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纪念建院70周年中,《雷雨》是北京人艺官网平台展播的五部经典之作的首部。这令记者想起了当年在首都剧场观摩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演出的盛况。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1)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资料图片)

记得那是2004年7月22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迎来了经典话剧《雷雨》剧本发表70周年,北京人艺演出《雷雨》 50周年的日子,为此,北京人艺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2)

三位饰演一代《雷雨》的老艺术家郑榕(周朴园)、胡宗温(四凤)、苏民(周萍)

当天下午,首先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都剧场二楼咖啡厅,三代“雷雨人”欢聚一堂,共叙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历程。热烈感人的联欢现场引来了首都众多新闻媒体的记者。与此同时,在首都剧场二楼的艺术家画廊,还举办了第一代“周朴园”的扮演者,人艺老艺术家郑榕的“传统人物画展”。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3)

二代《雷雨》(周朴园)的饰演者及三代导演顾威

在联欢纪念会上,时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马欣首先致词。他说:“热爱经典、传承经典、继承和发扬人艺精神已成为北京人艺每一代人的神圣责任。在纪念曹禺大师《雷雨》剧本发表70周年和北京人艺首演《雷雨》50周年的日子里,寄托着全院同志和广大观众的愿望,人艺新一代《雷雨》在顾威老师的带领下,于今年2月2日建组后,虚心向老演员学习,认真体会和塑造角色,并在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中加以创新,经过四个月非常紧张的排练,将在今晚正式公演。在两代艺术家已演出438场的丰碑上,今晚将开始第439场的演出。虽然演出的仍是悲剧,但今天却是北京人艺和广大观众喜庆的节日。”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4)

两代《雷雨》中的(周萍)苏民(左)与王斑相会

马书记的开场白引起了全场的热烈掌声。之后北京人艺参加三代演出的各位代表郑榕、朱琳、胡宗温、苏民、狄辛、顾威、张福元、孙大川、万方、夏刚等众多老艺术家、导演、舞美、及青年演员、特邀佳宾们相继发言。联欢会在欢乐温馨的气氛中结束。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5)

三代《雷雨》周萍的饰演者王斑为观众签名

当天晚上,北京首都剧场隆重举行了第三代《雷雨》的首场演出。在首都剧场大厅中的有关话剧《雷雨》的小型纪念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兴趣。人们饶有兴致地观看几面展版上的那些参与历代《雷雨》创作的导演、演职员的照片、剧照、海报等等。并纷纷在展板前拍照留影。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6)

大厅的《雷雨》展览吸引众多观众眼球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7)

《雷雨》作者曹禺(右)与导演夏淳(左)、顾威(中)

随着震耳欲聋的雷雨音响效果声响起,第三代话剧《雷雨》的首场演出拉开了帷幕。座无虚席的剧场里,不少看过此剧的观众随着熟悉的剧情推进,也在细细地品味、对比几代演员的艺术创作的差异。最终,演出结束后经久不息的掌声说明了一切。首场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8)

剧中人周朴园(杨立新饰)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9)

繁漪(龚丽君 饰 右)与周冲(徐白晓 饰)

当晚,北京人艺重排的第三代《雷雨》,启用了由该院中青年演员领衔的全新阵容,导演仍由第二代《雷雨》中的导演之一、周朴园的扮演者顾威担纲。在《天下第一楼》中担任主角的杨立新这次依然扮演剧中男主角周朴园,优秀青年演员王斑扮演周萍,实力派演员夏立言和王大年将分别扮演鲁侍萍和鲁贵,人艺最年轻的一代演员白荟、徐白晓和孙大川将分别扮演四凤、周冲和鲁大海,剧中重要人物繁漪这个角色仍继续由第二代中有出色表现的龚丽君扮演。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10)

鲁贵(王大年饰 左)与四凤(白荟饰)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11)

周萍(王斑 饰)与四凤

演出结束后,记者们纷纷围在老艺术家郑榕的身旁,倾听他对此剧演出的评价。郑榕认为此剧演出是成功的。特别是青年演员的悟性非常高。一天前他在排练现场对有的青年演员的表演提出的一些意见,还担心不会改的这么快,没想到使他欣慰的是不仅改的好,而且表演的非常投入和到位。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12)

侍萍(夏立言 饰)与四凤(左)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13)

鲁大海(孙大川饰 中)与侍萍、四凤

第三代话剧《雷雨》的演出成功,充分体现了北京人艺对待经典话剧创作的一丝不苟的优良传统。正如重排导演顾威所言:“对于经典,不能够也不应该随意性地、趋时性地乃媚俗性地‘适应时代’”。

剧照精选(摄影:冯赣勇)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14)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15)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16)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17)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18)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19)

北京人艺雷雨每场演出时长(回顾北京人艺第三代雷雨首演盛况)(20)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把一个全新的《雷雨》展示在观众面前,不仅是要将人艺的优秀传统传承下去,同时还要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中国经典剧目的魅力所在。(图文:冯赣勇)

附:《雷雨》70年大事记

1933年,23岁的曹禺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话剧《雷雨》。

1934年7月,《雷雨》首次发表于由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上。

1935年4月,留日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好会在日本东京神田一桥讲堂演出《雷雨》三场。

1935年8月,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在学校大礼堂演出《雷雨》,这是首次在国内演出。之后,上海复旦剧社演出《雷雨》,欧阳予倩导演。

1935年,中国的第一个职业话剧团体“中国旅行剧团”先后在天津、上海、南京演出《雷雨》。

1936年,日本出版《雷雨》日文版。同年,姚辛农把《雷雨》译成英文,由《天下》月刊出版。

1938年,上海新华影业公司拍摄《雷雨》。

1939年,上海益友剧社演出《雷雨》。

1941年,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雷雨》,40年代延安青年剧团将《雷雨》搬到了解放区的舞台上。

1944年,金光洲把《雷雨》译成朝鲜文,并在汉城连演70场。同年译成越南文,在越南公演。

1947年,台湾观众演出公司在台北演出《雷雨》。

1953年11月27日,北京人艺响应全国第二次文代会关于上演“五四”以来优秀剧目的号召,决定排演《雷雨》。

1954年6月30日晚,北京人艺新排的《雷雨》公演。由夏淳担任导演,主要演员有郑榕、朱琳、于是之、沈默、吕恩、胡宗温、李翔、金昭等。

1956年,新加坡艺术剧院公演《雷雨》,导演林晨。

1957年,苏联共有9个剧院演出了《雷雨》,共计2000余场。

1959年11月,新加坡艺联剧团公演《雷雨》。

1979年5月4日,时隔16年之后,北京人艺的《雷雨》再次公演,以此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主要演员有郑榕、朱琳、苏民、谢延宁、胡宗温、英若诚、李翔、米铁增等。

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再次拍摄《雷雨》,孙道临导演,演员有孙道临、顾永菲、秦怡等。

1988年2月,新加坡实践话剧团演出《雷雨》,夏淳赴新加坡为该团导演了此剧。

1989年10月24日晚,北京人艺复排《雷雨》在首都剧场公演。导演夏淳,主要演员有郑榕、顾威、朱琳、周铁贞、韩善续、濮存昕、郑天玮、龚丽君。

1990年10月24日,北京人艺的《雷雨》作为纪念曹禺从事戏剧活动65周年的剧目,在首都剧场演出。

1992年3月24日,应蒙古驻华使馆的邀请,导演夏淳赴蒙古国为该国人民军艺术团执导《雷雨》。

1996年12月13日,曹禺逝世。

1997年12月12日,为纪念曹禺大师逝世一周年,北京人艺复排的《雷雨》在首都剧场

上演。

2000年9月24日,纪念戏剧大师曹禺诞辰九十周年,北京人艺演出《雷雨》。

2003年8月11日到9月29日北京人艺举办青年演员研修班,学习期间请第一代《雷雨》中主要演员朱琳、谢延宁、胡宗温、郑榕和苏民等老艺术家讲戏。研修班汇报排演了《雷雨》片段,其中部分演员在《雷雨》中担任角色,如白荟、孙大川等。

2004年2月2日,北京人艺《雷雨》重新建组,由顾威担任导演,主要演员有龚丽君、杨立新、夏立言、王大年、王斑、白荟、徐白晓、孙大川等。

2004年7月22日,为纪念曹禺先生《雷雨》发表70周年和北京人艺首演《雷雨》50周年,北京人艺全新重排版的《雷雨》在首都剧场演出。本场演出为北京人艺《雷雨》演出史上的第439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