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糍粑的待客是土家人的礼节(煨红薯烤糍粑围炉讲古)

打糍粑的待客是土家人的礼节(煨红薯烤糍粑围炉讲古)(1)

红网时刻11月18日讯(通讯员 颜文彦)冬寒日深,山河渐冷,当银杏、香樟们换上了斑斓的新装。鲜红的柿子、金黄的柚子挂上枝头,芙蓉古镇的底色亦从春夏的绿意葱茏,切换成了秋冬的明媚与深沉。

日子渐短、冷夜渐长的时节,忙碌了整个秋天的毕兹卡终于得了闲,晴日里待煦暖的太阳一落山,阴雨天便也不分白日黑夜,家家户户端出一炉炉烧得旺盛的炭火,围炉烤火,也别生出一番“冬趣”。

打糍粑的待客是土家人的礼节(煨红薯烤糍粑围炉讲古)(2)

熏腊肉。

有炉有火,自然也不会白白浪费,总得烤点什么、煮点什么、熏点什么才好。于是那炉火上方便挂上了一串串腊肉、腊鱼,或是萝卜干、腌菜干、烟笋干等。年节时分,或是有客临门,主人便会取下一块,用最丰盛的“土家腊味锅”招待贵宾。

打糍粑的待客是土家人的礼节(煨红薯烤糍粑围炉讲古)(3)

泡莓茶。

跳跃的火光裹着暖意洒满一屋,炉火中,总有一个结满黑痂的炊壶或是鼎罐,里头滚烫的水正咕噜噜地翻滚,热腾腾的水蒸气从火一生起便从未间断过。毕兹卡喜爱用这水泡上一壶莓茶,客人来时递上一杯,便能感受到如火般的热情。

莓茶是大自然对土家族人的恩赐,既能消炎抗菌,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毕兹卡家中总是备着莓茶,轻微感冒发烧、咽喉肿痛,通常不必吃药。莓茶茶汤入口层次丰富,轻抿一口,回甘绵长,每一口都浓醇鲜爽,让人唇舌不暇。

打糍粑的待客是土家人的礼节(煨红薯烤糍粑围炉讲古)(4)

热米酒。

火上有时候烧水,有时候也会温酒,毕兹卡无论男女老少都爱“逮酒”,男人逮“苞谷烧”,女人和小孩逮“甜米酒”。天冷待客时,热一壶自酿的米酒最为得宜。稍微热一下,不必太烫,用土陶碗盛了便喝,温热感顺着喉咙滑进肚里,暖胃,也暖心。

打糍粑的待客是土家人的礼节(煨红薯烤糍粑围炉讲古)(5)

烤红薯。

那明明灭灭的火堆里,也埋藏着“宝藏”,那是一个个其貌不扬却顶级美味的煨红薯。煨红薯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红薯大了难熟,小了易焦,所以得选大小适中的,地里收来放置了一段时间水分略干的最佳。

煨在灰堆里,还需得耐心等待,深谙火候的老手才知晓翻动的最佳时机,待煨得四面叭软,皮焦而不落时,隐约间有甜蜜的芳香溢出,便可以吃了。上好的红薯,掰开时会流出滚烫粘手的蜜汁,金黄沙甜的薯肉冒着袭人的香气,虽然烫嘴,但吃的就是那一口热乎劲儿,咬上一口,感觉浑身都暖和起来了!

打糍粑的待客是土家人的礼节(煨红薯烤糍粑围炉讲古)(6)

烤糍粑。

火钳横架在火上,或是放张铁丝网,就变成一个“烧烤架”,可以烤糍粑了。湘西的糍粑大多是圆饼形,以稻米蒸熟舂制而成。不同于红薯的煨法,糍粑讲究文火慢烤,火稍大了便容易焦,需耐心地不停翻面,看着它慢慢变软,变焦黄,蓬松膨胀,直至里头的热气将糍粑鼓成一个大大的圆球。待熟后,馋的人已经迫不及待地上手了,滚烫的糍粑在两手中掂来倒去,却仍要忍不住舌头被烫的风险快速咬上一口。糍粑拉着长丝,外焦里糯,香甜有嚼劲,那是大自然的香甜,也是故乡的乡愁滋味。

喝着茶,吃着煨红薯、烤糍粑,能歌善舞的毕兹卡总会唱起歌谣。抽着长杆烟袋的阿公唱起高亢激昂的酉水号子,穿着艳丽服饰的阿妹唱起清脆缠绵的土家山歌,长者们说起芙蓉古镇的那些千古故事,便再也停不住话匣子。

打糍粑的待客是土家人的礼节(煨红薯烤糍粑围炉讲古)(7)

从“土司传奇”到“土匪传说”,从当年参演谢晋导演《芙蓉镇》时的亲身经历,说到近年来“网红古镇”的发展史,以及土家族遗落已久的各种风俗和传说。在暖意融融的火塘边,从来没有陌生与隔阂,情谊就在杯中,在歌中,在飘散的烟火中,在芙蓉古镇挂满南瓜灯的梦幻夜色中弥漫。

打糍粑的待客是土家人的礼节(煨红薯烤糍粑围炉讲古)(8)

冬有严寒,却禁不住一颗向往温暖的心,这个冬天,湘西不再遥远,也不再寒冷。张吉怀高铁开通进入倒计时,待通车后,不妨来芙蓉古镇度冬过周末。喝莓茶、逮米酒、煨红薯、烤糍粑,与阿妹一起唱山歌,听阿公讲述芙蓉镇的故事,感受“烟火人间”与“天宫仙境”共存的冬夜,体验古镇无尽的美味和毕兹卡无边的热情。

打糍粑的待客是土家人的礼节(煨红薯烤糍粑围炉讲古)(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