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老虎为什么叫大虫(为什么古代老虎被称为大虫)

老虎被称为“大虫”,最早见于东晋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

古代的人把所有动物都叫“虫”,无论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走的、爬的,或者是水中游的。

宋代老虎为什么叫大虫(为什么古代老虎被称为大虫)(1)

古书《大戴礼记》将所有的动物共分“五虫”,这个“五虫”分别指的是:裸体的,带鳞的,带毛的,有羽的,有甲的。

禽类称为“羽虫”,以凤凰为首领;走兽类称为“毛虫”,以麒麟为首领;带有甲壳的虫类和水族等称为“昆虫”(后多称介虫、甲虫),以灵龟为首领;鱼类及蜥蜴、蛇等具鳞的动物,还包括有翅的昆虫等被称为“鳞虫”,以蛟龙为首领;人类、蚯蚓、青蛙等裸露无毛无鳞的生物被称为“蠃虫”或“倮虫”,以圣人为首领。

“ 故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 《大戴礼·易本命》

《西游记》中也有记载,在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这段书中写道:

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

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

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

老虎叫“大虫”,蛇叫“长虫”。“大虫”之“大”有长、为首的意思,如称兄弟中排行第一的为“大哥”或“兄长”;“大”还表示敬意,如“大人”“大夫”、“大王”等。虎属毛虫类,是兽中之王。古人把“五虫”的首领与五行方位相配,西方之神即为白虎。“大虫”也就是毛虫之首领,兽中之王的意思。这与东方之神龙为鳞虫之长,南方之神凤为羽虫之王而被称为“龙王”“凤凰”(“凰”是南北朝才产生的)都是同样的意思。

广泛的将老虎称为“大虫”,成型于唐朝。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李渊的祖先名叫李虎。李虎是北朝西魏柱国大将军,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李家当了皇帝后,“虎”字就不是老百姓可以叫的了,所谓避讳。因此,在唐朝的官方文字记录中,几乎见不到“虎”字。

唐朝是对避讳极重视的时代。“龙渊”宝剑开始叫龙泉(避李渊的讳),观世音成观音、民部改户部(避李世民的讳),诗鬼李贺的父亲因为叫“晋肃”,李贺连进士都不能去考(晋、进同音),韩愈专门写文反击社会舆论都没卵用(那篇文还留在《古文观止》里)。在这种情况下,虎当然也不能再叫虎了,只好改叫大虫。唐朝灭亡后,这种避讳虽然没人管了,但因为惯性仍然延续了许久。

当然,如果你被老虎追到了树上,你的视角能看到的老虎的模样如下,可能觉得还真是一条大虫啊!

宋代老虎为什么叫大虫(为什么古代老虎被称为大虫)(2)

end

宋代老虎为什么叫大虫(为什么古代老虎被称为大虫)(3)

宋代老虎为什么叫大虫(为什么古代老虎被称为大虫)(4)

更多有趣的内容就在微信公众号

宇宙知识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