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十大文臣(大明孤臣黄道周)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为保家卫国而舍生取义的英雄,因为时间的流逝被人渐渐遗忘。但历史抹灭不了他们的功绩,英雄总该铭记。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大明孤臣黄道周。

黄道周,字幼玄,福建东山县铜陵镇人。他自幼家贫却又聪颖好学,从5岁时便就学于铜山崇文书院。11岁时,黄道周以“善写文章”出名。14岁,便获得了“闽海才子”的佳誉。天启二年,38岁的黄道周中进士,先后任天启、崇祯二朝的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他的恩师为万历朝著名的言官袁可立,一生因直言进谏而起起伏伏。黄道周受其影响颇深,决意做一个不负天下不负君的诤臣。

大明朝十大文臣(大明孤臣黄道周)(1)

“袁崇焕案”爆发后,原大学士钱龙锡亦牵连论死。满朝文武,没一人敢为钱龙锡求情。唯有黄道周激于义愤,连夜起草奏章为钱龙锡辩冤,其中还直指崇祯过失。崇祯大怒,认为黄道周是有意包庇钱龙锡,让他回奏。黄道周为自己辩解,表明自己是“区区寸心”,“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经过他的再三努力,钱龙锡终于免于一死,而他本人则降三级调用。

崇祯九年,黄道周官复原职,擢詹事府少詹事,充经筵日讲官。崇祯十一年,黄道周公开指责大臣杨嗣昌私下与后金议和。当时崇祯等人的关注重点在李自成的农民军,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所以决定与后金议和。但黄道周从“华夷之变”的角度并不同意,坚持要与后金死磕到底。崇祯偏袒杨嗣昌,气得大骂:“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黄道周回复:“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

大明朝十大文臣(大明孤臣黄道周)(2)

后果可想而知,黄道周被连贬六级,调任为江西按察司照磨。第二年,江西巡抚解学龙再次向朝廷举荐黄道周,并称:“黄道周是我明道学宗主,可任辅导(相)。”崇祯最恨人结党营私,于是解学龙、黄道周被捕,杖责八十,永远充军广西。

明朝灭亡后,黄道周担任南明隆武政权的吏部和兵部尚书,但兵权落到了郑芝龙手里。清朝颁布剃发易服令后,江南百姓向隆武政权求助,黄道周恳求隆武帝出兵。隆武帝问郑芝龙意思,郑芝龙说:“你想打就打,但我的兵不去。”隆武帝只好对黄道周说:“你想起兵,我不拦着,但我可没兵派给你。”

大明朝十大文臣(大明孤臣黄道周)(3)

黄道周说:“你不给我,那我自己招人。”于是他回老家,召集了门生旧故一千余人。因为他的军队武器以锄头、扁担为主,所以这支军队又称“扁担军”。黄道周的妻子为了支持他,组建了一支娘子军,与他同行。在三个月后,黄道周的军队在江西婺源遭遇了清军,打了生平第一仗,也是最后一场仗。

黄道周被俘后,被押送到南京监狱。投降清廷的汉臣轮番劝他投降,黄道周不为所动。被押期间,黄道周收到妻子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黄道周备受鼓舞。在刑场上,他面南而跪,然后咬破手指给家人写下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临终大呼“天下岂有畏死黄道周哉?”被斩首后,黄道周头断而身不扑。最后人们从他的衣服中发现了“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字。真可谓死的壮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