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国外评价(赵匡胤的后裔在清朝考上状元)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是清朝著名诗人赵翼的佳作。赵翼,清朝乾隆和嘉庆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和史学家。众所周知,乾隆在位期间是清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一时有纪晓岚、袁枚、姚鼐、郑板桥等众多文人墨客,各领风骚。而赵翼被誉为清代的白居易,诗词造诣很高。他曾经金榜高中状元,但是被乾隆改为探花。

赵匡胤国外评价(赵匡胤的后裔在清朝考上状元)(1)

清·赵翼《论诗》

第一篇,宋室后裔,饥寒遇贵人

也是人间生活计,老夫和泪写胭脂

赵翼是清朝乾隆年间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生于江苏阳湖(今常州武进),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嫡系后裔,到清代乾隆朝时,家道没落。他父亲靠做私塾先生养家,赵翼从小跟着父亲读书。赵翼15岁时,父亲在一家姓杭的官宦家庭授学时病逝,杭老爷看赵翼可怜,就让15岁的赵翼继承父业,赵翼边教书边学习,为了养活弟弟妹妹,他时常还要去抄书赚钱。四年后赵翼成为秀才。

赵翼

第二篇,隐笔中状元,被降探花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话说乾隆二十六年开春,举国同庆乾隆50大寿,“恩科”大开,当年的主考官正是刘统勋。那年赵翼35岁,意气风发。但是乾隆已经明确表示,由于上书房和军机处人才辈出,为了避免天下人非议,上书房或者军机处的才子可以参加考试,但是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地方上的考生。

当时的副主考刘伦阅卷时,发现一位考生把策论写的非常到位,笔迹清隽,见解深入,于是拿给主考官刘统勋看。刘统勋和刘伦意见一致,于是就推荐这篇卷子为一甲第一名。乾隆阅卷后大喜,对考卷赞不绝口。可是当他撕开糊名的标签,脸色顿时难看至极。大骂刘统勋,说自己已有言在先,为何现在还是推荐军机处的赵翼。刘统勋大惊,赶忙看试卷,确实写着:江苏阳湖赵翼。原来是因为赵翼在刘统勋府上做过文书,怕主考官认出自己的笔迹,故意改变字体来答卷,才瞒过了刘统勋。

乾隆又看了推荐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答卷,说道,江南自古是才子集聚之地,而陕西自大清入关以来,还没出过状元,这第三名陕西韩城王杰的答卷也是一流,就点王杰为状元,赵翼改为第三名。就这样,到手的状元被降成了探花。

赵匡胤国外评价(赵匡胤的后裔在清朝考上状元)(2)

赵翼

第三篇,为官一任,造福四海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赵翼在官场上作为颇丰,很得百姓爱戴。赵翼49岁时,出任广西镇安知府,当地的官员用大筐代替原来的小筐收纳百姓的税粮,导致当地百姓对官府怨声载道,赵翼上任后,恢复小筐,惩治不法的官吏,百姓无不感激。

赵翼53岁那年,调任广州知府,当地海盗猖獗,赵翼联合当地驻军,抓住一百多个海盗。这些海盗按律都要处死,赵翼只处决了几个首犯,其他人都遣返回家,海盗感激涕零,几年内再无海盗出没。

可惜赵翼晚年双手中风,不能为官,后来台湾林爽文叛变,闽浙总督出兵平叛,特地邀请赵翼来做幕后军师,赵翼出谋划策,助其平叛成功。乾隆听说此事,要封赏赵翼,赵翼都拒绝领受。

赵翼死于嘉庆十九年,高寿86岁,嘉庆非常敬重这位老臣,曾多次赏赐赵翼。

赵匡胤国外评价(赵匡胤的后裔在清朝考上状元)(3)

今人整理的赵翼著作

博史通今总结篇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是值得尊重的,虽然挂了个赵匡胤后代的名声,毕竟在清朝已经无用了。他少年疾苦,青年漂泊,和状元擦肩而过,为官清廉,为百姓谋实事,是乾隆和嘉庆时期官场的一股清流。赵翼诗歌水平也很高,赵翼与蒋士铨、袁枚合称“乾嘉三大家”,在史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一生有许多功绩,小编没能一一陈述。

读史明智,读文铭心,用心做原创文章,与您共享。

您认为赵翼的状元被取消是否公平,对他一生是否有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