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的故居的历史背景(千年府衙百年钟楼)

从清朝末年到解放前夕,中华大地上军阀割据严重,几乎每天都得上演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剧。在众多短命对手中,就有这么一位实力派,他执掌山西38年,始终屹立不倒,这个人就是阎锡山。

阎锡山的故居的历史背景(千年府衙百年钟楼)(1)

阎锡山

1887年,阎锡山出生在山西定襄县河边村。阎家祖上世代为农,却难以摆脱贫穷的命运,直到阎锡山发迹后,他父亲阎书堂才从五台山请来一位举人,给阎家修了族谱。

阎家的兴旺开始于聪明过人的第六代阎兴泰,他18岁到了山阴县广武镇,进了家粮店。因为小时候进过私塾,识文认字,而且办事机灵,几个月的时间就被提升为掌柜。后来因病重归故里,置办土地和房产,后来阎家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到了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的第八代上,还开起了钱庄。

阎锡山的故居的历史背景(千年府衙百年钟楼)(2)

阎锡山在府邸

可到了第九代阎锡山这里,当他的经商之路正风生水起时,由于历史原因,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老阎家的钱庄垮了。因为躲债,父子二人来到了太原。19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好碰到山西武备学堂招生,阎锡山决定弃商从军。从武备学堂毕业后,阎锡山曾赴日留学,回到中国后加入同盟会并与孙中山会见,开启了他的武官生涯。

阎锡山是个善于玩弄权术的人,也是个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就连蒋介石也常常拿他束手无策、避让几分。总体来说,阎锡山的一生左右逢源,他既携手同胞抗战,也在革命时期静观时变在夹缝中求生存。为了反对头号政敌蒋介石,他“联共抗日”,后来又在日本的胁迫下“联日反共”。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哲保身。

后来他厌恶军阀混战而退守山西,晚年逃到台湾。赋闲著书立说,在台湾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阎锡山的故居的历史背景(千年府衙百年钟楼)(3)

阎锡山在内北厅写字台前

阎锡山生命最辉煌的38年里,都是在山西度过的。那么,他的督军府又有着怎样尘封的历史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历史。

阎锡山的督军府旧址最早可追溯至北宋以前,为晋文公重耳庙,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1949年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这里挂牌,经历了68年的风风雨雨后,到 2017年9月2日为止,完成了它作为最高权力机构的历史使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阎锡山的故居的历史背景(千年府衙百年钟楼)(4)

日本占据时的督军府全貌

这个一直以来戒备森严的建筑群,就像故宫一样神秘叵测。虽然仅仅是个建筑,但它见证了太多的重要历史和秘密往事。尤其对于当地人而言,它的神秘感随着日月交替更加有增无减。如今,督军府以晋商博物院的全新身份向民众开放,它神秘的面纱被彻底揭开……

督军府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5110平方米,主要由门楼、前院楼房、渊谊堂、梅山会议厅、梅山等建筑组成,是中国保存较完整的督军府旧址之一。

渊谊堂

进入大院,穿过仪门,“渊谊堂”作为第一座建筑,就屹立在中轴线上,这里曾是明清时期巡抚大堂的位置。

“渊”本指回旋的水,可引申为深潭、深水,进一步可引申为深厚。“谊”顾名思义为情谊、友谊。那么“渊谊堂”就是接待宾客、会见友人的大堂。

阎锡山的故居的历史背景(千年府衙百年钟楼)(5)

1948年美国记者拍摄的渊谊堂

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阎锡山在原址大堂的基础上,将其改建为中西混搭的二层建筑。主体建筑平面呈凹字型,风格为西式洋楼,大堂正立面为石材建筑,由三个圆拱门构成。楼上为会客厅,楼下为接待厅。我们可以试想一下,阎锡山曾经在这里接待过谁,谁又曾成为过他的座上客。他们之间有过怎样的对话,又有过怎样的利益交互。

在入楼的圆拱门上方,镶嵌着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四个石刻大字。二楼圆窗的上方,曾镶嵌阎锡山的“公道爱人”石刻匾。顶檐还曾有一排刻字:“官吏若不忠于职务,不主张公道,民主政治的人民必制裁你”的题刻。这些题刻内容充分体现了当时阎锡山“公道主义”的理念。

事实也证明,阎锡山在治理山西上确实功劳不小,也印证了那句话“保一方平安,惠一方民生。”

阎锡山的故居的历史背景(千年府衙百年钟楼)(6)

从仪门外看渊谊堂

拾阶而上,穿过门厅,在大堂内北侧圆拱门上方,还镶嵌着“悔过自新”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为何出现在这里?有何告诫之意?没有文字可考,我们推测,这应该是阎锡山改建大堂时的旧物,亦或是现代维修依旧复制的。“悔过自新”或许正是阎锡山本人对当年与冯玉祥联合倒蒋时的中原大战的失败,下台又蛰居一年多后东山再起的自我反省,也或与顶檐曾有过的那一排题刻字有所呼应。真相不得而知。

看到这里,由衷感慨,千年府衙,千年历史。一座楼的承载,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正是“千年晋府事,一座渊谊堂”。

阎锡山的故居的历史背景(千年府衙百年钟楼)(7)

抗战结束后,这座二层楼又称为绥署大堂,一直是阎锡山的副官和秘书们的办公地点。1949年初,历经无数血与火洗礼的三晋大地和全国一样,即将迎来人们当家作主全面解放的日子,这时的国民党已是强弩之末。不可遏制的历史风雨,终将旧时代的阴霾一扫而光。就在4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破绥晋公署,太原解放了!三晋各地、太原城内,来不及更多的欢庆,党政军民齐踊跃,着手开始了在战争废墟上的建设。

这里被焕然一新后,山西省政府成立并进驻,该楼被称为了一号楼。从此这里变成了接待大厅和办公厅的办公地点。

阎锡山的故居的历史背景(千年府衙百年钟楼)(8)

阎锡山改建督军府大门时的图片

梅山钟楼

梅山,实为煤山,位于督军府旧址院西北隅。其实在明、清时,它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是专门用来为巡抚衙门存放煤的地方。因煤多似小山,故称“煤山”。直到公元1881年,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时,为使衙门形成北高南低有靠山的风水格局,寓意其官运亨通,特差派劳役,堆土造山。1919年,阎锡山又对煤山进行了加固与扩建,同时在山顶还修建了西式钟楼,将其改名为“进山”。“进山”取自论语“进,吾往也”,同时也有“改进” 山西 ,使山西 “进步”的政治寓意。如果换做是袁世凯,也许会改名为“金山”吧。但在1949年4月24日的太原解放战役中,进山钟楼却又一次在炮火中变得断瓦残壁、伤痕累累。战后,进山再次得以重新修复,钟楼顶端还特意被加上了符合革命者审美标准的红五星。

阎锡山的故居的历史背景(千年府衙百年钟楼)(9)

梅山钟楼

阎锡山的故居的历史背景(千年府衙百年钟楼)(10)

梅山会议厅

始建于1918年的“自省堂”(梅山会议厅)为阎锡山召开重要会议、接待高级宾客之所。“自省堂”三个字由康有为题写。

1950年1月15日至25日,中共山西省第一次代表会议正是在梅山会议厅召开。大会确定1950年的工作方针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厉行节约,战胜困难,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争取两年之内把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抗战前的水平。梅山会议厅多年来一直是召开重要会议的场所之一,许多重大决策,都经这里讨论、制定、出台。

阎锡山的故居的历史背景(千年府衙百年钟楼)(11)

除了几个标志性建筑外,督军府内的东花园、西花园、勤远楼等建筑,一个地方一段故事,让人思绪万千,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如今,历经沧桑的督军府,已经回归文化庙堂,它抖落埃尘,已然成为一座储存历史的博物馆。如今的它,虽已不再高高在上,但它像一本沉甸甸的历史书,经过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积淀后,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