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文旅(怒江盘活非遗文化)

近年来,怒江集中力量推进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农旅融合让小乡村成为新景点。

云南怒江文旅(怒江盘活非遗文化)(1)

2001年,福贡县匹河乡老姆登村村民郁伍林创办了村里第一家客栈,优美的自然风光、地道的怒族菜和淳朴的待客之道吸引了不少游客,让郁伍林看到把"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潜力。

云南怒江文旅(怒江盘活非遗文化)(2)

福贡一五零客栈负责人 郁伍林:“以前,客人来到我们这里以后,他们就对民族文化特别好奇,最想看到的是民族当地的民族文化、歌舞,才给了我们这种启发。”

作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怒族民歌"哦得得"传承人,郁伍林潜心研究如何把怒族"非遗"文化融入自己的客栈、旅游线路和产品等中去。如今,每晚他都会在火塘边弹"达比亚"、唱"哦得得",向客人展示怒族文化,并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农家乐、峡谷风光和怒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云南怒江文旅(怒江盘活非遗文化)(3)

为了让更多的人传承怒族音乐,去年11月,江晓春和妻子创建了老姆登小慧传习馆,免费教授村民传统民族歌舞和乐器,这也为村里的农家乐吸引了更多游客。

老姆登小慧传习馆老师 江晓春:“我觉得文化在,民族才在,小慧传习馆不仅传承音乐,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包括很多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习俗、 风物、礼仪也一并传承。”

云南怒江文旅(怒江盘活非遗文化)(4)

学员 陈秀珍:“我自己是开了个农家乐,现在自从我来传习馆学了以后,我学到了好多东西,来我家的游客,我都可以表演给他们,那些客人都比较喜欢。”

目前,老姆登村共有29家民宿,546个床位,可接待1200多名游客就餐,年创收870余万元。在郁伍林等人的带动下,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开客栈、办农家乐、种高山茶,一改贫困落后的面貌,阔步迈向小康。

云南怒江文旅(怒江盘活非遗文化)(5)

65333333记者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