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山口的故事(从城驿事第二十一期)

在南粤古驿道上,众多凝结古人智慧的养生食物被流传下来。今天,我们就从从化钱岗古道的臭屁醋开始,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广州东山口的故事(从城驿事第二十一期)(1)

随着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古驿道的价值不断被挖掘,业内专家高度概括古驿道为“历史记忆之道”、“乡村振兴之道”、“文化复兴之道”。

南粤古驿道的内涵丰富,涵盖建筑、生态、宗教、民俗、食养等等方面。在南粤古驿道上,众多凝结古人智慧的养生食物被流传下来。今天,我们就从从化钱岗古道的臭屁醋开始,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广州东山口的故事(从城驿事第二十一期)(2)

【比臭豆腐还“臭”】

广州东山口的故事(从城驿事第二十一期)(3)

臭屁醋煲鸡

臭豆腐闻起来臭,天下皆知,那比臭豆腐还“臭”,会是什么味道?

臭屁醋刚被端上桌时有一股极难形容的酸馊味,但如果你鼓起勇气尝一口,就会发现它很“怪”——明明气味难闻,但吃起来却滋味无穷。

臭屁醋气味这么“臭”,却仍大受欢迎,不少食客特地不远千里赶来从化品尝,这不单是因为它吃起来香,还因为它有长寿的奇效。

臭屁醋具有消灭细菌、软化血管的作用,常年饮用能延年益寿,因此又被称为长寿醋。特别是在岭南湿热的夏季,喝上一碗,能开胃健脾、消解暑气。猪手用臭屁醋来煲,其中的骨胶原和营养物质会更容易被吸收,加之臭屁醋本身也有祛风散瘀的功效,因此是当地女性“坐月子”的补品。

【两千年历史,两千年飘“香”】

广州东山口的故事(从城驿事第二十一期)(4)

正在发酵的臭屁醋

臭屁醋发源于广东珠三角地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它因初闻像臭屁的味道而得名。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人吃完臭屁醋后通体舒泰,容易放屁,因此这种醋就被戏称为“臭屁醋”。实际上,中医很早就提出“药养不如食养”,提倡要重视预防疾病。

臭屁醋流传了两千年,已融入到珠三角地区生活的日常点滴中,当地的街坊朋友们隔三差五会聚在一起“相约”臭屁醋,在当地某些重要的节庆喜事上,也少不了臭屁醋的“身影”。

比如,在从化,每当一个新生命诞生,街坊左右送来礼品和祝福,主人家便会用一碗精心熬制的臭屁醋回馈邻里。此时,臭屁醋已经化为当地人心中一份美好的祝福和抹不开的情意。

【有故事的臭屁醋】

广州东山口的故事(从城驿事第二十一期)(5)

臭屁醋煲猪脚

拥有两千年寿命的臭屁醋,好故事自然不会少。

话说,一日,长寿神仙麻姑仙子化作老婆婆来到凡间,偶遇三个狩猎村民,其中一人因中暑而昏迷不醒,麻姑见状便给了他一碗馊臭的汁水服下,不多时,晕迷的村民就清醒了。麻姑也一并将这种汁水的制作方法教给了村民,臭屁醋就此流传开来。

又相传,元朝战乱时期,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儿子为病重的母亲去田地里拾了一些稻穗。因舍不得一顿吃完,又怕米生虫或被老鼠偷吃,于是他把米炒香,用井水浸在坛中并盖牢。哪知三个月后,原来的米饭馊掉了,母亲舍不得儿子难过,就将米饭熬粥吃掉了。神奇的是,母亲吃了这碗馊臭的粥后觉得浑身舒畅,连吃几日后竟康复了。于是,母子俩开了一家店专门卖这种粥水,她们的日子也过得红火起来。

【吃了第一口,就停不下来】

广州东山口的故事(从城驿事第二十一期)(6)

臭屁醋煲鸡脚

臭屁醋的制作方法很简单,第一步是将大米用铁锅慢慢炒热,不要加其他调料,放入醋坛,第二步是加入清水,盖上,并把醋坛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让其发酵。三个月后,一坛飘“香”的臭屁醋就做成了。如果媳妇怀孕了,细心的婆婆会在媳妇已孕六个月的时候做一坛臭屁醋,这样,等媳妇生产完就刚好能喝上滋补养生的臭屁醋了。

臭屁醋虽然比臭豆腐还臭,却和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吃过还上瘾。臭屁醋一般不直接食用,而是放入各种材料煲汤,比如加入黄豆、咸冲菜、姜片做成斋醋汤,或者在斋醋汤中加入猪骨、猪脚、猪大肠、鸡蛋、鸡脚、鲫鱼等一起煲制。如果是给“坐月子”的妇女食用臭屁醋,一般会用猪脚、鸭蛋、生姜和炒过的黄豆一起煲制。

【享美食,观美景】

广州东山口的故事(从城驿事第二十一期)(7)

钱岗古驿道沿线风光秀美,人文遗产众多,品尝过独特养生的臭屁醋,再将沿线景点一一探寻,享受美食与美景才是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呀。

广州东山口的故事(从城驿事第二十一期)(8)

灵秀牌坊

钱岗古村是钱岗古驿道上的一座“古文化博物馆”,古村自宋代建立起,历经多个朝代,门楼、书院、祠堂、更楼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遍布古村,比如四座分为四向的门楼、青砖牌坊“灵秀坊”、明砖古屋等,漫步其间,仿佛穿行于时光隧道中。

广州东山口的故事(从城驿事第二十一期)(9)

广裕祠

广裕祠因2003年摘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杰出项目奖的桂冠而名声大震,它是陆氏后人为纪念南宋丞相陆秀夫而修葺。大门两旁刻有对联“诗书开越,忠孝传家”,总结了陆氏家族的不朽功绩。

广州东山口的故事(从城驿事第二十一期)(10)

迷宫般的村道,它们看似错综复杂,其实不凌乱也不拼凑,我相信它定然内有乾坤,否则,那些村童怎么可以在村中肆意地奔走和嬉戏?显然,村道的无章可循是专门迷惑外来人的。村中惟一有方向的中心巷,是贯穿南北的政南巷。而钱岗村的主村道则不开入村内,始终外绕着整个村庄。到处都是断垣残壁,杂草丛生,漫步其中,倒有"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感觉。

广州东山口的故事(从城驿事第二十一期)(11)

走进位于钱岗古村陆炜故居,看到五间两廊两天井的布局,以迂曲的廊道、错落的房子排列,以及精雕细琢的饰件而明显区别于普通民居。

大屋原屋主陆炜(1896--1954),号慈云,从化太平钱岗人,曾赴巴黎大学攻读法律,获硕士学位。任民国政府外交部翻译官,后改任汕头善后公署处长,民国20年(1931)回从化从事教育工作,任从化中学校长。民国35年,被选为从化县参议长。1952年移居澳门,1954年在澳门镜湖医院去世,终年58岁。2001年月12日,公布为从化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东山口的故事(从城驿事第二十一期)(12)

编辑: 汉堡

备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