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年代和现在生活的对比(从一个个案说起)

四五十年代和现在生活的对比(从一个个案说起)(1)

这段日子,朋友圈里不断发来高考和考研录取通知书的帖子,感到由衷的高兴,随即在评论区框里打上祝贺之类的话。

感到由衷的高兴,还是因为社会进步太快了。当年,我们这些耳熟能详地听惯了社会主义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太使人期待了。可现在社会的进步发展,岂是一个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的?

我的出生地,在铜陵东境水上门户的坝埂头。可当年,它号称铜陵县(现为义安区)的“西伯利亚”。由于地方偏远,是个被电话、邮政遗忘的角落。

四五十年代和现在生活的对比(从一个个案说起)(2)

58年前的1964年7月7、8、9三天,我在安庆参加完高考后,回到家里就一头扎进农村最繁忙的“双枪”中。抢,就是收割早稻,栽插晚稻,这一收一插,时间也不过半个月,因此说“双抢”太到位了。

四五十年代和现在生活的对比(从一个个案说起)(3)

8月里,坝埂头一条大河埂上,行色匆匆地来了个人。只见他头顶短袖汗衫遮阳,光着上身,下身穿着短裤,身上大汗淋漓。

快到坝埂头了,他向路边稻田里干活的年轻女人打听我的情况。也巧,他问对了,他找到了我的小姐姐。我小姐姐连忙放下农田里的活,领着客人径直来到了家。

客人名叫宋雨霖,我们是高中同学。他和我,还有个叫查从理的三个人,被人称为“桃园三结义”,可见关系铁了。

宋雨霖是专门给我送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等天黑干完活回来,我们才见上面。

见面了,他告诉我,今天他去学校看看录取情况,得知我的通知书没人来取时,他临时决定给我送过来。我问他,你自己有没有被录取?他摇摇头。

他当时肯定有些落寞。可他顾不上,他为我高兴。

他担心通知书弄丢了,随即决定在这个大热天,步行50多里路,长途跋涉亲自把通知书送到我手里。

当我从他手里接过自己的通知书时,眼睛立刻湿润了,拉着他的手久久都没松开。

从这件个案,可窥一斑,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初,风之清,情之纯。

这就是今天,为什么总有人怀念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