午。

大家都知道,佛教禁止饮酒。这其中的原因,倒不是饮酒本身有什么危害,而是人喝醉了会肆意妄行,可能会犯下其他大罪。喝酒上瘾后也会产生不必要的欲望。相比杀生之类的大罪,饮酒戒是比较轻的一款。比如做菜的时候放了料酒,那样的菜是可以吃的。但是不能把酒当饮料喝。

禁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修行者失控,那么当然,佛教也禁止吸毒。

抽烟不会让人失控,佛教也没有明确禁止抽烟的规定。但是抽烟是一种生理上的享受,就像不应当享受美食一样,很多佛教人士是不主张吸烟的。

以上都是根本的居士五戒里的戒律,出家人当然要都遵守了。而关于出家人,还有一些更加严格的戒律。

佛教不鼓励食用美食的出发点,是尽量减少修行者的欲望,以便更好的修行。那么推而广之,一切欲望上的享乐,都是应该禁止的。

出家戒中有一条叫“不坐卧高广大床”。“床”在古代不仅指床,还包括凳子椅子。实际上,过于舒服、装饰华丽的坐具卧具都属此列。这条戒律是为了避免舒适安逸。

按照这个规定,现代人用的床垫、沙发恐怕都是犯戒的。推而广之,坐飞机头等舱,坐软卧,坐豪华小轿车,住星级宾馆,恐怕都是不合适的。

还有一条“不视听歌舞”。这条也很好理解,因为世俗歌舞的目的是让人享乐,甚至会勾起人的欲望,当然不利于修行。但是,佛教歌曲不包括在内。佛教歌曲称为“呗”,《十诵律》卷三十七:“呗有五利益: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疲劳,声音不坏,语言易解。”说“呗”有五种好处。

后来“呗”传到汉地,又被改造成了有汉族特色的乐曲,在历史中不断的创作、流传。《法华经》说:“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传统佛教戒律中对男女接触的规定非常严格,比丘连看到女性都要尽量避免(汉地僧团因为免不了要进入民宅,要接待女香客,所以遵守不那么严格)。主要是因为佛教认为性欲是最难禁止的欲望,尽量避免比丘和女性接触,是为了有利于修行。

从佛理上说,禁止娱乐是个原则大方向,具体去做是靠自觉。如果想虔诚修行,自然会觉得电视里,电影里的种种娱乐是对自己的干扰,就会主动拒绝这些娱乐了。

反过来,如果把持戒修行当成了和佛祖的一种交易,觉得“只要我忍受住了种种戒律,我就能受到好报”,那么就会总觉得戒律是在处处和自己作对。总希望去抠戒律的字眼,去考证戒律的出处,从戒律中钻个空子,以便自己能更舒服的完成戒律的规定,还能享受到持戒的“好报”。

这就好比医生建议想减肥的人不要吃糖。人家医生是好意,原则也说得很清楚了。可有的人一面想减肥,一面又想钻空子,去抠医生的字眼:巧克力不算糖吧?饼干不算糖吧?吃少点也没关系吧?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反正减不减肥是你自己的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