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二胡二泉映月赏析(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说起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如今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在很多人眼里,那就是二胡的代名词,甚至认为二胡存在的意义就是表达悲伤。

阿炳二胡二泉映月赏析(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1)

如今很多人受各种宣传和演奏以及评论影响,都会认为这首曲子描述了阿炳(华彦钧)悲剧的一生,也因此听到二胡就产生各种悲情,甚至误解二胡是只能表达哀伤的乐器,大量娱乐节目,想要表现悲伤凄凉,也都喜欢用《二泉映月》做背景音乐。

那么当年阿炳真的是用这首曲子卖惨吗?简单了解了一些阿炳的简历,我怎么觉得不对?

阿炳二胡二泉映月赏析(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2)

先看看阿炳的一生,他自己觉得苦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人这一辈子,从福窝掉进冰窟窿里,那真叫苦,如果本来就在冰窟窿里,基本没享过福,那自然就不知道什么叫苦了,甚至偶然的快乐,就是人生的巅峰。

阿炳就是这样,因老爸风流而得的私生子,从小丧母,不知谁是亲爹,被好心老道收养传艺,你说幸运不?

于是刻苦学习,精通多种乐器,师傅辞世前才知道那就是亲爹,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于是接班成为当家老道,主持各种演奏,吃喝嫖赌泡妞吸毒一样不拉,算不算人生得意?

各位不要用今天的道德标准来评判当年的阿炳,当年吃喝嫖赌算是有钱人的日子了,还能为地方和各路军阀带来不少收入,官方也都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有公娼,妓女有官方正规执照,能玩这些的也都是有钱人,说明阿炳的日子过得还很不错。

然而这些毕竟不是好事儿,不仅伤财,而且伤身,阿炳不幸因此双目失明,成了瞎子阿炳,虽然无法继续主持道观,但人家身残志坚,沿街卖艺,按今天的话说,成了街头艺术家,那可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当家老道啊,绝对人气流量王,当然深受欢迎,何况族人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寡妇照顾生活,更能让他专心创作,这要还是不知足,四处卖惨,岂不讨人嫌弃?

阿炳二胡二泉映月赏析(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3)

而且从他的经历和个性来看,也未必就乐意拿着自己的哀伤四处展示,能用不同的音乐带给大家欢乐才是正经,否则每天凄凄惨惨的,那日子怎么过?

何况我们的民间个性,从来不喜欢卖惨,而是更喜欢炫耀和讨喜,比如阿Q穷成那样,还要炫耀祖上的荣华富贵,那才是大众心态,渲染悲情,更多的是文人爱好。

当眼睛不再有世间的浮华,心里自然就更专注于音乐,于是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产生了,其中就包括那首尽人皆知,当时还没有名字的《二泉映月》。

阿炳二胡二泉映月赏析(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4)

环境造就人生,阿炳的音乐吸收了身边各种营养,自然融合了江南小调和道家音乐风格,只是当年的二胡定音,不是按照如今标准的A=440赫兹,如果强行按现代记谱方式,显然音符都不准,加上当时的节奏也是自由节拍,并没有西式标准的42拍或43拍、44拍,但二胡内外弦的5度定音是准的,所以现在流行的各种现代乐谱,只能是接近原版,甚至有些谱子为了描述录音中的效果,还频繁变调和改变节奏,加入大量升降号,看起来好复杂,那只能说明用现在的记谱方式很难准确捕捉和描述传统的民间音乐,加上阿炳被某人定义为悲苦的一生,甚至从头到尾都标注44拍,节奏更慢,以渲染那份凄凉,乃至后来的演奏家一个比一个卖惨,那就更不靠谱了。

阿炳二胡二泉映月赏析(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5)

仔细欣赏阿炳的录音,虽然二胡制作水平远不如现在,定音不够标准,钢丝录音机的频率范围也太窄,但旋律的优美却是无法抵御的,或许有人听出了悲苦,我却从那随心所欲的节奏中,听出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和大起大落后的悠然自得,节拍不是现在的标准节奏,但却完美契合着心情,甚至那些休止符一点一顿都恰到好处,带着跳跃式的律动,更有阿炳特有的指法,让每个音符都充满灵气,高低起伏,随意流淌,那分明是一种轻快和愉悦,根本不受音准和节拍约束,一些变调音符用僵硬的升降号是很难描述的,而且那时候,民间传统音乐,也不讲究升降号,更多的就是大调5度音节,比如听起来是升5,但那或许只是一个压揉指法而已,如果真的写作升5,演奏时再压揉一次,结果可想而知!

阿炳二胡二泉映月赏析(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6)

所以按照现在的谱子演奏,都很难还原阿炳的原曲原韵,幸亏有当年的录音,而为了模仿那个效果,如今还专门制作出了演奏《二泉映月》的专用二泉琴和二泉弦。

有兴趣的可以搜索阿炳1950年的原始录音,再对照手边各个版本的乐谱,或者直接听一些大师们的演奏效果,看看差别有多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