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

三月三 拜轩辕

今天上午,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黄帝故里景区举行。郑州新闻综合广播推出《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郑州新闻广播联合沿黄九省区省会、首府广播媒体,海峡之声广播电台、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台湾台中广播、澳大利亚3CW中文电台、澳华之声、新西兰华人之声、美国时代华语广播、美国银视网等海内外知名华语广播媒体推出《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蜻蜓FM全程网络音频直播。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1)

网上拜祖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2)

郑州新闻广播上线推出“共拜轩辕黄帝,“摇”出美好祝福”互动H5页面,让全球华夏儿女通过网络参与拜祖。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3)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4)

主持人飞帆

“郑州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还开辟了现场视频直播,网友通过郑州新闻广播微信平台“拜祖直播”菜单栏,收听收看视频直播。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5)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6)

蜻蜓FM全程网络音频直播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7)

蜻蜓网友在美国发布ins

拜祖现场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8)

▲设在拜祖大典现场的国际大联播直播室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9)

▲郑州新闻广播主持人胡海、郑州文化学者黄海碧

今天的国际大联播从早上7点持续到12点。我们在新郑拜祖现场搭建了前方直播间,邀请郑州著名文化学者黄海碧,和我们共同关注大典盛况。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10)

▲连续4年担任拜祖大典画外音的郑州新闻广播主持人吴楠

郑州新闻广播直播间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11)

▲郑州新闻广播主持人汪明、著名学者李暄、阎铁成、主持人王璐(由左向右)

今年的拜祖大典,和往年不同,九项议程稍有变化: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众志成城)、祈福中华、天地人和。

阎铁成:因为拜祖大典是非常庄重的,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祖国的敬意,新的时代主题有所变化,这个议程不会变。放炮从汉代就有,娶亲、放炮,是起到昭告世人的作用。拜祖大典表达的是最崇敬的敬意,比如净手上香、敬献花篮,是用鲜花表示敬意,恭读拜文是向祖先报告我们的成就。乐舞敬拜也是礼乐文化的传承。礼制是秩序,各个行业都要有秩序,不同时代有不同礼制,包括人们见面用什么礼节打招呼。现在拜祖也有礼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传承下来的。

今年情况比较特殊,我们遇到了疫情,全球都遇到疫情,所以把乐舞敬拜改为众志成城是很有意义的。

沿黄省区共拜祖

青海省西宁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的记者苏娟:我们都知道湟水河是高原人生命一代代获得延续和繁衍的摇篮,被当地百姓称为“母亲河”、“生命之水”。湟水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每当春夏交接,湟水上游冰雪消融,水源充足,流到西宁的西郊河、北川河、南川河,河水骤涨,当地人称为“湟流春涨”,是西宁 古八景之一。

因为有着湟水河,四五千年前,高原人民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湟文化。河湟文化是青海东部地区和甘肃西部与青海接壤地带,先民的智慧结晶,有其独特的内涵及其特征。在我们当地发掘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墓葬共1730座,出土文物37925件,其中仅彩陶器近2万件,这是其他地区所无可伦比的。世代居住在我们河湟地区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民间文化艺术。尤其是多姿多采的歌舞、曲艺、绘画、雕塑、刺绣等,为河湟文化艺术长廊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12)

(网络图片)

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河湖清”建设行动,紧紧围绕湟水流域综合治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务,提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治理目标,全力书写”水文章”,打造“三河六岸”生态长廊、建设湿地公园、建造各种水景观,使整个城市有了灵动之感,有了非凡气质。我们还对北川河进行全面治理,打造出了新的景观风貌带,拓展了西宁城市发展新空间。经过四年多建设,建成了面积达173.5公顷的北川河湿地公园,为西宁增加了一处生态休闲旅游的新地标。湟水河、北川河的综合治理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西宁市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具体举措,更是满足广大市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绿色福利。

成都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记者王欢:若尔盖县唐克镇作为黄河流经后弯折的第一处,被称为“九曲黄河第一湾”。在这里,黄河就像不施脂粉的美女,清纯而明艳,只要风不大,水面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蓝天白云和周边的草原及山脉。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13)

(网络图片)

在四川青城山有一座黄帝祠。相传轩辕黄帝时专管烧陶器的大臣叫宁封子,他升仙之后就在青城山修道,黄帝曾向宁封子请教驾御风云的方法。自此以来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青城山都以道家名山而闻名天下,历经各个朝代,香火不息。

青城山上黄帝祠。是黄帝的大臣宁封子在这修道,从这个角度来说,黄帝的思想应该是已经能传播到巴山蜀水了。

著名学者阎铁成:巴蜀文化严格来说是属于长江水系的文化,简单说三星堆等遗址。三星堆文化是夏人的一支从长江中游经三峡西迁成都平原、征服当地土著文化后形成的。三星堆发现的许多文物和黄河流域一些文化是有关联的。所以,巴蜀文化和中原文化是有一些关联的。这就说明天府之国在过去虽然道路不便,但是文明还是有流动。

著名学者李暄:这就是黄河流域或者说长江流域,不同时期发展起来的,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民俗习惯、思维、审美等多种原因产生的区域文明。

兰州综合广播主持人主持人刘嘉: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就喝着黄河水的黄河娃来说真的是无比的骄傲。千万年来,在长达913公里的黄河干流甘肃段上,形成了黄河第一弯——玛曲壮美奇观和黄河三峡、景泰黄河石林景观。在甘肃境内,也诞生了灿烂辉煌的大地湾、马家窑等彩陶文化和黄河农耕文明,大地湾遗存包含五个文化期,据碳-14年代测定时代约为7800年—4800年,上下跨越三千年左右。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14)

(网络图片)

我们对河南的烩面也是心向往之。从这一点能看出来,两地的先民对于面食的喜欢程度。所以我想,不管是河南烩面还是兰州拉面,一穗小麦的两种做法,让我们寻到了五千年饮食文化的根。

阎铁成:大地湾文化非常重要,是新石器时代甘肃一代非常有代表的文化,是黄帝文化早期。往后,裴李岗文化发现的时候,出土的最著名的文物是在贾湖,发现的骨笛非常著名,是用鹤的腿骨做成,有的骨笛现在还能演奏使用。郑州商城发现的二里岗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甲骨文。

我们沿黄河继续向东,黄河离开甘肃,来到宁夏。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新闻综合广播主持人侯茹: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九曲黄河从中部进入宁夏境内,造就富庶的宁夏平原。千百年来,勤劳、朴实、睿智的先民们,在这块热土上繁生息;农耕民族与草原民族共同培育、共同创造了绚丽璀璨的历史文化,为宁夏积淀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

如今的宁夏,风景秀美,黄河造就了“塞上江南”的神奇,也留下了“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盛赞。宁夏聚集了黄河、大漠、高山、绿洲为一处,有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咫尺之间可以领略黄河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15)

(网络图片)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就紧紧依靠在母亲河黄河身边。黄河也孕育了宁夏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欢迎大家来宁夏,给心灵放个假。

随着黄河流淌,我们就进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的主持人少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从青藏高原款款而至的万里黄河水,在内蒙古段全长830公里,流经6个盟市。呼和浩特是黄河流经内蒙古的最后一站。生活在呼和浩特,我们的生活与黄河息息相关,黄河水滋养着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仅给我们“解了渴”,还给呼和浩特带来了旅游收益。为什么这么说呢?追随黄河到呼和浩特的脚步,呼和浩特市的托克托县,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处,形成山梁、湿地、河流、沙漠一体的天然风景,因此这里有著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神泉。黄河西岸是中国的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东岸是当地的葡萄湾,在这里也可以领略到古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景观,当地的托克托县“黄河文化旅游节”也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这里的河套文化就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聚集交融的典型代表。这里不仅有“黄河大鲤鱼”这样的美味,还有黄河岸边葡萄湾里的葡萄,所产葡萄不仅皮薄汁甜、风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九曲黄河一家亲,炎黄儿女同奋斗。欢迎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来到呼和浩特感受草原、黄河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文化。最后,让我们一起共战疫情、祈福中国、祈福世界。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16)

(网络图片)

著名学者李暄:所谓河套文化,大河三面环之,在宁夏、内蒙、陕西山西之间,黄河形成了一个大几字形,几个的几,几何的几。河以套名,故称河套。河套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其实跟宁夏有点相似,边塞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河套地区聚集、融合、传承、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兼容并蓄的地方文化体系。也是北方草原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的节目主持人王雯:清明节寻根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民族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的深厚积淀。而清明节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更成为广大华人集体寻根的盛会, 今天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每年清明节陕西黄帝陵祭祀大典。位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被誉为“中华第一陵”,为历代祭祀黄帝的场所。黄帝陵位于陕西延安黄陵县的桥山之颠,每年清明节黄帝陵公祭轩辕黄帝大典已经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慎终追远祭拜祖宗的重大囯祭盛典。跟拜祖大典不同,祭祀现场由全体肃立、击鼓鸣钟、敬献花篮、恭读祭文、向黄帝像行三鞠躬礼、乐舞告祭、瞻仰黄帝殿、拜谒黄帝陵六项环节组成,表达中华儿女对始祖慎终追远、高山仰止之情。人们在这里共同缅怀黄帝的丰功伟绩,表达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祝愿。为构建和谐家园、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陕西的祭祖和新郑拜祖的区别

阎铁成:黄帝及其部族有着发展历程,今天对于黄帝的两个纪念活动,一个是黄帝出生的地方,老家;一个是黄帝安葬地。在黄帝生日的时候拜祖,在祭日的时候祭祖。拜祖大典庄严中透露着喜庆,祭祖大典是庄重的。

太原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王宇翔:要说到黄河文化必须要说说山西。在山西晋城高平境内与炎帝有关的遗址、遗迹众多,与炎帝相关的村名地名、民间风俗、故事传说等,形成了一个内容庞大的炎帝文化遗存区域体系。

山西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是尧帝都城所在地,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历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着重说一下山西省会太原,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500多年建城史。在远古时期属冀州,大禹铸九鼎,其中第一个就是冀州鼎。所以太原是华夏九州之一,为九州之首。相传炎黄二帝大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就发生在冀州之野。而今山西解县盐池中,盐水作红色,民间称之为“蚩尤血”。那么解州为什么叫解州呢?涿鹿之战最后斩杀蚩尤,分解身首,。因此,这里被命名为“解州”;这个村的村民是“蚩尤”部族的后代,所以命名为“蚩尤村”, 明朝万历年间更名为“从善村”。改革开放以来,又重新恢复“蚩尤村”的本名。

还有啊,黄帝的宰相“风后”死去,被埋葬在山西陕西交界处的黄河渡门,该地因为是“风后陵”所在,后来被人们称为“风陵渡”。晋南大地还分布着多处“尧舜名臣”的遗迹:“羲和墓”在稷山县中舍村;“皋陶墓”在洪洞县士师村;“伯益墓”在襄汾县北社村;“后稷墓”在稷山县稷王山……太原市清徐县是有名的醋乡,这里有一个以尧的名字命名的“尧城村”,村里有座建筑精巧的“尧庙”,传说是尧“初封徙迁”之所。所以,在山西,这些历史遗迹非常非常的多。

阎铁成:由于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气候等诸多便利的自然条件,这里自上古时期就形成了发达的农业文明,解决了温饱问题,所以在文化、科技、精神等方面的发展更快。为后世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礼仪典章提供了基本的范本。同时,中原文化之所以在中国文化的整体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于它强大的辐射力。

李 暄:之所以说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它主要表现为他的根源性: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无论是口头相传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们是生成于河南的。另外就是原创性,无论是政治制度的建构,还是汉字和商业文明的肇造,乃至重大科技发明与中医药的产生,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胎记。再有呢,就是他的包容性:中原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咱大河村遗址中出土的一些富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的陶器,说明中原文化在那时就开始吸收周边文化成果,熔铸自己的文化。

还有就是他的开放性: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比如岭南文化、闽台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中原文化不仅影响了朝鲜、日本的古代文明,而且开辟了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最后就是他的基础性: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处于主体、主干的地位。中原文化在与其它文化不断的融合交流中,自身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催生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形成了中华文化这朵绚烂的文明之花。这一切都得感谢黄帝,在这片土地上所打下的坚实基础。

海外华人

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采访(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17)

△郑州市中心医院介入科医师、中国援赞第21批医疗队队员刘一强(左上)、爱尔兰华人贾丽君、英国留学生杨蓝天、德国留学生胡萌娇

郑州市中心医院介入科医师、中国援赞第21批医疗队队员刘一强:作为一名医生,前几天看到援助武汉的医疗队撤回了,我心里无比激动,看到郑州的朋友们刷着朋友圈,看着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回到家乡很是欣慰。我真的觉得也就是中国——我的祖国能有这样的动员能力,大家齐心合力、众志成城共同与新冠病毒战斗。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拉,当地华人华侨和赞比亚友人一起,也举行了简单而又庄重的庚子年恭拜黄帝大典仪式,这是炎黄子孙第一次在非洲大地举行的黄帝文化纪念活动。

英国留学生杨蓝天:又到一年三月三,今年身在海外的我,也在关注着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我也制作了拜祖祈福头像,获取虚拟的黄丝巾,用换头像的方式祈福。祝愿我们的同胞都能平安、祝福我们的祖国早日恢复繁荣。

爱尔兰华人贾丽君:我的父母和妹妹都在河南。虽然我已经身居国外11年了,但我从2015年的时候,就每年都会关注拜祖大典。虽然从来没有机会亲临现场,但是我完全可以感受到那种庄重。我不仅生成了自己的海报,而且也给宝宝生成了海报。我希望我的孩子知道,在他的身上流淌着中国的血脉。尽管疫情将我们阻隔,但我们始终心心相连‘在一起’。我们会保护好自己,期待早日相会。远在海外,我也祝愿祖国国泰民安,世界吉祥安康。

德国留学生胡萌娇:每年我都会通过网络关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我想说,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入中华家。此刻,惟愿祖国繁荣久盛,人民平安祥和。

我们心向故里,

共同敬拜轩辕黄帝,

祈福华夏安康,

祈福世界安康!

编辑:彭程、文豪、鹏程、昊哲

统筹:岳翔、马如潇、王之、尚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