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剧本杀玩出天花板了(他们不是我杀的)

微信ID:ibookreview

『每个早晨,与574000人一起阅读』

【此文无任何剧透内容,可放心阅读】

你知道吗?在你苦等《权力的游戏》第六季周更之时,原著作者乔治·R·R·马丁并没有老老实实在家里看剧写文,他又出来玩耍了。日前,《银河边缘》杂志对他进行了专访,书评君特地编译出来,以飨正在等待S06E05的大家伙儿。前两年的愚人节,有网站发出一条新闻,说马丁大叔与出版社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明文禁止他在完成《冰与火之歌》之前死掉,这份合同可以强迫他活很长时间——我们多么希望这是真的,但他自己好像并不着急写书,客串电影和电视剧的消息不断,先是在《鲨卷风3》中被鲨鱼"咬死",然后在一部剧中客串了僵尸……

沉浸式剧本杀玩出天花板了(他们不是我杀的)(1)

拿出你的耐心给我看

你知道你们的马丁大叔九岁起就卖故事为生吗?五分钱讲一段,现场搭配狼嚎声,后来因为小朋友们太受惊吓,他的行径就被告家长了。

岁月就像杀猪刀一把梭

我还写怪物故事卖给别的小孩,听一篇故事五分钱,正好够买一只“银河”巧克力棒。这种故事一般两页纸长,手写的。故事里有一只狼人,我还会学狼嚎。我挺喜欢吓那些小孩。不过这份事业不久就夭折了,因为有一个小孩吓得做噩梦。他母亲到家里来找我母亲,说“不许吓唬别的小孩,不许再给他们将怪物故事了”。这么一来,就断了我“银河”巧克力棒和漫画的财源。

Q:那之后呢?

A:我就不再吓唬那些小孩了呗。这样有好几年,我读了很多书,所谓的书就是漫画。

在我个性形成期的某一年,母亲有位朋友送了我一本罗伯特·A·海因莱因(Robert A. Heinlein)的《穿上航天服去旅行》(Have Space Suit – Will Travel),是斯克里布纳出版社(Scribner’s)的精装版。时至今日,这还是我最钟爱的一本科幻,这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幻之一。这本书虽然是海因莱因的青少年系列,但我认为足以媲美他的其他杰作。我现在读来还是津津有味。

沉浸式剧本杀玩出天花板了(他们不是我杀的)(2)

《穿上航天服去旅行》

这本书成了我的科幻启蒙。我每周有一美元零用,纸质书一本35美分,同样的价钱可以买三本漫画,我就得掂量一下,真的要买书吗?有时候真是难以抉择,得好好算一算账。嗯,出了新的“蜘蛛侠”和“神奇四侠”!哦等等,还有一本没读过的海因莱因、安德烈·诺顿(Andre Norton)、A. E.·范·沃格特(A. E. van Vogt)。还有王牌出版社两册装(The Ace Doubles),我尤其喜欢,因为花45美分就能读两个故事。我那本海因莱因的《穿上航天服去旅行》是初版、精装,非常精美,都快被我翻烂了,十年间,那是我唯一一本精装书,因为当时家里不富裕。

读过好多好多好多好多书

尤其爱柯南,也曾被吓坏

Q:此外还读了哪些作家?

A:刚刚其实提到了几位,比如安德烈·诺顿,她是“两册装”的重要作家之一,我很迷她的作品。我也迷杰里·索尔(Jerry Sohl),“两册装”出了他很多优秀作品。我也读范·沃格特,不过总不大喜欢。他的东西虽然很吸引人,但是故事总让人犯迷糊,现在我也迷糊。当然他的原创性是不容置疑的。再就是明斯特(Münster)、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杰克·威廉森(Jack Williamson),所有当时风头正劲的、以及写了几十年的作家。我有段时间迷上了史密斯博士(Doc Smith),读完了他的“云雀”系列,包括《太空云雀》(The Skylark of Space)和续篇。

再后来我又迷上了奇幻类。我的奇幻启蒙是L·斯普拉格·德·坎普(L. Sprague De Camp)主编的一本小书,《剑与魔法》(Swords and Sorcery)。这本书是在旋转架上看到的,里面有一个“野蛮人柯南”短篇。我一下子就迷住了,尤其喜欢柯南故事。

我也迷了一阵子恐怖小说,不过我不管那个叫“恐怖”,而叫怪物小说。这也是本故事集,也是从旋转架上看到的,好像叫《鲍里斯·卡洛夫最佳恐怖小说》(Boris Karloff’s Favourite Horror Stories)之类的。我从这本书读到了《黑暗中的低语》(The Whisperer in Darkness),这是我第一次接触H. P.·洛夫克拉夫特(H. P. Lovecraft)。他可把我吓坏了。

沉浸式剧本杀玩出天花板了(他们不是我杀的)(3)

沉浸式剧本杀玩出天花板了(他们不是我杀的)(4)

《黑暗中的低语》电影剧照

“第一次总是那么令人兴奋,

不管是发表作品还是性爱”

Q:你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什么?

A:其实成为职业作家之前,我就发表过一些书迷作品,最初是投给爱好者杂志的。我在网络上和别的地方都公开说过不支持“粉丝小说”。有时候有些人没理解,还批评我说,“你都承认自己写过粉丝小说了,现在居然还反对粉丝小说”。但是我写的并不是时下的“同人小说”。现在一提到“粉丝小说”,通常是指拿我、罗宾·霍布(Robin Hobb)或者罗伯特·乔丹(Robert Jordan)笔下的人物,或者柯克、斯波克等影视剧里的人物,编一些故事。拿别人创造的人物写故事,我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东西,并且也不以为然。

沉浸式剧本杀玩出天花板了(他们不是我杀的)(5)

纪录片里年轻的乔治啊啊马丁形象

我写的粉丝小说属于60年代书迷自创的小说,发表在爱好者杂志上。人物和故事都是原创的。不可否认,很多故事模仿痕迹很重,一眼就能看出来:嘿,这明摆着是蝙蝠侠,虽然名字换成了“笑翠鸟侠”什么的。

Q:读者写信说你是一个好作家,你有什么感想?

A:我的感想是这些都是高中生,他们并不懂得分辨好坏。我也一样。那个年代,漫迷九成都是高中生,或者更小。剩下那一成是大学生和成年人,他们算是处在“领导层”,有所作为的,但我接触的全是高中生。所以呢,你加入了“少年棒球联盟”,而不是“职业棒球联盟”。“少棒”的明星未必能去打“职棒”,但我的梦想一直是打“职棒”。

我很清楚,最终目标就是成为职业漫画作者、职业小说作者。但我一直很犹豫,甚至试一试也不敢。他们不喜欢怎么办?被退稿又怎么办?假如他们说“你根本不行”呢?所以我就等着自己进步了一些再试。再等上几年,我又长了几岁,也会进步一些。这时候我开始念大学了,我抓住一切机会,选了那些有助于小说创作的课,像“创意写作”和“短篇小说写作”课。

就算是上别的课上,我也会想,“我不写论文写篇小说怎么样”?在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市西北大学念大二那年,我选修了一门“斯堪的纳维亚历史”。历史是我的辅修科目。结课论文占成绩的很大比例,我跑去找教授说,“我不写论文,写一篇历史小说行吗?”他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但是觉得很有意思,于是说,“行。咱们看看我们教的历史你怎么学以致用吧。”

于是我就选了1808年沙俄芬兰战争中的芬兰堡投降事件。芬兰堡素有“北方直布罗陀”之称。这段历史是那个世界的不解之谜,我在故事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这篇小说就叫“堡”,最后教授给了我“A”,真的很不错。他非常喜欢这篇东西,因此不仅给了我“A”,还帮我投到学术杂志《美国斯堪的纳维亚评论》。杂志编辑表示欣赏,但不接受虚构类。他们给我这位教授回了一封非常客气的退稿信,教授又转给了我。这是我的第一封专业退稿信。我想,“不错,这可是专业的编辑,而且他说文章写得很好。也许我不用这么害怕。”

第二年,我选修了“创意写作”课,写了几篇科幻和主流小说。这是我第一次给专业杂志投稿,那几篇主流小说一律被退稿,但那两篇科幻都被杂志接受了,不过有一篇花了整整十年。另一篇只用了几年,这篇就是《英雄》(The Hero)。这是我的作品首次被杂志买断,我记得是在西北大学大三那年“创意写作”课写的。我当时四处投稿,其中有一封退稿信来自小约翰·W·坎贝尔(John W. Campbell Jr.),这让我引以为荣。他也写了私人信件。之后我接到《银河杂志》(Galaxy Magazine)的消息,稿子通过了,并在1971年初发表。稿费是94美元,那时候真是很高的一笔收入。

我还记得1971年2月小说发表的时候,我跟几个哥们儿简直把芝加哥跑遍了,就为了找那本杂志。这个报亭买两本,那个报亭再买两本,哦,这儿没的卖……然后捧回家。那时候杂志社并不会提供样刊,你得自己跑出去找。

我真的很兴奋。第一次总是那么令人兴奋,不管是发表作品还是性爱,都是永志不忘的事。拆开信封,看到里面的支票。看到杂志摆在报亭,看到自己的名字印成铅字。而且我的名字还是以小说作者的形式出现,真是不可思议。

沉浸式剧本杀玩出天花板了(他们不是我杀的)(6)

乔治啊啊马丁获奖

我是个幸运儿。我知道有许多人挣扎多年,攒了一沓退稿信,当然我也攒了一沓退稿信。我在“创意写作”课中总共写了四篇小说,另外那三篇,每篇都收到40多份退稿通知。有的最终也无人问津。

不过有一篇成功了,相比之下,其他那几篇也就不觉得那么糟糕了。要是这四篇每篇都收到40份退稿通知,我或许会大受打击,就此放弃。但因为这一篇,我又有了坚持的勇气。之后我越写越多,这些也都渐渐发表,有科幻,也有奇幻。整个70年代,我到处发表小说。73年,我有三篇小说在同一个月发表在三份杂志上,分别是《模拟》(Analog)、《惊奇》(Amazing)、《奇幻与科幻》(F&SF)。那真是太棒了,颇有征服了全世界的感觉。

在70年代早期和中期,我创作发表的都限于短篇,还获得过坎贝尔奖、雨果奖、星云奖提名,可惜一无所获。直到1975年,《莱安娜之歌》(Song For Lya)获雨果奖提名并获奖:最佳中篇小说。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思索,或许是时候动笔写长篇了。《光逝》(Dying of the Light)1977年出版,这一次幸运再次降临。整个70年代,不断有新作家崭露头角,处女作就能拿到三千美元稿酬。

1977年,小说快收尾了,我之前根本没有信心,觉得自己无法驾驭长篇,因为此前无一例外都在写短篇。写书这段期间,也就是70年代末,科幻终于迎来了蓬勃期。史上第一次,科幻小说挤进畅销小说榜,“黄金时代”和50年代的伟大作家,像阿西莫夫和海因莱因,也是生平第一次成为畅销作家。签到他们的出版商兀自开心,但那时出版商满街都是,何止有“五强”,简直有“30强”。出版商都想发掘下一个海因莱因、下一个阿西莫夫。他们甚至搞起竞拍,出高价买断年轻作家的处女作、第二部作品,想想都觉得疯狂。

我有幸赶上天时和地利。《光逝》有四家出版社竞拍,最终的稿酬甚至比我一年的收入还高许多。有了这笔稿费,我开始考虑成为全职作家。

沉浸式剧本杀玩出天花板了(他们不是我杀的)(7)

昨天,昨天,今天

这之前,我一直有其他工作。我担任过国际象棋比赛指导,做过记者,在美国服务志愿队(VISTA)当了两年志愿者,也涉足公共关系。我留意一些作家的经历:瞧,海因莱因从一开始就是职业作家,不过还有克利福德·西马克(Cliffor Simak)呢,他一直不是全职作家,而是一边工作一边从事写作。我一直以为,西马克是我的榜样,直到《光逝》给我带来了这笔“巨款”。

继《光逝》后,我和丽莎·塔特尔(Lisa Tuttle)合写了《风港》(Windhaven),再之后是《热夜之梦》(Fevre Dream)。从这本书起,我算是开始脱离了纯科幻。之后我又写了一本《末日狂歌》(The Armageddon Rag),读过的人都很激动,并且这是我第一次拿到很高的预付款。在此之前,我的写作生涯可谓一帆风顺。很可惜,这本书却卖不动,成了商业上的惨败。我很快意识到,出版业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红不红主要取决于你最新的作品,或者最新的影视剧。

凡人皆有一死,只让配角死不真实

“他们不是我杀的,是别的角色杀的”

Q:你在作品中如何运用死亡?

A:我并没有这样想,我并没有想“运用”死亡达到什么目的。我认为,身为作者,即便是奇幻作者,就有诉说真相的义务,而真相就是,借用《权力的游戏》中的话,“凡人皆有一死”。如果写的是战争题材,那就更是如此,而《权力的游戏》里战争正是核心主题。既然要写战争和暴力,那死亡就无可避免。诚实地说,死亡同样应该触及主角。但是千遍一律的历险故事中,男主加死党加女主各种险象环生,结局总是活得好好的。死的只有配角。这是一种逃避,因为这不真实。他们走向战场,目睹至交好友或者死去,或者身负重伤,可能失去一条腿,也可能毫无防备地死去。

沉浸式剧本杀玩出天花板了(他们不是我杀的)(8)

马丁与Imp

死亡难以预测,无处不在,没人能够逃避。人终有一死,我会死,你也会死。死亡是必然的命运,是故事的灵魂。既然要诚实面对,故事里面就不得不写;如果故事情节剑拔弩张,就更该如此。接受了这一点,就要描写死亡,正视死亡,让读者明白任何角色都可能随时死去。管你是不是萌娃、男主的死党、还是男主本人,谁也无法永生不死。有时候男主也难逃一死,至少在我的书里。

我深爱自己创作的每个角色,因此“杀死”他们令我很痛苦,但我知道该发生的终究要发生。我这么劝自己:不是我杀的,是别的角色杀的。这样就把责任推卸掉了。

沉浸式剧本杀玩出天花板了(他们不是我杀的)(9)

……所有人都死了。

剧终

写作很辛苦,想重返30岁

Q:你会给年轻的自己什么建议?

A:写作生涯太辛苦了,如果你打算以写作为生的话。

如果你的目的是赚钱、出名或者其他什么,那么就不要走写作这条路。如果你不写不行,如果你有故事,如果你小时候就给玩具太空人取名字编故事,如果你总有故事的灵感,那么问问自己:“要是我的故事卖不上一分钱呢?我还会继续写吗?”如果答案是“会”,那就写吧。你必须去写,你别无选择。如果答案是“不,我试几年,赚不到钱就转行”,那或许你现在就该转行,去学学计算机什么的。听说计算机那玩意儿很有前途的。

大家都羡慕作家的生活方式,其中的确有一些很酷的方面,但写作的根本原因是你有故事要讲,你脑海里有些人物拼命想跑出来。这就是我要跟那个小不点说的话。

Q:你有什么没实现又想实现的愿望?

A:我想重返30岁。我想周游世界。我想继续去那些神奇的地方冒险。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琢磨重返30岁这事儿。

沉浸式剧本杀玩出天花板了(他们不是我杀的)(10)

跪送马丁回去继续好好写书

你有什么要跟乔治啊啊马丁说的么?

快写评论给他呀,虽然他也看不着。

本文来源于《银河边缘》杂志(galaxysedge),作者:乔伊·沃德(Joy Ward),编译:王林园,编译:方格,小标题为编者所加,较原文有删节,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