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遗体是否安葬(孙中山遗体处理)

“同志们,——继续我的主义”

这是伟大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关于他的遗体处理,也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从永久保存供人瞻仰,到混凝土封固,到底经历了什么?

孙中山的遗体是否安葬(孙中山遗体处理)(1)

孙中山的一句遗言成为千古绝唱

孙中山先生的病情日益恶化。

1925年2月24日下午,汪精卫、孙科、宋子文等人,来到孙中山的病床前,想请求先生留下遗言。

汪精卫讲了一大堆理由后,孙中山先生说:“如果我的病能好,那么所说的已经有很多了,如果不幸死去的话,那么由你们任意去做,又有什么可说的。

但在汪精卫的一再坚持下,孙中山先生还是立下了三份遗嘱,分别是国事、家事和给苏联政府的。

其中在国事的遗嘱中,孙中山先生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千古绝唱。

孙中山的遗体是否安葬(孙中山遗体处理)(2)

孙中山

在家事遗嘱中,孙中山如是写道: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自爱,以继承余。此嘱。”

孙中山先生将一辈子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但他生前一直都是两袖清风,没有任何遗产可继承。

遗体永久保存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走完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终年59岁。

宋庆龄悲痛欲绝,丈夫去世前和她的一段对话仍萦绕在她的耳边。

昏迷中的孙中山先生对宋庆龄说:“达令,你不要悲哀,我之所有即你之所有。

宋庆龄回答说:“我一切都不爱,爱的只有你而已。

说完这段话,望着昏迷中的丈夫,宋庆龄泪如雨下,哽咽的无法言语。

但孙中山叹息道:“这就难了。”

孙中山的遗体是否安葬(孙中山遗体处理)(3)

孙中山和宋庆龄

由此可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即便是处在昏迷中的孙中山先生,仍然挂念着他的妻子。

很快,孙中山先生去世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苏联也发来了唁电。

随即,治丧处决定,为长期保留孙中山先生遗体,须立即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入殓时,遗体着西式衬衣,外套是民国大礼服,头戴礼帽,脚蹬皮鞋。

但最紧要的是棺木,因为要长期保存遗体,对棺木必然有着特殊的要求。

其实,早在3月初,已经派人去苏联定制水晶棺木,但在沿途运输中破损了。

而后又再次派人去苏联,千辛万苦3月30日棺木才运到北京,这是一具镶有花牙子的玻璃盖钢棺。

但是又出了问题,经协和医院专家检验,认为这种棺木质料太薄,而且外皮为金属材质,容易导热,不适用于永别保存。另外,棺木尺码过小,和遗体不适应。

最后,决定用一具美式楠木玻璃棺木。苏联运回的棺木没有采用,这具棺木现存于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内。

但总算将棺木问题解决了。

移灵中央公园,举国悼念

孙中山去世后,国人悲痛,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公祭的地点选在了北京中央公园社稷坛。

孙中山的遗体是否安葬(孙中山遗体处理)(4)

由此,孙中山的灵柩将移往中央公园,抬棺的阵容可谓超豪华,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有汪精卫、张继、孔祥熙、林森、石青阳、宋子文等。第二组有于右任、李大钊等。第三组有李烈钧、林伯渠等。

灵柩经王府井、东长安街、天安门到达中央公园,沿途有12万群众在恭迎。公祭为期一周,前来吊唁的群众多达74万。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均降半旗志哀,举行悼念活动。

孙中山的遗体是否安葬(孙中山遗体处理)(5)

碧云寺

4月2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移往香山碧云寺的金刚宝塔内暂时安葬,待南京中山陵修好后奉安。而后,宋庆龄和何香凝悄悄前往南京勘察墓地。

中山陵建造

孙中山在弥留之际曾叮嘱宋庆龄,将他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宋庆龄按照丈夫的遗愿,亲自前往勘察,最终将墓地选在了紫金山南麓中茅山南坡。

关于为何选择此处,曾经发生过一段故事。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先生曾前往南京东郊紫金山打猎。在半山寺,突然一只喜鹊飞起来,惊起几只野鸡,孙中山举枪射击,随即有一只野鸡应声坠下。

但孙中山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最后才在现在所选的墓地处找到。孙中山先生立即向陪同人员说:“你们看,这里有山有水,气象雄伟,前有照,后有靠,真是一方大好的墓地。我死后葬在这里,那就好极了。”

的确,这里前面是一马平川,后面有青峰,西面临明孝陵,东面是灵谷寺,面积达6000余亩。

接下来便是建造,筹备处悬赏设计图案,最终收到40多份设计图纸,最终远在美国的一名叫吕彦直的工程师的设计方案得到认可。获得奖金2500元。

国民政府拨款30万元作为建造经费。1926年破土动工,至1929年,历时三年完工。

孙中山的遗体是否安葬(孙中山遗体处理)(6)

中山陵

整个陵墓呈钟形,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牌坊和墓道,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祭堂、墓室等。墓室直径16米,高10米。

实际上,陵园全部施工持续了6年,至1931年才算全部完工,投入经费达到了400万元。

从供人瞻仰到混凝土封固

为了长期保存孙中山遗体,在奉移南京中山陵之前,决定进行改殓,包括殓具和殓衣。

棺木改由从英国27000选购置的铜棺,长六尺二寸,高二尺六寸。殓衣由原来的民国大礼服换成了民族式服装。

根据孙中山家属的意见,原来的殓衣装入原来的楠木棺木中,封存于宝塔作为衣冠冢。

孙中山的遗体是否安葬(孙中山遗体处理)(7)

衣冠冢

与此同时,由孙科等人带着协和医院美国医学博士及数名专家对孙中山遗体进行最后的防腐处理。

美国博士表示,孙中山遗容与常人无异,看上去如同安详的睡着了。在做完这个手术之后,遗体可以保存千年以上。

孙中山的遗体是否安葬(孙中山遗体处理)(8)

5月26日,孙中山灵柩由碧云寺起灵,移往南京中山陵安葬。这天,北平30万群众恭送孙中山灵柩南下,整个仪式庄严肃穆。途径天津、济南、蚌埠,历时42小时到达南京。

6月1日凌晨4时,宋庆龄护送灵柩到达墓地,沿途数十万群众肃立瞻谒。

孙中山的遗体是否安葬(孙中山遗体处理)(9)

安葬

随着宋庆龄亲手关闭陵墓的大门,孙中山安葬仪式宣告完毕。

但后续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在中山陵孙中山的棺木最初的设计是可自动升降的,即棺木可以从地穴中升上来,供人瞻仰孙中山先生的遗容。

但后来却出现了遗体变色,随即改用钢筋混凝土将棺木封固,墓穴上方安放孙中山大理石卧像。自从再也不能瞻仰孙中山先生遗容。

孙中山纪念馆开放

抗日战争期间,中山陵藏经楼和《三民主义》碑廊遭到一定的破坏。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计划维修,但最终未能实现。

孙中山的遗体是否安葬(孙中山遗体处理)(10)

新中国成立后,中山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伯承当南京市长时,为中山陵搞来2万棵杉树和梧桐。

1982年至1989年,国家先后拨付200多万元对中山陵部分设施进行修复。

1989年,以藏经楼作为纪念馆的孙中山纪念馆对外开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