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进大观园吃饭被嘲笑(初到广东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90年代中期,我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闯荡广东,这里没有亲戚也没有朋友,全凭着年轻气盛梦想改变世界的一腔热血,奔赴这个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那时候我们内地还比较贫穷,记得我那时候的工资只有三百多块,只够吃饭的,几乎就是月光族,想买件新衣服还得尽量节省一段时间才行,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刘姥姥进大观园吃饭被嘲笑?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刘姥姥进大观园吃饭被嘲笑(初到广东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刘姥姥进大观园吃饭被嘲笑

90年代中期,我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闯荡广东,这里没有亲戚也没有朋友,全凭着年轻气盛梦想改变世界的一腔热血,奔赴这个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那时候我们内地还比较贫穷,记得我那时候的工资只有三百多块,只够吃饭的,几乎就是月光族,想买件新衣服还得尽量节省一段时间才行。

记得在广东第一家公司拿的第一次工资是800元,我就感觉很多了!因为除了吃喝手上还有了余钱。从一个还没开发的内地城市来到广东这个已经开发的城市,处处都感到新鲜,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闹出不少笑话。

广东话和其他地方话很不一样,感觉就像外国话。英语、日语还有语法可依,广东话我根本就摸不着头脑,它的“单词”与其他省份发音完全不同,简直就是另一种语言。

刚开始人家说“孖仔“,我始终不明白那个孖(发音:妈)是啥意思。后来才明白是“双”,孖仔(音:妈崽)就是双胞胎。电话号码0066就叫作孖0孖6(音:妈0妈6)。

听当地同事说话总会出现“母鸡”二字,后来才知道那是“唔知”,就是不知道的意思。

  听到那些男人动不动就冒出一句“嗨”,实在纳闷。有次在工地又听到施工员一口一个“嗨”,我忍不住张口就问那个“嗨”是啥意思?对方涨红着脸吭吭哧哧指着身边的人说是他家乡的土话也不知道是啥意思,而身边那个人却捧腹大笑,我立即不敢再往下问了。看他们那表情就知道那是骂人的粗话。

  在单位吃免费早餐,众目睽睽之下,咋都揭不开电饭锅的盖子,过来一同事按了个按钮打开了,尴尬的我真想找条地缝钻进去。也难怪,家里的电饭锅都是最原始直接揭开盖子的那种,咋知道还有带按钮的锅盖呢?

  初来广东找工作,刚出设计院想做甲方又没有施工管理经验,大城市不敢去,怕那些高楼大厦自己没能力搞定。就在东莞挑了个小镇先试试,不就一小镇嘛,还能难到哪去?我们家乡的那些小镇都是低层建筑。哪知一面试,才知道那也是高楼大厦,比我在设计院做过的民用建筑项目大好多倍。当时俺的腿就哆嗦。

  初入这个小镇过第一个星期天,我出去逛逛商店顺便浏览下小镇的风光。在一个十字路口看见一大招牌上书“xx广场”,我手搭凉棚四处张望,一边找广场一边犯嘀咕:这整个镇的面积比俺家乡的广场也大不了多少,哪来的广场呢?后来才知道,XX广场就是商场。人家管比较大的商场就叫广场。

想进去“广场”瞧瞧,忽发现门口站着俩身穿制服的男人,活像家乡省政府大院门口的哨兵。我寻思着这是不是象家乡的友谊商店不许国人进入啊?我迟疑一下走到门前伸头左右一瞧,里面好像没外国人都和我差不多打扮的国人。我大着胆子试探地问这俩“哨兵”:我这样的可以进去吗?那俩哨兵居然笑起来:当然可以,谁都可以进。后来才知道,“哨兵”就是保安。

我的语言能力太差,虽然说慢慢地能听懂广东话了,但一句都不会说。在东莞工作期间,本地同事都会说普通话,也有同事叫我学说广东话,我心想,广东也是中国为啥非要我学你们的广东话?你就不能说国语?最后的结果就是,我把身边广东同事的普通话训练得更标准。

好像是2001年的时候,我应聘进入广州市一家香港房地产公司工程部,全公司就我一个人不会说粤语。香港老板挺平易近人的,他用普通话告诉我要大胆学说粤语不要怕羞很快就能学会的,还说他当初来大陆时也不会说普通话,但他不怕羞不会人家笑话很快就会说了。他说的普通话真的很好。可能是为了锻炼我明知道我连听粤语都有困难,偏要求我做会议记录。

为了自己能尽快适应这种粤语工作环境,我立即买来一台电视机,天天晚上看港台粤语电视剧,训练自己的粤语听力。还好,很快就能听懂了,感觉香港人说的粤语比东莞话更容易懂。

后来因工作调动又来到湖北一个小城市,我嘞个天呐!这里的方言更加难懂,听他们说话还不如听广东话。幸好湖北人个个都会说标准的普通话,除了那些上了年纪的。

我们大中国幅员辽阔,各种方言丰富多彩,当初党和政府推广普通话真的很有必要!不然,就会对我们后来的改革开放人口流动带来很大困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