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布林第三年结果(从15元一个到15元一堆)

黑布林

曾经众星捧月的“网红”

当下人人嘲讽的“网黑”

从进口到国产

从15元一个到15元一堆

短短十数年间一个水果的境遇怎就有了云泥之别?

接下来依农就带大家客观地走进黑布林,先带大家了解你可能不知道的黑布林,然后“不吹不黑”地看“网红”为何变“网黑”,再以黑布林“一斑”窥中国水果“黑布林们”全貌及何去何从。

黑布林第三年结果(从15元一个到15元一堆)(1)

黑布林是蔷薇科李属作物下的一个杂交栽培品系。

以上简短的一句话句话包含了两个重要信息,其一,从栽培品种上看,黑布林代指的不是一个水果品种,而是一类水果,在上世纪90年以前我国农业工作者统称它们为布朗李;其二,不论黑布林代指的是某种还是一类水果,从“血统”上看,它就是个李子。

黑布林并非我国原产,它来自美国,是由美国农业科研人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右,以中国李和欧洲李的栽培品种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来的栽培品系,其名字是由英文音译而来,在我国也被称作黑布朗、黑李子、美国布朗、美国李子等。

早期主要商品种有黑琥珀、黑宝石、黑魔法、安皇后、玫瑰皇后、弗莱尔等,后随着种苗外引、育种研究的发展,当前黑布林主栽品种已有几十种,商品种已百种有余。

较之常见原产于我国的李子来说,黑布林的含糖量较高,一些品种可以达到13%——15%左右,比如说玫瑰皇后。

黑布林第三年结果(从15元一个到15元一堆)(2)

关于黑布林其它的营养成分和所谓食用功效,依农不想多谈,大家参照有着悠久种植历史的中国李系列的栽培品种即可,黑布林并未有过人之处,当然如果您要杠“花青素”含量这一点,依农不和您抬。

仅就依农个人的观点来看,黑布林在早期之所以能成为众星捧月的“网红水果”,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果实漂亮。

“人靠衣装马靠鞍”这句话一点都不假,黑布林(布朗系)在“众李”之中的“颜值”绝对出类拔萃,虽然不同品种果型、果个、果色存在一定的异同,比如说黑琥珀和黑宝石成熟后为深紫色或紫黑色,玫瑰皇后为紫红色,安皇后为红色,但其中绝大多数品种成熟后均为“满色”,加之果个大(黑琥珀单果可达三两以上),果皮外还有漂亮的果粉,活脱脱一个“俊俏小生”。

从外貌特征上黑布林甚至还会让我们产生一个自以为是的误解,注意是误解——这货长这个样子得有多甜。

而正是这个“误解”,成为了黑布林由“网红”转“网黑”的导火索。

简单了解黑布林之后,它是如何“红”的又到底是怎样“黑”的。

黑布林第三年结果(从15元一个到15元一堆)(3)

很多朋友误以为黑布林这种水果在21世纪以后才出现在我国果品市场,其实不然,早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就已开始引种黑布林(当然大家也可以理解为布朗系李,毕竟早期黑布林被称为布朗李),但是由于区域适种性、品种、种植管理等诸多问题,部分引种实验结果并不理想,早期并未被大范围的推广种植,在市场上极为少见。

到了21世纪初期,随着我国进口水果市场的逐步壮大,黑布林的进口量有所增加,当时国内黑布林的种植技术日渐成熟,虽然种植面积不大但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国产黑布林,那个时候的黑布林,“身价”非常高,15元一个都是保守的价格,当时高端市场的进口黑布林每斤售价甚至高达百余元。不过虽“身价”高,但并非其最“红”的时候。

很多苗商、果农看到黑布林的身价之后,开始大范围的推广种植,并加大了宣传力度,一些如“种植高效益”、“果实高营养”、“改变水果行业的新时代水果”等只有鼓吹的软文、话语,在果圈和网络上盛行,不少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黑布林。

到2010年以后,黑布林的上市量逐年增加,“炒作”力度也随之增强,黑布林彻底“红”了,价格也一度维持在高位。

黑布林第三年结果(从15元一个到15元一堆)(4)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3——5年的时间,黑布林的“网红”路就断送了,甚至成了“网黑”和“表情包”,到了2018、2019年价格跌到了1——2元左右,15元一个变成了15元一堆步入了廉价水果的行列,在19年还出现了被“滞销”风波。

虽然在当前国内水果产业现状之下,新兴水果由盛转衰是必经之路,但如黑布林这般短时间内“蹦极”式崩盘的水果单 品,属实少见。

若问这其中缘由,依农认为除了与其它水果一般的盲目扩种、商品果品质差、过度炒作、唯鲜果出路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核心的原因——“血统”限制的问题。

说一千道一万,黑布林就是个李子,我在想到李子时就一个字——“酸”,带有李属“血统”的黑布林当然也不例外。

这里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依农在前文提到了黑布林的含糖量可以达到13%——15%,这个含糖量比大部分含糖量要高,理论上应该不酸。

黑布林第三年结果(从15元一个到15元一堆)(5)

含糖量的数据不假,但水果的含糖量并不完全决定水果是否甜,决定一种水果是酸或甜,看的是糖酸比(广义上看)。不同品种黑布林的糖酸比在6——11左右(成熟后),这个数字不直观我举两个例子,柠檬的糖酸比在4——5左右,甜葡萄的碳酸比可达17以上,由此可见黑布林酸品种让人食后望而生津(是酸的生津),至甜也就达到能接受的酸甜口。

李属的“血统”导致了黑布林的口感,而这与以甜为美的国内水果消费市场大相径庭,更为关键的是依农前文也提到,“这货”看上去得非常甜,咬下去又特别酸。让第一尝试黑布林的消费者获得这么大一个心里落差,不“黑”它“黑”谁?

因为要客观,至此依农不得不转个圈再写点东西,黑布林的“血统”问题之所以突出,也有人为因素,那就是粗放的种植和过度的早采以及过度的“炒作”。前两者影响的是黑布林血统限制之下的糖酸比,后者则是让消费者感到被忽悠,我实在不能理解推广的时候怎么能给黑布林用上“甜腻”两字。

总得来说,黑布林李子的“蹦极”式崩盘,是“血统”限制的问题,也是种植者、销售者忽略“血统”限制的问题。

黑布林第三年结果(从15元一个到15元一堆)(6)

黑布林如诸多在国内“已崩盘”的水果,短时间内就这个样了,消费者看个热闹可以,但农业人不行,我们靠这个“吃饭”。

若农业人只是看个热闹,那定会有更多“蹦极”式崩盘的“黑布林们”。

是“坑”就跳,还是“老坑”,农业谈什么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从黑布林这一单 品的境遇,看出“正发展”、“将要种”的“黑布林们”方向在哪?

这个问题很大,深聊的话要谈的点很多,既然本文聊了“血统”限制,咱就只从这一点出发。

其实每一种水果都会被“血统”限制,如酸、如耐储性差、还如种植难度大等。而水果的“血统”限制也分层级,诸如苹果、柑橘有限制不假但层级底市场容量大,反观黑布林,有市场不假,毕竟那酸倒牙的脆李同样有人爱的深沉,但是市场容量小。

依农要讲的是水果的血统限制层级与先天因素有关也与人为因素相连。我们要做的,一句空话但是实话:根据先天因素择种植,种植后人为努力突限制。

关于黑布林就写到这里,别问依农完熟的、碳酸比高的黑布林到底甜不甜,因为“甜”,不同人有不同人的标准,我实在是没法下定义,只能说我个人吃不得酸。

其实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坑”没有填,就是水果“被滞销”的问题,改天吧。

黑布林第三年结果(从15元一个到15元一堆)(7)

#谷丰计划#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