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18式正背面教学(陈式太极拳单鞭)

陈式太极拳第五十二式 单鞭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五式“单鞭”相同。(图21- 26)

陈式太极拳第五式单鞭

动作一:身微右转即向左转回;同时右手顺缠向内、左手逆缠向外各翻一个圈,随即右手变勾手右举,左掌弧形移至腹前,在身体左右旋转时,左脚也随着以脚尖点地辗转。(图21- 22)

陈式太极拳18式正背面教学(陈式太极拳单鞭)(1)

动作二:接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提起左脚,身体下蹲,即以左脚跟向左虚虚贴地铲出,此时胯根更撑开,随着重心左移,渐至左脚尖落地,左腿变实。(图23-24)

陈式太极拳18式正背面教学(陈式太极拳单鞭)(2)

动作三:左掌自腹前稍向右上托,即弧形向左顺缠,缠至左侧,高与肩平时,以掌根微下按;当左手缠至左方转按时,右手配合着微微顺缠向外形成开劲;两腿虚实比例也同时加大,一经形成单鞭,即松开后胯,将身体转正。(图25-26)

陈式太极拳18式正背面教学(陈式太极拳单鞭)(3)

要点:

1.动作一中,两手在身右各翻转一个整圈时,须运用腰脊作轴来带动,才能做得圆劲洒脱,并要使该动作表现出:劲是从右脚跟通过脊背上升而形于左手指,然后松开后胯,当再转正时,又表现出该劲从左手指横过脊背,乃至右手合拢地勾上的。该动以左脚跟落地为实,但要注意“虚”非全然 .无力,“实”非完全站煞,因为左脚跟落地辗转时,重心在左腿上也随着身体的转动有所增减。

2.动作二中,左脚左迈,要求脚尖翘起,以脚跟贴地轻轻铲出,如猫捕鼠时迈步一样,能稳而不滞、轻而不浮,显得既沉着而又轻灵。

3.太极拳要求意气须换得灵,单鞭就是一个好例子,左手左缠时意注左手,待到完成身体转正时,意又转注于右手上,所以图25与26不同,前者意注左手,后者已移转到右手。

4.此式以左手运动为主,加大左手的运动量,因为在整套拳中左手比右手运动得少。另要求左手转臂向左如柔软的鞭子一样甩出去,将劲运到左掌中指上(如图25)。由于该式与右手运动为主的懒扎衣相对,因此懒扎衣与单鞭为太极拳第二势,呼为二仪势。另外,虽皆以练一只手为主,但须牵动到一动无有不动,以达到节节贯串。这种要求比双手练习全动要困难些,须以运用特点五作为重点。

5.太极拳八个特点要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中,也可以说太极拳是八个特点联合运动的拳。过,就某一个动作而言,则以某一个特点为主要内容,其余特点为次要,但并不等于不再运用其余特点了。因此要明确前面所提特点五,仅是指该式中以此特点为主而已。

6.太极拳的任何动作,都要求“劲以曲蓄而有余”,所以在做该式时必须注意使右胯及关节微屈,不要伸直。

陈式太极拳第五十三式 双震脚

动作一: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弓左腿,右腿微伸勿直。随转体时,右勾手变掌顺缠,自右而下经腹前向左缠至左胁前(注意内劲不丢、不匾),掌心朝左;左手顺缠向左伸出,掌心朝下。(图2 04)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弓右腿,左腿伸而勿直。同时,右掌转臂逆缠,自左胁前而上经面前向右展开,掌心朝前;左掌转臂逆缠,随转体屈肘微抬,掌心朝上。(图2 0 5)

陈式太极拳18式正背面教学(陈式太极拳单鞭)(4)

动作二:身体继续右转,左脚尖里扣,重心向后移于左腿,右脚稍里收,以脚尖点地。同时,左掌自左经面前逆缠下落至右肘上侧;右掌转臂顺缠,自右而下向前上撩至胸前。(图2,06)两手在胸前逆缠,以缠丝劲领起全身,提起右腿,左脚蹬地跃起。(图207-208)两脚左先右后下落(所以又名双落脚),蹬地震脚,左重右轻;两掌随震脚时下按,掌心翻朝下。(图2 0 9)

陈式太极拳18式正背面教学(陈式太极拳单鞭)(5)

陈式太极拳18式正背面教学(陈式太极拳单鞭)(6)

要点:

1.图2 0 7的内合为蓄劲;使身肢搠劲的弹性加强,须以两臂微张而合的领劲与左腿的上弹劲,借将身肢一领而跃起,然后自然先后落地。

2.震脚的作用已见第二式“金刚捣碓”要点3 0另外,在 旧社会,如果有人被人以“节拿抓闭”等手法所伤以致昏迷或呆了时,为了恢复正常,通常是将患者身体直立举起,向地上一捣,由于震动,可使某部循环恢复过来。

陈式太极拳第五十四式 玉女穿梭

动作一:右脚微提,右手微抬,左手在胸前配合合住劲(姿势与图2 0 6相似)。右脚向前跃进半步;同时,右掌向前平推发劲,并带动左脚向前跃进一大步,身体随着右转,左掌也随着前推(形成两脚腾空的过程,如图2 1 0;如年老体弱可以不做腾空过程的动作,如图2 1 0附图)身体凌空继续向右后转2 7 0度,左脚落地,接着右脚也随转体向右横行落步;同时,两手右顺、左逆缠,右手向右上、左手向左下斜向展开,形成开劲。(图2 1 1)

陈式太极拳18式正背面教学(陈式太极拳单鞭)(7)

陈式太极拳18式正背面教学(陈式太极拳单鞭)(8)

动作二:身体向左转正(朝南),左膝微屈;两掌以顺缠而合,以逆缠分开,右上左下。(图2 1 2)

要点:

1.此式是由两个动作联合为一个动作,其要点在于接连上三步,也就是右脚前跃半步,左脚前跳一大步和右脚又横落一步。这三步须接连完成。好像织布机上的梭子在两层纱中很迅速地穿过一样,这是名副其实的穿梭劲,与后来发展为玉女穿梭向四角翻转的拳式中动作不同。

2.此式好像一种特殊的三级跳远,是在三跃步中用旋转身体来完成的;在技击上说,它适用于穿出包围圈,是在亦攻亦守的姿势下穿出来的。

3.如果运动场地较小,或年老体弱,或想减小运动量,都可以删去腾空跳跃的动作,改为转身上步的练习方法。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