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童年带来的自卑(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我是未城朝雨,用文字表达我对生活的态度。

三种典型的错误教养方式

第一章 第四节: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从出生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在追寻着“生活的意义”。

即使是婴儿,也会想办法去估计自己的力量,以及这种力量在他整个生活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五岁的儿童就已经发展出一套独特而固定的行为模式了,这也是他对待问题和工作的方式。

这个时候,儿童的意识里已经有了“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期待”这个概念。之后,他将用一张固定的统觉表来观察世界:他的经验在被别人接受之前,就已经被他自己提前做了解释,这种解释是依照他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来进行的。

如何摆脱童年带来的自卑(童年对人生的影响)(1)

即使他对生活赋予的意义错得一塌糊涂,他处理问题和事物的方式也会给他带来不幸和痛苦,但他也不会轻易地放弃这种意义。他只有重新去审视,过去是什么情境造成了他的这种错误,找出错误的根源所在,并由此修正他的统觉表,才能矫正这种错误的生活意义。

在少数情况下,一个人也许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造成了糟糕的结果,而去主动修正他赋予生活的意义,最终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改变;然而,假如社会没有对他施压,他也没有察觉出他的生活意义是错误的,依旧我行我素,那么他必然会陷入绝境,而他也没有想到要去改变。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错误行为的修正,都需要某些受过训练的专家的帮助,他们能帮助一个人发现他最初的错误,并给他指出一种较为合适的生活的意义。

如何摆脱童年带来的自卑(童年对人生的影响)(2)

人们童年时的情境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验也有可能被赋予完全相反的意义。不太重视不愉快经验的人,他的经验只能告诉他要做好某些防范措施,除此之外,几乎不会影响到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他会觉得:“我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糟糕的环境,从而保证我的孩子不再经历这些不愉快。”另一种人会觉得:“生活是不公平的,别人总是占尽了便宜。既然世界这样对待我,我又为什么要善待这个世界?”

有些父母会这样告诉他们的孩子:“我小时候遭受过许多苦难,但我都熬下去了。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吃苦呢?”还有一种人可能会这样想:“我童年遭遇了不幸,所以我现在做的每件事都是情有可原的。”

如何摆脱童年带来的自卑(童年对人生的影响)(3)

这三种人对童年时期经验的解释都会表现在他们的行为里。只要他们的解释没有改变,他们的行为就不会发生改变。

由这些可以看出,个体心理学摒弃了决定论。经验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人一般不会因为过去的打击而被困扰,而我们通常只是从过去的打击中其中汲取经验去决定我们的目标而已。

我们自己是由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所决定的:当我们以某种特殊经验来作为自己未来生活的基础时,或许就已经犯了某种错误。

生理缺陷对于儿童的影响童年所处的某些环境很容易让我们孕育出严重错误的意义。大部分失败的成年人都是在不愉快的童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如何摆脱童年带来的自卑(童年对人生的影响)(4)

首先,我们要考虑曾经在婴儿时期贵病,或由于先天因素而导致身体器官有缺陷的儿童。这种儿童的心灵负担非常重,他们很难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

除非身边的亲人能将他们的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他人身上,否则一般情况下,他们大都只会关心自己的感觉。

而且,他们很容易在和他人的比较中感到气慢。他们甚至还会因为同伴的怜悯、揶揄或逃避,而深感自卑。

如何摆脱童年带来的自卑(童年对人生的影响)(5)

这些境遇都可能使他们更关心自己,产生自己被侮辱了的错觉并丧失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心。阿德勒是第一个研究存在生理缺陷或内分泌异常的儿童所面临的困扰的人。

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它发展的方向却不是阿德勒想看到的。阿德勒一直想找到的是可以克服困难的方法,而不是去试图证明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在于遗传或身体缺陷。

他认为,生理缺陷并不一定会导致错误的生活方式,也不能证明内分泌有问题的两个儿童会出现相同的不良反应。

我们不难见到克服了生理缺陷的困难并成为栋梁之才的儿童,所以在这方面,个体心理学并不鼓欢优生学这一选择。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对我们的文化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都有生理缺陷,他们有的人健康状况很差,甚至有的人英年早逝。

如何摆脱童年带来的自卑(童年对人生的影响)(6)

然而,正是这些奋力去克服了困难的人推动了我们社会的进步。奋斗使他们更坚强,也使他们不断奋勇向前。

如果只关注他们的身体,我们就不能判断出他们的心灵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坏的方向发展。事实也证明,生理或内分泌有缺陷的儿童,他们会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被引向正途,他们的困难也不为人所知,这才导致他们变得只关注自身,最终成为了失败者。

娇宠对于儿童的影响娇宠也会导致儿童形成错误的人生意义。被娇宠的儿童总是期待别人把他的愿望当成命令,他不用努力便是上帝的宠儿。

如何摆脱童年带来的自卑(童年对人生的影响)(7)

而且,他还会认为:自己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结果,当大家没有把他当作注意中心,也不去体贴他的感觉时,他往往若有所失,会觉得世界亏待了他。

他已经形成了不付出只索取的心理,并且从来没有学会用其他方式来和别人相处。别人老是服侍着他,这让他丧失了独立性,他不知道自己也能做事情。

当他面临困难时,他唯一的应付的方法就是乞求别人的帮助。他似乎以为:假如他的地位再突出一些,或是强迫别人承认他是与众不同的人物,那么他的处境就会大大被改善。这些被宠坏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我们社会中最危险的群体。

他们中有人会严重地破坏善良的意志,比如装出“媚世”的样子,以获得掌权的机会,但却中破坏团队的合作。还有些人会做出更公开的反叛:旦没有人对他们表现出谄媚和顺从时,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被出卖了;他们觉得社会对他们充满了敌意,所以,就产生了报复其他人的想法。

如何摆脱童年带来的自卑(童年对人生的影响)(8)

而社会如果对他们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敌意,他们会以此为证据得出他们被社会所亏待的结论。这就是惩罚为什么总是没有效果的原因:惩罚对他们而言,除了加强“别人都反对我”的这一信念以外,就没有其他作用了。

被宠坏的孩子无论是暗中破坏还是公开反叛,无论是以柔术骂收别人还是以暴力实施报复,他们在本质上都犯了同一种错误。事实上,我们还发现:他们中有许多人先后使用柔术和暴力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目标。

他们觉得:“生活的意义就是要独占鳌头,要让他人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并想方设法地获得想要的一切。”只要他们一直持有这样的观念,他们的所作所为也都会是错误的。

如何摆脱童年带来的自卑(童年对人生的影响)(9)

忽视对于儿童的影响第三种造成儿童形成错误的“人生意义”的方法是对他们忽视。这样的儿童从来不了解爱与合作是什么,他们忽视友善的力量,也赋予了生活不合理的解释。

当面临生活中的问题时,他总是会高估其中的困难,而低估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旁人的善意。他曾经遭遇过社会的冷漠,从此以后,他便会误以为社会永远是冷漠的。

他不知道他也可以通过对别人有利的行为,来赢得他人的情感和尊敬,所以,他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事实上,情感的地位是任何经验都无法取代的。

如何摆脱童年带来的自卑(童年对人生的影响)(10)

作为一个母亲,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她的孩子感受到,她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妈妈,并且她会将这种信任感扩大到孩子生活环境中的每一处细节上。如果这一步她失败了,没有获得孩子的兴趣、情感和合作,那么这个孩子就很难对社会感兴趣,也很难对其他伙伴产生友好的感觉。

其实,每个人都有对别人产生兴趣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必须被启发和磨炼,否则,他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假如我们的身边有一个被忽视、被憎恨或者被排斥的孩子,我们很容易发现:他很孤单,不爱和人交往,也不懂得合作,对那些能帮助他和别人共同生活的事情,他也全然不顾。但是,我们提到过,在这种环境下的个人必然会走向灭亡。

一般来说,只要度过了婴儿期,儿童就足够觉察到他受到了外界的多少照顾和关怀。

如何摆脱童年带来的自卑(童年对人生的影响)(11)

因此,我们在这里说的不是那些完全被忽视的儿童,我们考虑的,是那些受到的照顾比一般情况少的儿童,或者是在多方面受到的照顾都正常,只是在某一方面被忽视的儿童。

总之,我们认为,被忽视的儿童肯定从未发现值得他信赖的人,我们的文明有种悲哀的讽刺,那就是:有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都是孤儿或私生子。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他们属于那些被忽视的儿童。这三种情况,生理缺陷,被娇纵,被忽视,都容易让人将错误的意义赋予生活。陷入这些情况中的儿童几乎都需要帮助,以便纠正他们看待问题的方法,从而赋予生活正确的意义。

假如我们关心这些孩子,真的有兴趣帮助他们,并且曾经在这方面付出过努力,我们将会在他们所做的事情中,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意义。

本文作者:未城朝雨,一个步履不停的写字人,一直在路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