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孟子的推恩思想(浅读孟子不动心有道乎)

上一篇浅读《孟子》谈到孟子自谓“四十不动心”,让弟子公孙丑钦慕不已。于是他继续追问,想要了解如何才能不动心。孟子告诉他,其实做到不动心并不难,只要有勇气就能做到。所以,关键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勇气。

夫子过孟贲远矣

【经文】

(公孙丑)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试译】

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您远远超过孟贲了。”孟子说:“这也不难,告子比我更早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如何理解孟子的推恩思想(浅读孟子不动心有道乎)(1)

【浅议】

孟贲是一名勇士,我猜测他很可能是保镖,身材健硕,武艺高强,关键时刻可以奋不顾身,受到时人的敬佩。公孙丑觉得能做到孟贲的程度已经很不简单了,没想到自己的老师远远超过孟贲了,连称霸称王的事业都无法摇夺他的心志。

孟子说你不要觉得不动心有多难,就连告子这样的不学道之人,都能比我先做到不动心,可想而知这件事其实不难。

不过要明白,不动心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效果,还是有区别的,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如何理解孟子的推恩思想(浅读孟子不动心有道乎)(2)

北宫黝之养勇也

【经文】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试译】

公孙丑问:“要想达到不动心,有什么方法吗?”孟子说:“有!(程子说心有所主,主宰,概指信念,信仰)北宫黝培养勇气的方法是,人刺其身体而不屈避,刺其眼睛而不转睛,内心稍有退却,便如在公开场合受鞭刑一般耻辱。不受普通人挑衅,也不受大国君主的轻侮。在他的眼中,刺杀大国君主,与刺杀平民没什么区别。根本不在乎他是不是诸侯。哪怕只是对方说话不太客气,也一定要反击。

如何理解孟子的推恩思想(浅读孟子不动心有道乎)(3)

【浅议】

因为公孙丑提到一个叫孟贲的勇士,再问不动心的方法,孟子便以勇士为例来启发他体会不动心的原理。但是孟子没有说孟贲,而是说另外两个人,北宫黝和孟施舍。

北宫黝也是一名勇士,而他的职业是刺客。大概就像情报局的特工、杀手一样,需要专门的训练。刺杀的时候必须沉着冷静,下手要狠,干净利索,不能有丝毫的胆怯。只要一怯场,肯定刺杀不成,而且自己也得送命。所以他平时就要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

肤挠,就是肌肤被刺而屈避。目逃,就是眼睛被刺而转睛闲躲。这都是人的自然反应,为了自我保护,身体和眼神都会躲避攻击。

如何理解孟子的推恩思想(浅读孟子不动心有道乎)(4)

北宫黝则要训练自己改变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而要形成新下意识行为,就是不躲避,不退缩。

当然,所谓不肤挠、不目逃,并不是说人家刀剑刺过来还在那儿直挺挺等着,主要是心理不畏惧,直面危险并出手反击。

随时注意外界环境的刺激,他人稍有不敬,北宫黝立刻做出反应。无论对方是诸侯国君还是平民百姓,都给予无情的痛击。

北宫黝的勇气更像是一种愤怒,带有极度的自尊。他的心中并非没有恐惧,而是把恐惧转化成了愤怒,变成了一种强大的攻击性。这就是北宫黝培养勇气的方法。

如何理解孟子的推恩思想(浅读孟子不动心有道乎)(5)

孟施舍之养勇也

【经文】

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试译】

孟施舍这样培养勇气,他说:‘把不能取胜,看作能够取胜’。如果估算好双方实力才出击,有胜算的情况下才交战,这是畏惧敌人的表现。我孟施舍哪有必胜的把握?只是无所畏惧罢了。’

【浅议】

孟施舍也是勇士,但他的职业似乎是军人,因为他说的话里体现了战争。他的主要表现是打仗非常勇敢,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无论敌人强弱多寡,他考虑的只是保持自己的战斗状态,完全没有对敌人的恐惧,只怕自己的状态掉线。

如何理解孟子的推恩思想(浅读孟子不动心有道乎)(6)

北宫黝与孟施舍之勇,未知孰贤

【经文】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试译】

孟施舍的勇敢象是曾子,北宫黝则更像子夏。二人的勇敢,不知谁更胜一筹,然而孟施舍更得要领。”

【浅议】

从勇敢的程度上来说,这两个人都不怕死,似乎可以旗鼓相当。但是从培养勇气的方法来看,孟施舍做得更好一些。

所以谓守约,约者要也,就是掌握了要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守约,则勤苦而难成。

如何理解孟子的推恩思想(浅读孟子不动心有道乎)(7)

注释说,“黝务敌人,舍专守己。夫,音扶。黝务敌人,舍专守己。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故二子之与曾子、子夏,虽非等伦,然论其气象,则各有所似。

北宫黝的勇敢很高调,很张扬,整天端着架子,极度的自尊,谁也别惹我,睚眦必报。这种勇敢,需要外部环境的刺激,也会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外部环境和他人的反应有很多种情况,注意到一个方面,可能又忽略了别的部分。他培养勇敢的目的就是伤害别人,就是杀人。所以他适合当刺客。

孟施舍的勇敢比较冷静,狠人话不多。他的勇敢不会随着外部环境而改变,任你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只看住自己的心,不让它产生恐惧。不管对手有多强大还是多弱小,在我眼里都是一样的,都不可怕。他培养勇敢的目的是不改变自己,内心总是坚定的,所以他适合当军人。

如何理解孟子的推恩思想(浅读孟子不动心有道乎)(8)

孟子将北宫黝养勇的特点类比于子夏,将孟施舍养勇的特点类比于曾子。

子夏笃信孔子,只要是孔子说的,他就百分之百相信。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就是他的标准。所以子夏的学问是向外的,是复制别人的智慧。

曾子也信孔子,但是他会把老师传授的学问用良知去印证,每天向内用功,来打开自己本有的天性。所以曾子的学问是向内的,是开发自己的智慧。

一个向外,一个向内。从这个角度跟北宫黝、孟施舍二人的勇敢进行比较。北宫黝的勇敢是向外的,孟施舍的勇敢是向内的。

如何理解孟子的推恩思想(浅读孟子不动心有道乎)(9)

但这只是一个比方,为了方便公孙丑理解。实际上北宫黝、孟施舍的道德境界比子夏和曾子相去甚远。

别看子夏的学问嫌于向外,但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相信孔子,这也是信仰,同样能获得很高的道德境界。这种信仰方式,有点像宗教,或者佛教里的律宗。而曾子开启自身智慧的方式同样是一种信仰,更像禅宗。

程子曰:“心有主,则能不动矣。”无论此心之主在外还是在内,务人还是守己,都可以起到坚定信念的作用。比较而言,在内、守己更接近真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