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带量采购 江苏(种植牙服务限价)

种植牙集采,医保方面推得艰难但又坚定。

8月1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该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施行种植口腔技术服务、耗材费用分离,并对种植牙施行全流程价格调控。

其中,种植牙耗材集采是由四川医保局牵头组织,全国各省份均应参加;动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加,包括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决心可见一斑。

征求意见稿中,还指出了限价的价格调控模式:单颗常规种植的“检查设计 种植体植入 牙冠置入 专用耗材”全流程价格超出某一基准线的,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全流程价格导入至每颗不超过该基准线的新区间。另外,规定了手术服务价格占比比重在60%左右。

各省级医保调整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的执行时间线,在该意见稿中,被定为2022年*月底,意味着今年就会有实质性推进和落地。

强力价格调控,技耗分离来破局

年轻人正畸,老年人种牙。口腔科消费医疗“三大件”:正畸、种植、美白,一直受到行业和大众的关注。这三项医疗服务本都属于自费科目,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民众缺牙修复、种牙的需求也随之提升。

尽管有义齿、烤瓷桥等替代牙齿的方案,但相比之下种植牙在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缺牙,不得不种”,使得种植牙的价格需求弹性很低,在价格高昂的情况下,患者仍会选择掏空钱包来付费。

种植牙带量采购 江苏(种植牙服务限价)(1)

种植牙的基本流程

近两年的两会中,都有针对“看牙贵、看牙暴利”的提案,“一口牙一辆特斯拉”、“种一口牙,县城一套房”的对比,也一次次走上微博热搜,加速着民意发酵。随着其它高值耗材价格治理的推进,“冠脉支架能降到700块,种植牙为什么不能降”的声音也涌现出来。

种植牙集采之所以推得困难,是有多种原因。一来,种植牙作为口腔科的高消费项目,本不在医保覆盖范围,难用医保支付撬动调价;二来,与应用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等高值耗材的术式不同,种植牙手术的耗材费用占比本就不高;三来,当前近乎50%的口腔服务,是由民营口腔机构提供,行政力量调控最易覆盖的公立医院在这一细分领域占比有限。

种植牙带量采购 江苏(种植牙服务限价)(2)

2020年中国种植牙市场及患者支付种植牙费用分配

即便如此,种植牙集采依然推得坚定。

本次“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从4个方面着手布局,前提是“技耗分离”,即将服务和耗材分开计费、分开治理。整体而言,将口腔种植服务(包括种植体植入费、牙冠植入费、植骨手术费等)与各类耗材(种植体、基台和螺丝等配件)分开进行治理。

对于种植项目服务费,通知中对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对于公立医疗机构,执行医保部门制定的“政府指导价”,且这一价格将由各省级医保单位于2022年*月底前,完成价格调整。对于民营医疗机构的种植牙等服务价格,则施行市场调节。

而对于种植牙相关耗材,该通知明确了由四川省医保牵头,各省份均应参加。且号召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民营医疗机构都参与耗材集采,原则上地区参与集采的医疗机构数量应超过40%,本年度需求报量应达到上年度耗材使用总量的50%及以上。且明确:对拒不报量或报量率不足上年度实际使用量80%的公立医疗机构,种植体植入和牙冠植入术的实际收费不得超过政府指导价/公立医疗机构自主定价平均水平的80%。

通过种植牙耗材集采、明确相关品牌的耗材价格,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控,这次则是“全流程”打包限价,将“检查设计 种植体植入 牙冠植入 专用耗材”全流程价格导入至“基准线”以下,以此从多个维度围堵,解决由于种植牙价格昂贵、民众难以负担的问题。

既往试点,种牙基准线已降至3000元左右

至于上述“基准线”,2022年1月浙江宁波市试点“种植牙惠民服务”,也采取全流程支付价格,将种植一颗牙的价格降低至国产3000元、进口3500元。其中种植牙系统耗材费用将至1000-1500元,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下)服务费则在2000元。

2021年8月,宁波市医保局就《关于进一步明确医保历年账户支付种植牙项目的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是医保集采的“有形之手”伸向消费医疗领域的重要信号。

也就在当月,有“牙茅”之称的通策医疗,召开共同富裕学习活动动员会,提出“对种植等高值医疗项目患者可负担问题,要提高政治站位……通过厂家支持、集团集采、医院让利、医生奉献,全链条体现出各自的奉献。”从去年8月以来,通策医疗从千亿市值,跌落至当前的400亿左右,蒸发了近60%。

2022年1月,宁波医保局推出了医保种植牙项目,对种植牙材料和服务进行了整体限价。具体而言,宁波市联合了14家耗材品牌商,将种植体、基台等耗材费控制在国产1000元、进口1500元,二级及以下医疗服务机构种植牙的服务费为2000元,因此单颗种植牙可降低至3000-3500元。且宁波允许用医保个人账户的历年账户余额进行支付。

尝试种植牙平价模式的宁波模式,施行结果如何?根据中国宁波网6月报道,全市有130家医疗机构加入“医保种植牙惠民服务”;试点5个月来,“有2000多颗种植牙正准备被种入宁波人口中”。宁波市民的种植牙渗透率远超中国其他城市,每百万人渗透率约为120颗,据人数可估算得:宁波市民种植牙数量约114480颗。

2022年8月,安徽蚌埠也通过“谈判 集采”的方式进行试点:引导26家试点医疗机构对于种植牙进行限价收费:三级医院不高于2200元/颗,二级医院不高于2000元/颗,一级及以下医院不高于1800元/颗。在耗材费上,蚌埠市医保也通过集中议价谈判,令9家耗材供应,将种植牙的耗材费(种植体 牙冠等)降低至2000元以下。

种植牙带量采购 江苏(种植牙服务限价)(3)

来源:蚌埠发布

从医疗服务项目限价和耗材集采价格可见,即便在三级医院中,选择集中议价谈判中选价最高的耗材,单颗价格也不会超过4000元。但对于医院而言,是否必须选择这九家中选企业的种植体,尚未见明确规定。

相比之下,国家医保局18日发布的通知中,限制种植牙全流程价格上限的同时,要求“种植体植入手术及牙冠植入价格占比60%、检查设计费约10%”。同时通过集采提供低价耗材选择,通过多角度约束医院及医生行为,尝试打通低价种植牙耗材及服务入院的“最后一公里”。耗材费占比仅30%的情况下,按1000元/颗中选价计,基准线上限也在3000-3500元间。

不缺耗材,缺牙医

除中国外,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种植牙也没有纳入医保,除非购买了单独的牙科健康险种。当前在国内,仅有经济较发达的浙江宁波市,支持用医保个人账户来支付种植牙费用,其他地区医保个账只能定向用于医保定点机构或药房的医药费。

尽管在很多民营口腔医院,最终呈现给患者的种植牙打包价格,是根据种植体和牙冠的品牌而定,瑞士品牌士卓曼、诺贝尔的终端价达到2万多元/颗,韩系、国产种植体可低到数千元/颗;但耗材成本占种植牙终端价的比重确实不高,进口名牌耗材的打包价中实际包含了更高的服务费,而这更类似是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无论是从瑞尔齿科、通策医疗的成本结构图,可见超过50%的成本是医护人员的人力成本;从家鸿口腔(瑞士登士柏中国代理商)的招股书中,能够看到即便是世界排名前三的种植体进口均价也未超过1500元/个。

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中国的口腔医疗机构达到11万家,但口腔执业医师仅19.5万名;平均下来中国每百万人仅有牙医175名,而欧洲、美国的这一数字分别达到810名、608名。牙医整体不足,同时据国海证券调研,中国掌握种植牙技术的牙医占比约20%,这也意味着中国当前仅有4万名牙医,能够提供种植牙服务。

根据央视报道;一位种植牙医生,往往需要十几年以上的专业学习和临床经验。即便在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405名)最多的城市北京,患者在一些口腔医院就医、寻求种植牙,也要排队到2-6个月。

在种植牙服务的供给端还没有显著提升时,种植牙手术和服务限价控费政策施行后,排长队、种牙难的问题又将如何走向;是否会有更多牙医愿意学习种植、提供种牙服务……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与即将落地推行的新控价政策息息相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