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了,“腊八”一过,年味就越来越浓了,今日好吃君就同大家聊一下广州人过春节的一些习俗。

“年二八洗邋遢”

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迎接新年。这最初是广府人的过年习俗,但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全个广东,大家都有共识,这一天就是打扫卫生,清除一整年的灰尘也就去掉了一整年的坏运气。

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1)

洗柚叶澡

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这一风俗已逐年淡化。

贴挥春

挥春,也叫春联。就是北方所说的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广州人喜欢在在楼梯的墙上贴一张“上下平安”的挥春;在大门上贴一个“福”字或者是一张财神的画像,或者是招财进宝、花开富贵等的立体图形挥春,在大门的楣和门的两边都贴上一幅对联,在房门上根据不同的人贴上不同的挥春,一般老人家的房间贴“龙马精神”、“身体健康”,年轻人的房间贴“万事如意”,小孩子的房间贴“学业进步”,书房贴上“心想事成”。

广州的挥春还用于花盆和花瓶上,用“大吉”、“花开富贵”等字样的挥春包裹花盆、桔子盆,在桃花、和桔子上挂一些吉利话的立体图片挂饰或是装着硬币的红包;米缸的上面还贴上一个“常满”,在阳台的墙上贴“天官赐福”,不少家庭的门前都有一张有“出入平安”字样的红地毡。

拜祖先

腊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当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将祖祠墙壁粉刷一新。午后,陆续有人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铳。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这一风俗近年亦已淡化。

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2)

年三十行花街(广东方言:逛花市)

除夕之夜,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是老广州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是广州的品牌。“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这朵红花鲜,那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这首家喻户晓的广州民谣,描述的正是家家户户逛花街的情景。

“行花街”是最为人熟知的广州过年传统,行过花街才过年是萦绕在广州人心里的情结。广州传统迎春花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月小则在二十七日)开始,历时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两点才结束。一般在除夕前两个星期,有关部门就会封闭设置花街的马路,开始为花农搭建花棚和摊档。广州每个行政区都设有迎春花市,有些行政区还设有两个迎春花市,规模大小各区因路段的状况而异。

广州又称“花城”,假如春节你在广州过年的话,你就会明白广州的新年是怎样用花砌成的,你就会感受到什么叫春暖花城了。

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3)

年初一拜神

广州人在节日里俗称的“拜神”不但是指到寺庙里拜神,还特指在家参拜神灵和祖先。广州人对神明和祖宗都最为尊敬,很多家庭都设有神柜,最上奉的是观音或关公等自家供奉的神灵,中间供奉的是祖先的神位,底下供奉的是土地,在家门口的墙上也供奉天地和土地。凌晨祭祖拜神,杀鸡。起床焚香,放炮仗。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希望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就可以大鱼大肉了。

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4)

拜年送大桔

拜年,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

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5)

派利市红包传达吉祥意

广州人称红包为“利事”,常说利利事事,寓吉祥之意。过年期间,老人家会给晚辈红包,无论是年龄大小,已婚的人的会给未婚的人“利事”。给利事一般给两封,以示“好事成双”的意思。

最早的利市是跟钱无关的,它始于汉代,是一种类似于钱币一样的东西,拿来辟邪的吉祥物。后来老人家就用红线把它串起来,串一串,就在年三十晚,压在小孩的枕头下,给他辟邪,叫压祟。现在改为年岁的岁,最初应该是鬼鬼祟祟的“祟”,后来使用了铜钱,串一串铜钱。现在,大家是封一个红包,表示利市,也是压岁。

由于广州较早就发展了商品经济,老广州讲意头、祈求生意兴隆的心愿在广州的年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广州的红包不叫压岁钱,叫“利市”便源于此。此外,给没结婚的人派利是是极具岭南特色的做法,这一习俗据说最早传自香港。

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6)

年初二开年

广州人时兴初二、十六打牙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头牙”,吃开年饭,所以要做得早,叫做抢头牙。一大早,家中妇女要主持“开锅”,下花生油,煎萝卜糕、煎鱼。现代人更是喜欢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吃得越早越好。这天,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广州的一些郊区农村还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7)

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8)

年初三穷鬼日烧门神纸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一些广州人会选择足不出户。这天如有人串门,会被当作穷鬼赶出门。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9)

年初四神落天喜迎财神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如果旧年不如意的可能用“一碗清水、三支香”祭灶王,旧年发达的要用鸡鸭鱼肉祭拜。

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10)

年初七过人日七宝羹同庆生日

大年初七这天,广州人会过“人日”,民间叫“人日”“人胜节”或“七元日”。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过去,这一天早饭时,家家户户都要吃七样菜,又名七宝羹。这七样菜一般都包括芹菜、蒜、葱、芫荽、韭菜等。七样菜要一锅煮,煮好后全家人一起吃。

解放以前,人日这天青年男女结伴到郊外游玩,评选“人日皇后”,中选者主持一天的话动;一家老小则登观音山(即今天的越秀山)或白云山;女的去神庙参神,男的到花地赏花或拜黄大仙庙。据考证,人日所游花地的地址,就是今天的芳村花地湾。而近几年,人日游花地这一传统也恢复了。

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11)

年初九九皇诞

老广州要祭拜玉皇大帝,拿出鸡鸭鱼肉。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12)

年十一打仔回

在广州郊区的农村,相邻两个村子的小孩要在这两天掷石子对打,哪个村子赢了就代表新年会更好。初十一,家长要把这些对打的孩子赶回家。

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13)

年十二开灯信

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都要点满灯,广州的农村在祠堂也要点灯。

广州的过年有什么习俗(广州人如何过大年)(14)

年十五祈完灯吃汤圆/放花灯

元宵节的广州吃的是汤圆,各个公园都会举办灯会展。广州人在这一天里要逛花灯。此外,广州的郊区农村里,旧年生了男孩子的要在这一天挂一个灯笼在祖祠里,表示向祖宗报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