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也会打毛线(当外国年轻人开始认真)

男人也会打毛线(当外国年轻人开始认真)(1)

织毛衣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活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这个行列。(图/ 视觉中国)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手工毛线编织。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在餐厅里,抑或是在图书馆里,都能看到专注地织毛线的年轻人。

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英国跳水奥运冠军戴利就是一个针织爱好者。他曾在奥运比赛现场的观众席上织毛衣,而且还是一件粉色的毛衣。网友调侃道:“戴利一定是跳水队里毛衣织得最好、织毛衣队里跳水最好的。”

戴利坦诚地回应说:“织毛衣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能从中找到平静、放空自己,并且真的很解压!我还给自己织了一个用来收藏金牌的袋子。”因为在观众席织毛衣,戴利也成为了奥运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同时,戴利也让公众再次注意到织毛衣这种古老而传统的手工活。

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快时代里选择了慢生活

其实,像戴利一样喜欢织毛衣的西方年轻人还真不少。

在波士顿大学,每逢周二的晚上,十来个学生便在学校大堂的沙发上围坐在一起。他们聊着最近读到的书和周末遇到的有趣的事,仔细分辨还能听到木制品或金属相互碰撞的轻微响声,那是他们正在织毛衣发出来的细响。

17岁的德莱尼·杜克(Delaney Duke)是一名就读于波士顿大学的学生,她刚进大学时就加入了学校的织毛衣小组(BU Knitting Club)。由于经常在校园里随时随地织毛衣,德莱尼·杜克成为了学校的公众人物。

她说:“我通常会在看电视的时候织毛衣,但有时候也会在课堂上,或者在看电影的时候织毛衣。我身边的朋友也是随时随地织毛衣,有时候他们还会在餐厅里等待用餐的时候织起来。因为对于我们来说,与其把碎片化的时间用来玩手机,不如拿起针线织毛衣。织毛衣也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学生,它是我提前完成作业的动力。”

在这个织毛衣小组里,有三分之一是男生,他们的集体活动时间是每周二的两个小时,所有人都会聚在一起织毛衣。德莱尼·杜克说:“我认为把大家聚到一起的是真实地创造某个物品的满足感。你不需要织得很优秀,有难题大家会帮助你。这是我一周里面最开心也最平静的时候。”

在中国,同样有不少年轻人也爱上针织手工。在B站上,织毛衣相关的视频点击量高达上百万次。而中国真正的编织达人,都大隐隐于市,也许是菜市场里那个擦肩而过的大妈,或者是过年时坐在村口嗑瓜子的阿姨。

婷婷是一个90后,已经工作三年。今年过年,婷婷好不容易回了趟老家。在家里,就算是过年,她也没停过编织活儿,用她的妈妈的话来说就是“无时无刻不背着她的毛线团和针在织,像个小老太太”。

婷婷在除夕的晚上一边看春晚,一边勾着一个毛线包,她给姐姐送了一个小巧的手提包,给舅舅送了一个iPad套子。婷婷说:“大家忙着欣赏和赞美我的劳动成果,都不催婚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疫情期间居家的影响,感觉现在越来越多姑娘回归编织了。”

在婷婷看来,织毛衣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一旦走神织错了,就要拆掉重新来。她说,以前妈妈辈学习织毛衣是通过看书,现在年轻人更喜欢上网看视频学织毛衣。在开始织毛衣后,婷婷和妈妈也重新找到了共同话题,两个人就像好姐妹一样,互相交流织毛衣的心得。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快时代里选择了慢生活,并且认为织毛衣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例如引发全球年轻人织毛衣狂潮的那位22岁的TikTok博主丽芙·哈夫曼(Liv Huffman),就成为了不少针织爱好者的榜样。

这个洛杉矶女孩织毛衣的契机是她爱上了摇滚歌手哈里·斯泰尔斯(Harry Styles)的毛衣——一件JW Anderson奶奶风花格拼接毛线开衫,但售价1890美元的JW Anderson毛衣实在是太贵了,于是她自己动手织了一件“同款”。虽然“手艺一般般”,但当丽芙·哈夫曼将制作过程发上TikTok后,却收获了400多万次观看和100多万个点赞。越来越多人随丽芙·哈夫曼加入DIY行列,这引起了JW Anderson官方的注意,随后JW Anderson公布了这件毛衣的官方针织教程,结局皆大欢喜。

男人也会打毛线(当外国年轻人开始认真)(2)

2021年8月7日,日本,东京奥运会跳水男子单人10 米台决赛,汤姆·戴利比赛前仍然忙着织毛衣,夺牌、手工都不误。(图/ 视觉中国)

在欧洲,织毛衣曾经是男士们的主流运动

在纽约曼哈顿的布莱恩特公园(Bryant Park)有一个织毛衣小组,名为“Bryant Park Knits”。夏天的每个周二下午,大家就会在公园里聚到一起织毛衣。

与大学的兴趣小组不同,社会性质的小组的成员更加多样化,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肤色的男女老少都聚在树荫底下,大家一边聊天一边织毛衣,或彼此展示自己最近织的作品。

马文(Marvin)是布莱恩特公园织毛衣小组里一位年轻的男士,他说:“我今年21岁了,我爱织毛衣,随身带着自己的毛线包。当我在公共场所织毛衣的时候,总有很多人盯着我看,尤其是一些老太太。看到男人可以织出那么复杂的图案,她们都觉得很震惊。我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织毛衣,尤其是男士能加入到这个兴趣中。”

在西方国家,男士织毛衣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了弥补后方供应不足,英国王室和政府号召全民织毛衣,于是很多绅士欣然加入手工编织毛衣的行列。后来这股风潮刮到了美国,织毛衣甚至被应用于战俘管理、开发智力、康复治疗、抵抗抑郁等。家喻户晓的“股神”沃伦·巴菲特就是一名资深的织毛衣达人,他甚至为自己的女儿苏珊·巴菲特在奥马哈开的毛线店代言。

RJ是一个针织达人,同时也是一个视频博主。他从2014年开始发布了许多教人们织毛衣的视频教程,点击量高达几十万次。RJ介绍,他的粉丝大部分是一些新手,且年轻人居多,年龄跨度从10岁到70岁。

奥利弗·伯纳姆(Olive Burnham)是RJ的粉丝,她很喜欢织毛衣,她把自己称为“一个14岁的老奶奶”。奥利弗说:“比起毫无目的地刷抖音和上网,织毛衣让我感觉更加充实。我的朋友们也都很羡慕我能织出那么多的小物件。虽然我才14岁,但是我确定未来当我某天能够成为奶奶时,我会是最好的奶奶。”

男人也会打毛线(当外国年轻人开始认真)(3)

2021年7月8日,英国,一名顾客在手机上浏览编织类App 的界面。(图/ 视觉中国)

“毛线是自由的,我的灵魂也是”

无论中外,编织爱好者对于织毛衣的情结都如此相似。尽管人们开始编织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大同小异。

阿曼尼(Amani)今年12岁了。在奶奶刚刚去世的时候,她希望可以把奶奶没完成的手工毯子给完成,所以开始学习针织。阿曼尼说:“当我会织毛衣以后,我对自己曾经的无所事事感到有点内疚。”

RJ说:“有不少粉丝留言告诉我,织毛衣是一个治愈的过程。我有一个粉丝20岁了,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有一天他看到了我的视频,开始尝试织毛衣,这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织毛衣让他感到平静,缓解了他的焦虑。后来每当他感觉情绪低落时,他就会拿起针线开始编织。”

《华盛顿邮报》曾经在2013年对约3500名编织爱好者进行调查,他们被问及在一次编织之后的感受,超过80%的人表示他们确实感到更快乐。研究表明,一周织三次毛衣的人很少有严重的焦虑或沮丧情绪。与此同时,会织毛衣的人还有极好的认知能力。

来自明尼苏达州的雪莉(Sherry)如今是一个怀孕七个月的准妈妈。雪莉说:“编织能给人带来一种不可描述的美好体验,当你两手握着针线来回穿梭时,内心能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期待。

在织毛线的时候,我能感受到毛线是自由的,我的灵魂也是。每年我都会做几件小作品。我怀孕期间做了很多针织。织毛衣对心理健康也很有帮助,因为疫情期间我们一直待在家中,我们全家都爱上了织毛衣。我还给我们院子的雪人织了一条红绿相间的围巾。”

《在编织的尽头》这本书提到,贝特桑·科克希尔(Betsan Corkhill)是一名物理治疗师,她的网站上发布了一些已完成的研究结果,名为“Stitch Links”。她自己进行了一些实验,发现编织确实有助于减少恐慌和焦虑发作。在她看来,编织的过程与调节心理状态的治疗过程很相似。

雪莉说:“编织是一件很轻松的小事,不必因为看到别人做出精美的作品而感到自卑。如果你想要一张毯子,那么你可以织一张毯子;如果你想要一顶帽子,那么你可以织一顶帽子;如果你想亲手做一份礼物送给朋友,那么它也是一份很有心思的礼物,既治愈了自己,也给他人带来了快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