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下历史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部编版九下历史重点)

部编九下历史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部编版九下历史重点)(1)

要 点 整 合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两大集团——德、奥、意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和英法俄(以英国为核心)三国协约。

部编九下历史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部编版九下历史重点)(2)

2.一战前欧洲国家三大基本矛盾:德法、俄奥、英德矛盾。

3.20世纪初期,英国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与俄国、法国结盟。

4.两大集团的性质是争霸性质的政治军事集团,结盟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两大集团形成的后果:加剧世界的动荡,加速战争的到来。

5.两大集团以及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6.巴尔干半岛成为列强争夺焦点的原因:地理位置重要,民族众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却难以维持在该地区的有效统治。

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对该事件的认识:要充分认识突发事件的影响;恐怖主义不会解决问题,只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等。

8.一战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坦克、飞机、毒气、远程大炮、潜艇。最残酷的战役:凡尔登战役,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也是一战转折点战役。战争结果:同盟国战败。

9.一战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10.为什么说一战是人类的一场浩劫? 时间长、范围广、损失惨重。

11.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参战国共有30多个,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二、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标志:1919年1月至6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凡尔赛体系形成。1921—1922年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形成。

3.作用: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4.存在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结束:德日法西斯化,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标志着这一体系彻底瓦解。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德国严重的政治危机,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德国法西斯建立。

2.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资源短缺、资金匮乏的意大利同样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并因此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3.日本法西斯的建立: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日本一步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共同原因是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它们在反共的幌子下,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二战爆发与扩大:

开始: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白色方案)。

部编九下历史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部编版九下历史重点)(3)

扩大:

(1)1941年6月22日,德军按“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部编九下历史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部编版九下历史重点)(4)

(2)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随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至此,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部编九下历史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部编版九下历史重点)(5)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走向转折: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部编九下历史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部编版九下历史重点)(6)

二战的转折

(欧洲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1943.2)(不但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部编九下历史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部编版九下历史重点)(7)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诺曼底强行登陆,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代号“霸王计划”,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协调对德国的占领以及欧战结束后对日作战问题。

部编九下历史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部编版九下历史重点)(8)

二战的结束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二战结束。

部编九下历史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部编版九下历史重点)(9)

部编九下历史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部编版九下历史重点)(10)

四、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

(1)序幕: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2)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扩展到经济领域:马歇尔计划。

(4)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影响

(1)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美苏带来沉重军费负担;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了新的大战爆发。

4.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九下P97起),两极格局结束。

五、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1.背景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

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

4.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5.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专 题 感 悟

1.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下,历来体现了强权政治。在当今多极化的条件下,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但也面临危机和挑战,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面临的主要任务。

2.在多极化格局形势下,各国把提高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作为重要目标,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实行对外开放,实施科技创新,努力提高综合国力;要适应多极化、全球化发展趋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提升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


声明:本文来自“初中历史”,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尽快联系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