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年宝塔的真实故事(从托塔李天王说起)

燃灯古塔奇观怪象

北京市通州区北城的通惠河畔,矗立着一座燃灯佛舍利塔。该塔为密檐式砖塔,高48米,如奇峰突兀,直插青天。其雄伟壮观之势,名观幽燕。

据当地县志记载,自北周宇文氏建造以来,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当地流传着不少关于这座塔的美丽传说。

其中,就有人说通州城似大船,城边宝塔是桅杆,城中鼓楼是船舱,远离州城的铁锚寺就是船锚;又说塔下有一口井,一条大铁链通到井底,锁住一条鲇鱼精,保住一州百姓安全。因此,燃灯佛舍利塔象征光明和正义。

一个千年宝塔的真实故事(从托塔李天王说起)(1)

燃灯古塔有奇观。每当天朗气清之时,塔影能远映至百米外运河之中,更令人称奇的是该塔第13层西北檐面,寄生一株榆树,长势不佳,每年生叶甚晚,地面上春风杨柳万千条,塔上之榆尚未发芽;几场春雨,塔砖含水分增多,榆树才悄然长出新叶;秋风刚起,又只余枝干。

北京西山八大处的灵光寺,有一座供奉着世界尊崇的佛教圣物佛牙的佛塔。这座佛塔因为其中保存的这颗在神州大地辗转徘徊历经传奇的“佛牙”而引人瞩目。

据《毗奈耶杂事》所载,佛祖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为普荫众生,留下四颗佛牙舍利。南北朝刘宋时,高僧法献从建康(今南京)出发,西行求法,历尽千辛万苦,到了于阗,由于道路受阻而返,途中意外得到传入于阗的一颗佛牙,如获至宝,心想不虚此行。

他将佛牙带回建康,秘不示人达15年之久,临死前才将佛牙献出,置于定林寺佛牙阁。然而灾劫随之而来。梁武帝普通三年正月的一天晚上,一伙强徒闯人寺中佛牙阁,抢掠佛牙而去,一时下落不明。

陈朝武帝奉佛至诚,闻知佛牙缺失一事岂肯罢休,他广为搜求丢失的佛牙,最终失而复得。原来,佛牙辗转落人摄山庆云寺慧兴和尚手中,慧兴死后,将佛牙交弟子慧志保存,慧志把佛牙献给陈武帝。

在佛牙丢失了35年之后,陈武帝宣布佛牙复得,隆重举行无遮大会,由他亲自向佛牙礼拜。

一个千年宝塔的真实故事(从托塔李天王说起)(2)

隋灭陈,佛牙转到长安,供奉在禅定寺。唐代对佛牙空前尊崇,大中七年(853年),唐宣宗亲到大庄严寺礼拜佛牙,成为一时盛事。

黄巢起义,唐僖宗仓皇逃出长安,带上这颗佛牙到了四川。后唐时,佛牙落人后蜀创建者孟知祥手中,他又把其当作生日礼物献给在洛阳的后唐明宗李直。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洛阳僧人又将佛牙携至汴京(今开封)。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契丹攻人汴京,将佛牙劫至真定(今河北正定),佛牙为北汉僧人善慧所得。

北宋多次讨伐北汉,善慧干脆将佛牙携至与北汉交好的辽京城燕京(今北京):这颗传入中国的佛牙,历十余朝,在辗转新疆、南京、扬州、长安、四川、洛阳、开封、正定和太原至北京,周历大半个中国之后,总算安置下来。

| 魅力超群的传奇国师

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除了伟大的女人,还有一个惺惺相惜支持他的男人~

姚广孝塔,在北京房山区崇各庄乡长乐寺村东里许。塔刹铁制,状似葫芦,其上再置立柱,直插云端。整座塔高33米,塔前还矗立着高4米的神道碑,碑文是由明成祖亲撰的“姚广孝神道碑铭”。

明初朱棣和建文帝之间发生“靖难之役”时,僧人姚广孝对朱棣的取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靖难之役”中,姚广孝未尝临战阵,然而朱棣用兵有天下,还是姚广孝出力最多。因为功盖群臣,被明成祖授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僧人加官晋爵,如此显赫,在中国历史上也少有。

姚广孝84岁时,“病甚,不能朝”,一日对同僚“告以去期,即敛趺(fū)坐而逝”,永乐皇帝朱棣“辍朝二日”,而百司官僚吊唁的人竟达“肩摩踵接”的程度。

一个千年宝塔的真实故事(从托塔李天王说起)(3)

有关姚广孝的古迹,在北京地区还有很多。如明亡元朝后,重建北京城,在德胜门西设置水关,并在此地堆土为岛,水从两旁入积水潭。岛上初建有姚广孝祠,后改为镇水观音庵,乾隆二十六年更名为汇通祠。

又如大钟寺寺内有500多年前的永乐大钟闻名于世,钟为铜质,相传为明代永乐年间姚广孝所铸,是600年前的古物。钟高6.75米,直径为3.3米,总重量为46.5吨,被誉为“中国钟王”。钟声洪亮数里可闻,钟体内外铸有佛教文献共23万字之多,全用楷书书写,故又名“华严钟”。

来自:北京杂志官方(beijingzazhiguanfan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