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第三轮城市崛起)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城市经历了两轮崛起:第一轮崛起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近海城市为主;第二轮崛起以内陆省会城市为主。随着中国经济由外转内,内循环崛起,中国城市将在未来十年迎来第三轮崛起。

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第三轮城市崛起)(1)

第三轮城市崛起将主要围绕四点展开:1、交通枢纽;2、人口大市;3、中心性地级市;4、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要地。以此为标准,我认为八座城市将成为第三轮城市崛起的主角:潍坊、徐州、赣州、洛阳、襄阳、保定、衡阳、济宁。

一、潍坊

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第三轮城市崛起)(2)

山东有两大交通枢纽,第一是济南,第二是潍坊。潍坊是内陆与半岛的分野和门户,如果京沪二线开通,潍坊更是可以绕过济南,直接与京津冀建立联系,成为山东半岛与华北的联络中枢,交通和战略意义巨大,潍坊才是山东事实上的第三城!

潍坊,人口936万,城镇人口582万,居民存款5320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5亿元,是山东较为富裕的地区。潍坊已经具备崛起的基础,主城区与昌邑市、寿光市、昌乐县、安丘市已经或接近连为一体,未来只要推动县改区,统一整合、规划,不出十年,一座人口在400万左右的大城市就招之即来。

潍坊当务之急是两件事:1、推动县改区,加快城区整合,从城市向都市转变;2、构建地铁 轻轨的快速交通系统。

2030年的潍坊,二线城市,全国排名30位,城区人口400万,GDP1.3万亿,人均GDP2万美元,准发达经济体。

二、徐州

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第三轮城市崛起)(3)

徐州是中国十大交通枢纽之一,京沪二线开通后,徐州将成为唯一坐拥三条国家级主干线的城市,枢纽地位更进一步。徐州是江苏省确定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与南京、苏州享有同等的省内地位,是江苏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已经获得不少政策和资源支持。徐州还是黄淮海地区的中心,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徐州的号召力越来越强,临沂、济宁已经丧失与徐州一争短长的实力,未来20年黄淮海经济区将从概念走向现实,让徐州成为第一个跻身国家级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级市。

徐州,人口883万,城镇人口578万,居民存款4023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6亿。徐州社会消费比潍坊多400亿,原因是徐州更有中心度,是周边文化、商业、医疗、教育中心,辐射力更强。徐州城区人口320万,建成区面积388平方公里。徐州地铁已开通三条线路,二期三条线路已经获批,未来将形成六条线路的庞大规模,为徐州城区的扩张插上翅膀。

总的来说,徐州城市崛起已经渐入佳境,一座人口400-500万的特大城市正在黄淮海崛起,填补方圆250公里范围内特大城市空白。

徐州当务之急是继续做大做强制造业,形成3-5个年产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产业聚集,从经济上凝聚黄淮海经济区。

2030年的徐州,二线强市,全国排名25位,城区人口420万,GDP1.6万亿,人均GDP2.5万美元,发达经济体。

三、赣州

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第三轮城市崛起)(4)

赣州是华南重要交通枢纽,正在形成米字形高铁枢纽,是未来十大交通枢纽的有力竞争者。赣州距离广州、深圳、汕头、厦门、泉州、福州、南昌的距离都是350公里左右,这让赣州获得了经济上和物流上的战略优势,是发展物流业和制造业的绝佳之地。

赣州,人口871万,城镇人口452万,居民存款3380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6亿(数据异常,我怀疑数据统计口径有问题)。赣州由于经济刚起步,家底还比较薄,与潍坊、徐州相比民富还有差距。但赣州的投资规模并不比潍坊、徐州小,2019年赣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高达1007.59亿,高于徐州的882亿和潍坊的778亿。赣州城区建设和工业都在以超常规速度向前飞奔。目前赣州建成区面积18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90万,是赣湘粤闽交界地带中心城市。

赣州未来工作:1、迅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争取到2030年将城镇人口提高到600万;2、加快交通布局,早日实现与周边所有城市高速铁路联通;3、大力发展制造业,吸引珠三角和海峡西岸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赣州转移,规划建设3-5个高质量产业集群;4、积极推动自贸区申报;5、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繁荣服务业。

2030年的赣州,三线强市,全国排名50位,城区人口300万,GDP9000亿,人均GDP1.5万美元。

四、洛阳

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第三轮城市崛起)(5)

洛阳是陇海线、焦柳线、呼南高铁三大铁路的交汇点,是重要的铁路枢纽。是中原进入西北的门户,反过来也是西北进入中原的门户。洛阳自古居华夏之中统御天下,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经济内循环时代,中国经济重心内倾,居天下之中的洛阳需要被重新认识。

洛阳,人口693万,城镇人口409万,居民存款3358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8亿。洛阳城市布局宏大,宜阳县、伊川县、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吉利区都在主城区30公里范围内,具备成为特大城市的基础。洛阳要想复兴,首先要成为举足轻重的特大城市。为此,洛阳需要经营好市区,最好能把偃师市撤县设区,如能收回登封当然更好。以整个洛阳盆地为画板,构建洛阳都市区。建议通过政策吸引周口、商丘、驻马店、南阳等市人口向洛阳迁徙,充实洛阳都市区人口。

洛阳未来工作:继续做强工业,打造3-5个产业集群;积极撤县设区,整合周边城市群;争取将洛阳复兴上升为省级战略、国家级战略。

洛阳的定位不能局限于河南副中心,要以中国洛阳、文化洛阳的格局擘划未来。要敢于同郑州争,洛阳崛起不是一城之私利,而是承载中国文化的复兴。要积极将洛阳复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洛阳籍的人大代表们要勇于提案,善于提案。

2030年的洛阳,二线城市,全国排名35位,城区人口350万,GDP1.1万亿,人均GDP2万美元,准发达经济体。

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第三轮城市崛起)(6)

今天先聊这四座城市,明天聊襄阳、保定、衡阳、济宁,敬请关注。

城市、经济、科技、地理、人文,欢迎关注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