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薄命知己难寻(红颜薄命与红颜祸水)

概述:“红颜”一词泛指美女,带有浓烈的褒贬意味。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指对象,让我们从文学作品中去作一探究。

“红颜”一词演变

“红颜”在唐代是指年轻人的红润脸色,查阅文献,似由“朱颜”演变而来。《楚辞·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则秀雅,穉朱颜只。” 《汉书·淮阳王刘钦传》:“ 博 自以弃捐,不意大王还意反义,结以朱颜,愿杀身报德。”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四:“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等等,都未出现“红颜”之词,而一概以“朱颜”指代容貌或特定人称。

红颜薄命知己难寻(红颜薄命与红颜祸水)(1)

褒姒

古代“绛、朱、赤、丹、红”五个词都表示红色,按其由深到浅的不同程度排列。

“绛”的程度最深,《说文》:“绛,大赤也。”本义是:“深红色”。

“朱”的程度其次,《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本义是:“赤心木”,后用来指“朱色,大红色” 。

“赤”本义是“火的颜色”,即红色。

“丹”本义是“辰砂,朱砂”,后表示“红色,赤色”。

“红”的程度最浅,《说文》:“红,帛赤白色也。”本义是:“粉红色。”到后来,“红”和“赤”没有区别。

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革命。

“红颜”被诗人应用到年轻人头上,盖是因年轻代表着激情、热烈、奔放等情状吧。而“朱颜”色彩过于沉郁,与诗人要表达的情绪相抑制。因此,大家纷纷选用了红颜一词。

“红颜”与“美女”的关联

红颜薄命知己难寻(红颜薄命与红颜祸水)(2)

夏朝妹喜

南朝 陈 徐陵《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 “倡人歌吹罢, 对镜览红颜。” 文中的“红颜”还是泛指,这里是表示“倡人”(歌舞杂戏艺人)。宋·吴文英《三姝媚 过都城旧居有感》有“舞歇歌沈,花未减、红颜先变。”也是指舞女容颜。

唐·崔国辅《丽人曲》中“红颜称绝代,欲并真无侣。”联系全文,我们可知这首诗的“红颜”是诗人以正当貌美的青年女子自喻。

唐·张说《南中送北使二首》一文里有“红颜渡岭歇,白首对秋衰。”诗句,宋·欧阳修《再和明妃曲》中“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一句,都将“红颜”指向了王昭君(王昭君一生三人丈夫,最终服毒自尽)。

明·李攀龙《寄登宗秀才茂登池亭》里“坐见浣纱人,红颜照秋水。”一句,“红颜”和“浣纱人”相对应,我们可以分辨出是指西施。

明·林鸿《拟唐太和公主和番》诗中则有“粉泪辞丹禁,红颜冒虏尘。”一句,文中“红颜”是指大唐太和公主(太和公主命运多舛,一生曾陪侍五个丈夫,期间煎熬也是不可尽数)。

红颜薄命知己难寻(红颜薄命与红颜祸水)(3)

陈圆圆

清·吴伟业《圆圆曲》中“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诗文里的“红颜”指代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放清军入关的历史,人所皆知了。

近现代诗人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一诗里有“未歼朱果留遗恨,谁信红颜是党魁!”,诗中“红颜”是指秋瑾志士,读了让人齿寒。

“红颜”的褒贬意味

如果说“红颜薄命”是人们对美丽女子命运坎坷的哀叹,那“红颜祸水”则是封建社会夫权、君权在女子身上的烙印了。

“红颜薄命”一词出处:《汉书·孝成许皇后传》:“其余诚太迫急,奈何?妾薄命,端遇竟宁前。”

红颜薄命知己难寻(红颜薄命与红颜祸水)(4)

王昭君

苏轼《薄命佳人》里“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的诗句,多少悲情恨意被诗人叙之笔端。自古佳人多苦命,就像春天的杨树花一样十分容易凋谢。

“红颜薄命”似乎并没有确指对象,而“红颜祸水”据署名伶玄的《飞燕外传》一书记载而留下骂名。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迷惑汉成帝,分别成为皇后与昭仪,披香博士淖方成惊叹道:"此祸水也,必灭火矣!"按五德终始之学说,汉朝为火德,称其为"祸水"是指赵飞燕会带来汉朝灭亡的厄运。后因以"祸水"称惑人败事的女子。

有好事者,罗列了历史上十大“红颜祸水”。其中值得注意的就是,有一个人并不美貌,也并入祸水之列,此乃贾南风。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充的女儿。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而随后的八王之乱则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一点看法,至于考据的实证与否,论理的严谨与否,我都未曾思虑,就当是一篇闲谈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