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脂期间摄入多少大卡比较合适(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A calorie IS a calorie」和「A calorie IS NOT a calorie」这两个说法的斗争,在减脂领域,可以说是旷日持久。前者认为,不管你吃什么,只要热量定了,脂肪和体重变化就定了,不管怎么吃,只要吃进去的热量一样,结果也一样;而后者认为,卡路里的「质量」会影响脂肪和体重的变化结果,同样的热量带来的脂肪变化结果是不同的,用不同的方式吃同样的1000大卡,脂肪变化结果也不同

经常看变形大师的读者应该都知道,船长是客观,公正,严谨,理性的温和保守派,很少发表极端观点,所以我下面想说什么:

前者牛逼。

为什么做这种评价,为什么我绝对支持「A calorie IS a calorie」这个说法,根本原因在于在于「实践意义」:对于普通人减脂者的实践来说,「A calorie IS a calorie」这个说法,干脆利索的描述了普通人减脂实践的两大关键点之一——热量平衡,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而后者,虽然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只会带来实践误导

本文并不全面分析「A calorie IS a calorie」和「A calorie IS NOT a calorie」这两种说法的矛盾,只讲同样吃1000大卡,结果到底会有几种,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以及,这种差异,为什么没有实践指导意义,也不值得被关注

吃1000大卡 ≠ 摄入1000大卡

很多人会以为,热量平衡等式中的「摄入热量」,就是「吃进去的热量」,事实并非如此:你根据营养标签,算出来自己「吃进去」1000大卡的食物,但真实的摄入热量,一定不是1000大卡。

造成「吃进去」热量和「摄入」热量差异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营养标签上的数据并非完美精确;

2、食物中热量的吸收率不确定。

无论是食物包装上的标签,还是MFP等食物数据库,其中的热量数据,都不是完美准确的。此类热量数据,往往都是通过「1g蛋白=4大卡,1g碳水=4大卡,1g脂肪=9大卡」这个公式,累加不同宏观营养的热量求和得到的。然而,相同的宏观营养的不同子类,热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并不是每种碳水都是4大卡,也不是每种脂肪都是9大卡。此外,在计算过程中,数据还经常被四舍五入。这些事情,最终导致你能看到的食物热量数据,都不是完美准确的。

除了数据问题之外,吸收率问题的影响更加显著,吃1000大卡,最后吸收进去的,可能很接近1000大卡,也可能只有700大卡(如果腹泻的话则更低)。影响最终吸收率的因素也有很多,主要的有:

  1. 食物的类型:比如,精加工食物的吸收率接近100%,天然食物的吸收率最低差不多80%;坚果类食物虽然热量密度很高,但可能有30%左右的热量都不能被吸收(未被完全证实);碳水和脂肪的吸收率要高于蛋白质;不同类型碳水脂肪的吸收率还不相同;
  2. 吃食物的方式:混合食物的方式会影响吸收率,一次吃的食物的量也会影响吸收率(一次性吃的越多,热量吸收率越低);
  3. 人的差别:就是都是健康的人,消化的能力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同样吃1000大卡,你的闺蜜只能吸收899大卡,你却能吸收900大卡(易胖体质???)。

减脂期间摄入多少大卡比较合适(结果可能是不同的)(1)

TEF热效应:想赚100,先花10块

食物的TEF热效应,指的是「消化食物所消耗的热量」,你想吸收500大卡,得先消耗100大卡用在消化上。TEF的存在,也使得同样1000大卡的食物,对热量平衡的真实影响有所不同

不同类型食物的TEF大小不同,比如脂肪的TEF只有2%,而天然的蛋白质食物,TEF高达30%左右,也就是说吃100大卡的蛋白质,会自动带来30大卡的消耗

TEF是消耗,不属于摄入,但从效果来看,可以把TEF对热量平衡的影响,看成是对摄入,而非消耗的影响。同样的1000大卡,如果都由高TEF的食物组成,那么真正赚进来的摄入,要比1000大卡少一块。

体成分:减脂不等于减重

「减脂不等于减重」是我极其反感的一个说法,但用于解释同样热量带来的脂肪变化差别时,肯定是用得到的。

简单来说,一坨含有充足蛋白质的热量,要比一坨不含蛋白质的热量,带来更好的脂肪变化结果,因为充足的蛋白质,会降低肌肉的流失比例,或提升肌肉的增长比例,变向影响脂肪变化。

如果在减脂时,你吃的1000大卡中含有足够的蛋白质,就会减掉更多的脂肪,不含足够的蛋白质,就会减掉更多的肌肉。

这里需要提示一些不知情者,蛋白质摄入一旦高出一定范围,对体成分就不再有影响,并不是说无限吃蛋白质,就能无限获得体成分的好处。

So what? So nothing.

现在你看到了,同样吃1000大卡,结果确实很可能是不同的,但是这能怎么样呢?—— 对于普通人的减脂实践来说,不能怎么样。这个规律的存在,并不会影响你的减脂实践操作,你可以完全无视这个规律,该怎样操作还怎样操作。

至于原因,简单来说,食物对于减脂的大局意义,只与这个食物的「真实」热量,和同样真实热量下带来的「饮食体验」有关,与人们主观认为的这个食物的热量,没有关系。而食物的真实热量,和同样真实热量下带来的饮食体验,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认识影响。

我们假设有两套饮食模式A和B。A模式下,1000大卡的吸收就是1000大卡;B模式下,1000大卡的吸收是500大卡。假设你的消耗是2000大卡,想做500大卡热量差来减脂,那么在使用A模式的情况下,你吃1500大卡,因为摄入也确实是1500大卡,你就真实得到500大卡热量差;在B模式下,你吃1500大卡,真实摄入其实只有750大卡,热量差达到1250大卡,比计划的500大卡还多出一倍多,减脂速度也快上一倍多,看起来赚大了,是吗?—— 未必。

只有在饮食体验一致的情况下,B模式才是真正赚的。如果在B模式下吃1500大卡,与在A模式下吃750大卡的体验一致,那么显然,无论你选A还是选B,结果都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选A时,你是按照750大卡吃,选B时,你按照1500大卡吃,你的主观认识存在差异,但客观上真实摄入的热量,和饮食体验,在AB两种模式下都是一样的。

是的,这一切都只是数字游戏而已。最终决定减脂大局的,是真实的热量差大小(热量平衡),和长期的饮食体验(可持续性),并不是你「认为」你吃进去的热量的数字,当然也不是食物的热量转化程度。

如果你在一开始,认为选择B模式对减脂有优势,只是因为你的脑子里存在一个即定的假设,那就是同样1000大卡的摄入,B模式带来的饮食体验,与A模式是一模一样的。而这个假设,显然是无依据的。

从现实来看,即使单位热量的饱腹感差别再大,真实摄入500大卡带来的饱腹感受,也不大可能接近真实摄入1000大卡带来的饱腹感受,更不要提满足感的差别(低转化率的食物有很多都是你不爱吃的「健康食物」)。而如果B这种低转化的饮食模式,无法带来接近的饮食体验,显然就会失去意义,你可能需要吃2000大卡的B,才能赶上1000大卡的A,这样最终的热量吸收就没区别了。

食物选择,需要系统考虑

我们是不是需要尽可能的选择「低转化」的食物呢?

从实践角度简单的回答,就是No。

普通人减脂者对食物的选择,需要系统的考虑多方面因素,最终仍然是为「热量平衡」和「可持续性」服务的。只不过最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你经过系统考虑选择出来的食物,恰好有很多,是属于低转化类型的

出现这种巧合的原因很简单,高热量密度的加工食物,大多都有很高的热量转化率,而低热量密度的天然食物,又有很多属于低转化食物(天然蛋白质食物,水果蔬菜)。

减脂者从热量平衡和可持续性角度出发,对食物进行选择,必然会选择很多天然食物,很容易带上很多低转化食物。但热量转化率本身,并不是直接的考虑因素,出于对饮食体验的顾及,减脂者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很多高转化类型的食物。


总结

如果较真的讲,「A calorie IS NOT a calorie」是对的,吃同样热量的不同食物,你真实摄入的热量完全有可能是不同的,最终的脂肪变化结果也有可能的是不同的。但是这个规律的存在,至少对于普通人的减脂实践来说,并没有什么真实的意义。

同样按1000大卡吃,无论真实的摄入是多少,都不会改变你的diet方式:体重下降速度不理想,你都需要下调热量,饥饿感太强,你也都需要提高热量。最终你还是要在体重变化程度(热量平衡),和饮食体验(可持续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个平衡点下,你认为吃进去的是多少,是1000大卡也好,100大卡也好,还是10000大卡也好,并不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