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汉服齐胸襦裙怎么穿显瘦(袒胸襦裙太奔放)

隋唐作为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朝代之一,女性的装束时尚与当时的国风文化如出一辙,仿佛繁华次第般开放,百般艳丽竞风流。一段花事谢去后,又有新的花事可供耽醉。

唐代汉服齐胸襦裙怎么穿显瘦(袒胸襦裙太奔放)(1)

隋唐时期,生产和纺织技术进一步改良,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使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崭新局面。五代时期服饰基本沿袭了晚唐服饰,男子常服以幞头袍衫为尚,女性则以襦裙为主。

隋唐五代服饰制度亦影响日本、朝鲜半岛等周边地区,如日本奈良至平安时代的和服、朝鲜三国时代中期至后期、统一后的朝鲜新罗时期,韩服皆深受隋唐服饰影响。

从天下初归一统的隋朝到初唐时期,当时女子的衣着打扮存在着巨大的南北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隋末唐初,北方过去长期处在胡族的统治下,民风开明,女子往往走出深闺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她们的日常服装都以“夹领小袖”、“冠帽而著小袄”的“胡服”居多。窄衫长裙,披帛披肩,足蹬短靴,则更便于交游、出行。

南方女子则受缚于礼制,衣着继承了汉魏六朝以来褒衣宽带的风格,拖地的裙摆,并搭配足部的高台大履,衣袖宽大亦便于在炎热的天气散热透凉,甚至有“一袖之大,足断为两”的说法。

唐代汉服齐胸襦裙怎么穿显瘦(袒胸襦裙太奔放)(2)

隋唐天下大一统后,流行于南方的“汉式”服饰,用作礼服或盛装。流行于北方的“胡式”服装,用作日常服装。

隋唐五代襦裙装指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披披帛,加半臂,足蹬凤头丝履或精编草履的传统装束。隋唐五代襦裙装通常可分为衫、披帛、襦、半臂、蔽膝、裙等主要形制。唐诗《游仙窟》有云:“妍华天性足,由来自装束”,用以形容女子的美丽。其中“装束”用现代话讲就是“时尚”。

总体来说,初唐时期的襦裙装沿袭了前朝服饰的风格,基本样式为窄袖短襦,下着长裙,裙摆较窄多长至拖地,裙腰束至胸部以上,有些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肩披披帛,或着半臂,脚穿高头履,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盛唐时期襦裙服饰整体以宽松风格为主,形制更加丰富。中晚唐时期开始回归到儒家礼教中,襦裙装向中原传统文化的宽衣博袖回归。

01衫

衫是唐朝女子日常所穿的上衣,通裁短身式样,袖形以细长紧窄为时尚,春夏多为单层,采取软薄的织物缝制,不加袖缘,寒冷时节则穿有双层的夹衫子、衬里夹纳棉絮的衫子。至于上衣的领式,当时以直领和弧领两种式样为主,具体穿着时有两襟交叠或是对襟等多种样式。

唐代汉服齐胸襦裙怎么穿显瘦(袒胸襦裙太奔放)(3)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女子身着的内衣,与现在的“袜”同字,穿着方式是在穿着短窄衫子时,先将其缠于胸腰处,穿法与裹胸类似。

主要材料采用纱罗,这是一种古老的制作工艺,全部或部分采用条形绞经罗组织特殊工艺形成的织物,由于纱罗多以蚕丝做原料,工艺复杂独特,用它制作的织物较绫、绸、缎更为名贵,古时多为贵族所用。

02襦

唐代的襦裙装上衣为襦,通常上襦很短,领口造型比较丰富,有圆领、交领、方领、斜领、鸡心领、直领、翻领等多种样式。一般情况下圆领主要流行于贵族阶层,而普通汉族百姓则多穿交领形制。

唐代汉服齐胸襦裙怎么穿显瘦(袒胸襦裙太奔放)(4)

值得一提的是上襦的袒领,即里面不穿内衣,袒露出整个前胸。袒领是唐代一种大胆、开放、性感的设计,是唐代女性自由大胆追求美的体现。在唐朝,只有上流社会的女性才能穿袒胸装,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允许半裸胸的。

礼服则有大袖式的襦衣与长裙搭配,通常见于上流社会贵妇礼装。襦衣下还有围裳覆在裙上,领口开敞得颇大,衣袖自肘部扩张为大袖。与大袖襦衣礼装搭配的裙式,大多与日常流行的长裙差异不大,只是在礼仪场合不便,一般用带子将裙摆束起提高,而是需要用高头履勾起裙脚以便行走。

03半臂

半臂在流行于盛唐之前,襦衣大袖之内露出内衫细窄长袖称至为半臂,半臂其形似衫去其长袖,成为宽口短袖衣,唐代半臂面料多以锦,穿在圆领袍衫里面,故称锦半臂。隋唐时期的扬州生产半臂锦,是专供制作半臂的彩色纹锦。

唐代汉服齐胸襦裙怎么穿显瘦(袒胸襦裙太奔放)(5)

半臂之襕通常为异色,并且自腰而下至膝,形似短裙,襕料则多是较柔软的绫、绢。唐代衣物帐中提及半臂时常记录其襕,如“帛绫半臂一,碧绫兰”、“半臂一,表白地甲缬,里白絁,襕并绪云间”的记载。

04裙

襦裙装的下身为长裙,裙的种类丰富多样、绚丽多姿,表现出唐代奢华的服饰风尚。初唐、盛唐时裙子的裙腰是束在腋下,或掖于衫襦之内,烘托胸部的线条。

而长裙则以多幅面料制作为时尚,有单色和多色之分,多色称为间色长裙或裥裙。颜色有朱绿朱黄、黑蓝白、 红白、黑白、红白蓝等配色;单色长裙以红、紫、绿、黄、青以及白色为流行。

唐代汉服齐胸襦裙怎么穿显瘦(袒胸襦裙太奔放)(6)

隋唐时,裙子更加风行,被各个阶层所钟爱。唐代的裙子长度相比前朝有明显增加。有的裙子增加了裙幅,变得更加蓬然丰满。

全唐诗中有关裙子诗作将近有三百多篇。王昌龄的《采莲曲》诗云:“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比喻罗裙和荷叶一般青翠,在湖光山色中如一幅绝妙的画卷。白居易的《小曲新词》有云:“红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时。好向昭阳宿,天凉玉漏迟。”把穿着红裙的少女放在早秋的明月夜里,月色和裙色相映生辉。

05披帛

裙长曳地肩上披着长围巾一样的披帛。在衣裙之外有披子,这是一种质轻且柔的飘带式长巾,先披挂于颈肩,随意裹曳于胸臂间,最终垂在身畔。它早见于公元前西亚希腊化时期神像的衣装之上,往东成为佛教艺术中天人身上当风飞舞的衣饰;在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原后,逐渐融入世俗衣装。

唐代汉服齐胸襦裙怎么穿显瘦(袒胸襦裙太奔放)(7)

披帛在隋代壁画中已有出现,唐代广泛流行。通常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披帛分两种:一种横幅较宽,长度较短,多为已婚妇女所用;另一种长度可达两米以上,多为未婚女子所用。

06蔽膝

蔽膝是唐代女性礼服中必须佩戴的服饰,是有崇古、尊古之意。蔽膝由束在腰间的一片腰带和下垂至膝下的一段条状物组成,腰带平直,下垂的条状物上窄下宽,状若斧形。上绘花纹,其长过膝。穿戴时系于服装的外部,可佩玉,下垂的条状物悬挂于腰下身前正中位置。

唐代汉服齐胸襦裙怎么穿显瘦(袒胸襦裙太奔放)(8)

作为古代服饰制度的一部分,具有区分等级,殊尊卑、度其礼的作用。根据品级的不同,图案样式有着严格的规定。

蔽膝一般由皮革制成,随着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布帛取代了兽皮,蔽膝材质也发生了变化,皮革与织物兼而有之。此后纺织技术不断进步,蔽膝的实用功能逐渐弱化,而更注重审美价值和象征意义,是尊卑等级的显性标志之一,因此使得蔽膝形式在古代汉民族服饰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服饰是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被称作“穿在身上的历史”。隋唐五代服饰在朝代更迭中既保持着统一性,又极富时代色彩,为中华文明留下了一抹艳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