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同票同权,涉及公共利益决策岂能

今年4月底,有群众向相关部门反映,梧州市“换树”现象频发,部分路段行道树“被砍被换”,导致遮阴效果大打折扣记者就此赴梧州展开调查(6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城乡同票同权,涉及公共利益决策岂能?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城乡同票同权,涉及公共利益决策岂能

城乡同票同权,涉及公共利益决策岂能

今年4月底,有群众向相关部门反映,梧州市“换树”现象频发,部分路段行道树“被砍被换”,导致遮阴效果大打折扣。记者就此赴梧州展开调查。(6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出现“换树”风波,主要在与缺少了听证环节。在老百姓眼里,并无不妥的树木被换掉,而且公众对此还毫不知情,难免会产生些许质疑。随着记者的深入调查,这起“换树”风波的真相被呈现出来。问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然而当地却在管理上犯了“先上车后补票”的操作错误,这显然是难以承载老百姓的信任的。

固然,提高树木成活率要考虑时节影响,但是,这并不是在未经过充分论证情况下,就率先让项目“上马”的理由。毕竟,项目涉及公共资源使用,公示环节是不可缺席的。遗憾的是,当地既没有走行政程序,也没有做到依法公示,这显然是难以服众的。正是如此,有关部门眼中的这项民意工程没有赢得足够的民意支持。

从实施情况来看,移植树木缺少规范技术指导、移植内容不明确、补救措施没跟进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让该项目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尤其是,连相关负责人都认为这种“抢工期”的做法是站不稳脚跟的,可想该项目在实施中是有多么不规范。所以,不管怎样,行政管理都要符合科学决策的原则,“先上车后补票”式操作还是要少一点。

如果说有“换树”必要,并且的确时间紧急,那么相关部门就应该采取多种途径让公众知晓情况,同时开辟多元渠道收集民意反馈,然后多方论证,寻求最好的实施办法。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即使还会存在相应问题,但都不足以削弱民意支持基础。事实也证明,凡是尽可能公开化的管理,基本都获得了相对宽松的落实环境。

总而言之,民意工程要承载民意期许。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平衡的艺术”涉及民生的公共决策更应如此。这起“换树”风波再次告诫我们,无论何时,民意都应得到认真对待。接下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补缺。如此,方能赢得更多群众的支持。

文/赵耀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