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

我们回顾伟大的中华帝国史,秦始皇无疑是这个庞大帝国的最初缔造者。而他在公元前221年建立的大秦帝国,无疑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封建帝国。

“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天下,废分封,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法同律,度同衡,修驰道,筑长城,使中华帝国有了一颗“统一的心”。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1)

追根溯源,我们奔向远古,来看看秦始皇的祖先们是怎样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的。

十二 秦昭襄王的南征北战

5.范雎拜相

说实话,秦昭襄王当了三十多年的国君,却当得有些窝囊,他的母亲宣太后和舅舅丞相魏冉才是秦国真正的统治者。自公元前271年,魏人范雎入秦被昭襄王封为上卿起 ,秦王一直都有搬掉他们的想法。

范雎也是奇人一个,虽出身贫寒,但志向远大,而且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但在魏国一直没能受到重用。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2)

出使齐国时,被同僚诬告私受贿赂,出卖情报,魏国宰相魏齐听后大怒,把范雎打得血肉模糊,四肢断裂,惨不忍睹。

在奄奄一息之际,范雎佯装死去,躺在血泊中一动不动。舍人误以为范雎已死,便去禀告正在饮酒的魏相。魏齐便命仆人用苇席裹尸,扔在茅厕之中,又让宴饮的宾客轮番往范雎身上撒尿,以戒后人。

范雎只得咬牙强挺。待到天色已晚,范雎悄悄地告诉卒吏:“吾伤重至此,虽暂醒,决无生还之理。你若能让我死于家中,以便殡殓,异日定当重金酬谢。”

卒吏见其可怜,又贪利,便谎报魏齐,说范雎早已死去。酒酣中魏齐命仆人将范雎“尸体”扔到荒郊野外。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3)

好友郑安平千方百计地救出他,并帮他隐姓埋名,在王稽、郑安平的帮助下,范雎历经千难万险逃到秦国,凭借才气受到秦王重用。

到了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5年),当时被称为秦朝四贵的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擅权,出现了私家财富重于秦王室的局面,昭襄王听从范雎的建议,收回宣太后的干政权,驱逐了四贵。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4)

宣太后芈月

随后,拜范雎为相。秦昭襄王采用范雎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范雎也成为秦国一代名相。

范雎为人恩怨分明,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诬陷之人),之后在秦昭襄王帮助下,迫使魏齐自尽。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郡守。凡是以前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他都广散财物给予酬谢。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5)

6.长平之战——红与黑的较量

大权独揽后的秦昭襄王,对范雎言听计从,范雎则坚定不移地推行“远交近攻”的战略,实力较弱的韩国理所当然成为秦国鲸吞蚕食的首选。

从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262年,武安君白起连续三年发动征韩战争,消灭数万韩军,把韩国领土一分为二,韩国心力交瘁,加之上党地区已被隔绝,遂以割让上党为条件,向秦国求和。

此举遭到上党军民的坚决抵制,郡守冯亭率军民奋起抵抗秦军,双方激战三十余日。眼看抵挡不住,于是冯亭决定:献出上党十七城以归附赵国。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6)

赵国的崛起,源于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而且又与强秦交好,推出“结秦连宋”的外交政策。可惜一代雄主竟意外地死于一场国内政变,后继者又缺乏他那样的气魄与能力,故而赵国虽然崛起,但实力终究无法超越秦国。

随着廉波、蔺相如的出现,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为赵惠文王和赵国赢得了不少面子,尤其是七年前,与秦国阏与之战的胜利,赵奢打破了秦军不败的神话,证明了赵国强大的军事力量。 放眼天下,能与秦国一较高低的,也只有赵国了。

其实,这是块“烫手的山芋”!在反复权衡利弊后,赵孝成王不惜与秦国一战,派平原君前往上党,接收十七城。同时,赵国军队进入上党,由名将廉颇统率,驻军于长平。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7)

秦国的报复随之而来,秦昭襄王以王龁为主将,率军进攻上党。面对秦军的进攻,廉颇祭出坚守战术。

然而,这场战争的难度,大大超乎了双方的想象。尤其是善于机动作战的秦军难以发挥优势,虽有小胜,但对大局无补,双方相持一年多,战争规模不断升级,两国都不断投入生力军。

长平之战成为天下关注的焦点,东方各国都密切关注战争的进程。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不能让秦国一家独大,秦国的疯狂扩张已经严重威胁到这些国家的安全。

尤其是齐、楚、魏都在密谋援救赵国。这引起秦国高层的极大担忧,范雎认为齐国摇摆不定,属于秦国“远交”的对象。楚、魏两国受秦国伤害最深,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援赵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不过,赵国下了一步臭棋,对未来战争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8)

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赵孝成王内心焦急,决定与秦国谈判以结束战事。这无疑是示弱的表现。

深谙外交权术的范雎,利用赵国主动谈和一事大做文章,大肆宣传秦军在战场上的胜利,刻意营造赵国即将战败的假象。

大家想想,赵国自己都想与秦国讲和了,魏国、楚国还出什么兵呢?这一策略,直接导致赵国陷入与秦国的单打独斗中。

谈判当然没有成功,双方不断把精锐部队投入战场。转眼间,长平之战进入第三个年头,这一年是公元前260年。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9)

从该年四月起,秦国发起一轮声势浩大的春季攻势,连续突破赵军的几道防线,赵军遭到开战以来最大的损失。不过,老将廉颇临危不乱,稳住阵脚,依然保持守势,双方还是相持局面。

此时,范雎通过情报,敏锐地意识到赵孝成王对廉颇固守不出非常不满,这正是离间赵王与廉颇的绝佳时机。于是,派人携千金入邯郸,游说高层,制造流言。说秦国根本不怕老廉颇,只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就是纸上谈兵的那位主人,赵奢已病亡)领兵。很快,赵括的大名整个邯郸城都知道了。

不懂军事的赵孝成王终于做出决定:解除廉颇的职务,任命赵括为前线统帅,全权指挥长平之役。完全抛弃了赵奢临终前的嘱托(赵括难堪大用),以及名臣蔺相如,赵括母亲的坚决反对。刚愎自用的赵孝成王的一意孤行,最终葬送了几十万赵军将士,也把赵国拉回到“解放前”。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10)

影视剧剧照

赵括一上任,就把廉颇的那一套防御策略全部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主动进攻。赵国的军事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长平之役由相持阶段进入了决战阶段。

这时,双方投入的兵力都超过了五十万人,这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超级战役!

与此同时,秦国也悄悄更换了主将。不败战神武安君白起,悄悄取代王龁成为秦军统帅,并严密封锁了消息。规定凡有泄秘者,杀无赦。这又是范雎下的一步妙棋。

白起是歼灭战大师,善于大兵团作战,擅长在运动战中把握战机,一举消灭对手。赵国欲主动出击,这是白起的拿手好戏!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11)

战神白起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赵国的排兵布阵,皆在秦国的掌握之中;而秦国秘密更换统帅,赵国却一无所知。这就是情报战的差距。决战尚未开打,赵国已经棋输一着了。

白起为了诱敌深入,命令前线部队佯装不敌,稍一交锋,便主动后撤。第一次交锋,秦军被打得落荒而逃。自命不凡的赵括完全放弃守势,把长平一线军队都集中起来,四十五万大军倾巢而出。

白起故意节节败退,直到把赵军主力引到预设的包围圈,然后截断赵军的退路。他早就安排了两支奇兵,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出其不意地迂回到赵军后方,切断其运粮通道;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则插入赵军与长平壁垒之间,把赵军一分为二。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12)

赵括又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趁秦军合围未稳而突围,而是下令就地修筑防御工事,拉开阵地战的架势,完全不顾自己被包围的风险。

唉!看来“纸上谈兵”害死人呀!赵括出身名门,兵书背得滚瓜烂熟,就连他的父亲都辩不过他,但实战又是另外一回事,随机应变才是根本呀!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13)

秦人素来尚黑,而赵人崇红,这一场色彩分明的“红与黑”的战事注定流芳百世!也在世界战争史上留有一席之地。

白起完成对赵军的分割包围后,秦国又一次体现出军事行动的高效性。秦昭襄王亲自前往河内郡,以重赏的方式征召郡内所有可以参加战斗的男子,全部上前线,彻底歼灭赵括兵团。

这场围歼战从七月到九月,持续了四十六天。在粮道被切断后,赵军的粮食供应逐渐减少,直至断炊。饥荒铺天盖地而来,赵军士兵甚至出现吃人肉的境地,胜负的天平已不可逆转。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14)

绝望中的赵括做最后一搏,他把军队分成四队,轮番冲击秦军的包围圈,但任何突围的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赵括也在一次突击时,被利箭射杀身亡。

统帅一死,赵军群龙无首,饥饿难耐的将士们,只能放下武器,向秦军投降。据《史记》记载,投降的赵军总计四十万人。

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是史上最悲惨的一幕。

由于战俘太多,白起下令将赵军降卒集体坑杀。如此大规模地屠杀战俘,在世界战争史上都绝无仅有,此刻,用任何言语来描述都是苍白的!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15)

白起为什么要屠杀赵国战俘呢?他的解释是赵军士卒反复无常,如果不杀掉,会留下极大的隐患。更可能的原因,是秦军的后勤也接近极限,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养这么多俘虏。这些降卒都是赵军的精锐,也不能释放,只能屠杀以绝后患。

据《史记》所记,赵国数十万俘虏中,只有二百四十人得以生还,主要都是些未成年人,白起把他们放回邯郸去通风报信。

坑杀降卒一事给白起留下了千古骂名,也充分展现了他冷血、残暴的一面。

长平之战,彻底震撼了山东六国,他们个个唏嘘不已,人人胆战心惊!经过此战,秦国已被范雎和白起打造成了“金字招牌”!足以撼动各方诸侯!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16)

7.白起之死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欲一鼓作气灭掉赵国。范雎以秦军疲惫为由,阻止白起进攻邯郸。其实主要是担心白起一旦灭掉赵国,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难保,白起对范雎的拆台十分恼怒。

经过一年的休整,秦军恢复元气,秦昭襄王欲再度攻击赵国。白起竟以生病为由,拒绝赴任。为了说动白起,秦昭襄王以探病为由,亲自登门拜访。

白起旗帜鲜明地反对伐赵,认为秦军已丧失了灭赵的最佳时机,显然其矛头直指范雎。他分析说:自长平之战后,赵国君臣同忧共惧,勤于政事。同时,他们积极外交,与山东各国交好,把防患秦国进攻作为头等大事。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17)

白起拒绝出战,让秦昭襄王相当不满。只好以王陵为主帅,统领大军再次伐赵。果如其言,赵国上下一心,顽强抵抗。

围攻邯郸遇挫后,秦昭襄王只好放下面子,派秦相范雎前往游说白起,请他出山。白起对范雎早有怨言,仍以生病为由,拒绝出征。

秦昭襄王又以长平之战的副帅王龁取代王陵,继续围攻邯郸。围城又九个月,秦军死伤惨重。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18)

战报传来,白起以略带嘲讽的语气说:当初不听我的建议,现在如何呢?这个风凉话说得真不是时候。秦昭襄王勃然大怒,顾不上面子,亲自跑到白起家中,强迫他领兵出征。

白起也是一根筋,坚决不挂帅印。还劝秦王放弃攻打赵国,这注定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白起分析的没错,山东各国已蠢蠢欲动,决心帮助赵国抗秦,也是保护自己)。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19)

对白起这时复杂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是看范雎笑话?还是怕毁了一世英名?亦或是对坑杀赵国俘虏有了悔意?总之就是固执己见,抗命不从。秦昭襄王雷霆震怒,把他连降十八级,从大将军降为普通小兵。

公元前257年,邯郸之战已进入第三年。由于魏、楚援军的参战(魏国信陵君留下“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使得邯郸战场形势发生逆转。王龁情知大势已去,不敢恋战,撤回秦国。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20)

灭赵失败,秦昭襄王把一腔怒火都倾泻在白起身上。一纸令下,又把白起发配到阴密。白起被赶出咸阳,心怀不满,满脸怨气。

秦昭襄王知道后,干脆派人给白起送去一把宝剑。白起自然深明其意,饮剑自刎,一代战神就此落幕!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21)

战神白起

8.秦昭襄王谢幕

公元前256年,秦国再次攻打韩、赵,周赧王姬延非常恐慌,和燕国、楚国密谋,准备再次六国合纵攻秦。秦国起兵攻打洛邑,掳获姬延到秦国,并拉回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东周国亡。

公元前255年,秦昭襄王答应范雎辞相,范雎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22)

同年,秦昭襄王将西周文公姬咎流放到悉狐聚(河南平顶山汝州市西北),西周亡国。周朝前后立国879年。

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时年七十五岁。

大秦帝国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23)

这半个世纪可以说是秦国历史上的大扩张时代,他重用范雎、白起等人,为秦国的发展做出极为杰出的历史贡献,这时候,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秦国一统天下,齐、赵这两个最强大的对手都被打残了,楚、魏、韩的大片土地被秦国收入囊中,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未完待续)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