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隆中来了多少名人(史上最全关于襄阳隆中的史料记载)

笔者收集整理了关于诸葛亮隐居襄阳城西隆中的史料记载,如下所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襄阳古隆中来了多少名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襄阳古隆中来了多少名人(史上最全关于襄阳隆中的史料记载)

襄阳古隆中来了多少名人

笔者收集整理了关于诸葛亮隐居襄阳城西隆中的史料记载,如下所示:

(一)王隐《蜀记》:“晋永兴(公元304-306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曰:‘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诸葛亮故宅铭》)。

据《晋书·刘弘传》:“太安(公元302-303年)中,张昌作乱,转……荆州刺史,率前将军赵骏等讨昌自方城至宛、新野,所向皆平。……进据襄阳。”可见,上引<蜀记>李兴文中的前三句乃记刘弘受命平张昌事,时刘弘“自方城至宛、新野”,即在“沔之阳”。而后两句记刘弘“进据襄阳”以后事,这才登隆山,“至隆中,观亮故宅”。王隐,东晋初人,史学家。

(二)《晋书·习凿齿传》:“习凿齿,襄阳人也。……既罢郡(原为荣阳太守)归,与秘(桓温弟)书曰:‘吾以去五月三日来达襄阳,……每定省家舅,从北门人,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

(三)习凿齿《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20里,号曰隆中。”(《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

(四)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注下》中“沔水又东逕隆中”条注:“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车骑沛国刘季和(刘弘字, 《晋书》本传作‘和季’)之镇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李兴一名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诸葛亮故宅铭》)。”此条可与上引(一)对照起来读。

(五)南萧梁鲍至《南雍州记》记载:“隆中诸葛亮故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盛弘之记云:井深五丈,广五尺,堂前有三间屋地,基址极高,云是孔明避暑台。宅西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为梁父吟。因名此为乐山。先有人家居此宅,衰殄灭亡。后人不敢复憩焉。齐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长九寸。献晋安王,习凿齿又为宅铭。”

(六)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万山,一名汉皋山,在(襄阳)县西十一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古谚曰:‘襄阳无西’,言其界促近…… 诸葛亮宅在县西北二十里。”

(七)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又曰襄阳西北十余里,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襄沔记曰晋永兴中,镇南将军襄阳郡守刘弘,于隆中诸葛故宅立碑表庐,使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诸葛亮宅,按蜀志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即此宅也。今有井,深四丈,广尺五寸,迄今垒砌如初”。

(八)北宋王钦若等辑《册府元龟》记载:“蜀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蜀诸葛亮居隆中躬耕,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九)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初,琅邪诸葛亮襄阳寓居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

(十)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记载“初,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

(十一)南宋郑樵《通志》记载:“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遂家于南阳之邓县,相距襄阳城西二十余里,号曰隆中,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十二)南宋萧常《续后汉书.诸葛亮传》记载:“玄卒,遂家于南阳隆中。”“始亮在隆中,以管乐自许。”“南阳隆中,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隆中。”

(十三)南宋王象之《舆地记胜》记载“万山:元和郡县誌云,在襄阳西十一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隆中:汉晋春秋,诸葛亮家南阳,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十四)南宋沈枢《通鉴总类》记载:“十二年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毎自比管仲乐毅。”

(十五)南宋朱熹撰《御批资治通鉴纲目》记载:“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初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毎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十六)金朝李俊民撰《庄靖集》记载“三顾门,世传襄阳水西门为三顾门。先主自此三往见武侯。”“隆中,诸葛亮宅在襄阳县西二十里。”

(十七)元代郝经《续后汉书.诸葛亮列传》记载:“卒,亮居隆中,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原注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十八)元代《大元一统志》记载:“隆中,汉晋春秋云:诸葛亮家南阳,在襄阳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三顾门,在襄阳路,诸葛亮云: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自此门出故也。”

(十九)《大明一统志》记载:“隆中山,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下有隆中书院,汉诸葛亮尝隐于此。”诸葛亮宅,在府城西二十二里隆中山下,蜀汉诸葛亮所居。宅西有避暑台。因昭烈三顾亮于草庐,有三顾门。”

(二十)明宣宗朱瞻基《历代臣鑒·诸葛亮》记载:“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

(二十一)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记载“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自比管乐。先主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徐庶亦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二十二)明谢陛《季汉书.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二十三)明杨时伟《诸葛忠武书·诸葛亮传》记载:“十二年丁亥,是年昭烈见孔明于隆中,时年二十七”“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距襄阳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二十四)明陆釴《(嘉靖)山东通志》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汉末随从父玄往依刘表,避居襄阳隆中,自比管乐毅。”

(二十五) 《明嘉靖邓州志》记载“十二年, 备三顾诸葛孔明于隆中。本传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荐诸葛孔明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

(二十六)《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汉荆州刺史治襄阳,所领有南阳郡。亮家于襄阳城西二十里属南阳郡邓县,故亮自称躬耕南阳。”

(二十七)《大清一统志》记载:“诸葛亮宅,在襄阳县西隆中山东。水经注沔水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曰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隆中山,在襄阳县西二十里。诸葛亮家于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县誌:山畔为草庐山,半为抱膝石,隆起如墩可坐十数人,下为躬耕田。”

(二十八)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隆中山,府西北二十五里,诸葛武侯隐此。”“史略,先主初领徐州牧屡为袁术吕布及曹操所败,后依刘表屯新野三顾孔明于隆中,今襄阳府城西二十三里有隆中山。”

(二十九)清许鸣磐《方舆考证》记载“隆中山在襄阳县西二十里,忠武家于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水经注》:沔水又东过隆中历孔明旧宅。“

(三十)清朱轼《史传三编》记载“从父卒,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

(三十一)清杨希闵《诸葛武侯年谱》记载“元卒,侯寓南阳襄邓间。”“侯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三十二)清王复礼《季汉五志.诸葛忠武侯传》记载“元卒,侯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后家于南阳之邓县去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今湖广襄阳府)。”“徐庶荐诸葛亮于昭烈,昭烈三顾隆中与亮。”

(三十三)清汤成烈《季汉书》之《诸葛丞相列传》记载“元卒,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躬耕陇亩…”。

(三十四)清胡林翼《读史兵略》记载“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三十五)清华希闵《广事类赋》记载“南阳卧龙: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隆中。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于军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三十六)清叶澐《纲鉴会编》记载“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山名在今襄阳府西北。初,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毎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十七)《清乾隆新野县誌》记载“建安十二年……是年(刘备)三顾诸葛亮于隆中。”又说“诸葛亮字孔明,本琅琊人,寓居襄阳隆中….”

以上资料,摘抄于互联网资料库。如有侵权,请原作者及时告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