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的价值观(高谈阔论读书笔记之用)

【高谈阔论】原标题:读书笔记之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读书笔记的价值观?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读书笔记的价值观(高谈阔论读书笔记之用)

读书笔记的价值观

【高谈阔论】

原标题:读书笔记之用

赵强

怎么能读懂、并领略书的要旨?我觉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书笔记。

在我的阅读之旅中,我体会,凡是做过读书笔记和读书卡片的图书,记忆就深刻。原因无非是在记笔记过程中,需要对所读的书进行回味和提炼总结。为了提高记笔记的效率,我还强化自己在阅读自己收藏的图书时,将重点进行标记,还在一个章节之后,概括一下这一章的要点。如我在阅读《今古奇观》一书三册时,不但在几十年里读了四遍,还几乎在每页中都有阅读重点和批注。正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阅读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只有边读边记,才能强化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和提炼,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系统。正如有人所说的,“动笔墨”的过程,既是加深对阅读内容理解的过程,又是帮助头脑建立资料库的过程。读书动笔,读书效率就会越来越高,书就会变成营养,被吸收,被运用。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他把自己30年的读书笔记整理为《日知录》,成就了这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这本书做了评价:“书前有自记,称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馀年,乃成一编。盖其一生精力所注也”。

钱钟书也是公认的大学问家,他的成就也来自他的读书笔记。钱钟书的《管锥篇》仅征引的先秦至近代中国文人就有3000多人,典籍更是达6000多种。他当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对校图书馆的书逐排横扫,做了7万多页的笔记。其夫人杨绛称钱钟书:“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钱钟书爱做笔记,以至于给家里都带来了负担:铁箱、木箱、纸箱、麻袋,甚至连枕套里,都塞着他的笔记。

当然,像顾炎武、钱钟书这样的大学者毕竟不好模仿,一般人如果不是做学术工作,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每天都在阅读上。因此,与其为了阅读而阅读,不如定下一个阅读目标,从自己喜欢的名著开始,把阅读速度放慢,一年读懂几本也是可以的。一遍不行就读几遍,直到能读懂为止。为了有效提升阅读质量,不妨从记读书笔记开始。

阅读从来都是个精细活,是需要调动自己的大脑和智慧,调动自己的情感去阅读的,如果说,阅读需要什么技巧的话,那就是在坚持阅读的基础上,多做笔记,此外没有什么捷径可言。

电脑普及之后,为了加速文本电子化,也可以做电子的读书笔记,这样保存起来、引用起来也都方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