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演讲的方法与技巧(会演讲的孩子不自卑)

少年领袖演说班·成都寒假冬令营

小孩演讲的方法与技巧(会演讲的孩子不自卑)(1)


“无论怎么鼓励,他们就是不说话。”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教授林晓东,曾采访美国顶尖大学共35位教授,几乎所有教授对中国学生的印象,都有这么一句话。

最后,林教授提出忠告:中国孩子最亟待提升的,是公开展示自己独立观点的能力。


这种现象,确实尤为普遍。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天资聪颖、满怀想法的孩子,却因为语言能力差、缺乏自信,表达的时候,变得结结巴巴,这样家长们变得十分焦虑。

加之近年来高考向“大语文”改革,孩子语文知识积累、词汇积累,也成为了当代家长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通过为孩子报“演说班”的方式提升孩子表达能力。

那么孩子几岁学习演讲合适?学习演讲路上有哪些误区?学习演讲究竟有什么用?针对家长们问到比较多的问题,天第书院为大家整理了答案。

小孩演讲的方法与技巧(会演讲的孩子不自卑)(2)

问题一、孩子为什么要学习演说?几岁学合适?

无论男孩女孩,3~12岁都是儿童语言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还是幼儿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启蒙的黄金时期。

孩子不仅要能说,还要会说。在此阶段,通过系统性训练才能完全打开孩子的语言天赋,提升综合能力。

此外,在此阶段学习好的演说课程,还能起到提高孩子情商、提升写作能力、增进亲子感情的作用。

问题二、学习演讲有哪些误区?

★ 误区一:学演讲该完全顺应孩子兴趣

一项技能的塑造和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语言学习不能仅靠孩子一时兴趣,需要家长长期的督促与密切的配合。

★ 误区二:孩子平常非常喜欢说话,应该不需要学习演讲课程

好口才不等于“话多”,好的表达能力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而好的演讲训练会将情商教育、礼仪教育融入课程之中,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系统、长期、个性化的情智教育,从根本上帮助孩子解决表达的“短板”,让孩子不仅“能说”更要“会说”。

★ 误区三:多读书,就能有好口才

多读书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提升孩子思维能力,对孩子讲话的逻辑也很有帮助。但现实中,很多孩子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公开展示自己观点的能力。只有增加在口才方面训练和实践经历,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 误区四:练口才不需要培训

好的演讲口才是练出来的,不是听来的。

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在最初的演讲时,曾感到自己“脸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脏都在颤抖”,而美国演讲家詹宁斯·伯瑞安说,当他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他的“两个膝盖颤抖得碰到了一起”,而这两位名人最终能成为雄辩家、演讲家靠的也是无数次的训练和实战。

可见,系统的知识体系、固定的训练机会对获得好的口才来说至关重要。

问题三、学习演讲究竟有什么用?

★ 作用一:有利于改变自卑

会演讲的孩子不自卑。口头表达能使孩子学习能力增强,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对他人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让孩子勇于表现自己,有效增强孩子自信心,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 作用二:有利于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

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说话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坚持大声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且能够当着很多人的面把话说出来,说清楚,很容易使孩子爱上表达,性格也就随之更加开朗乐观。

★ 作用三:提高孩子语文素养

2019、2020,高考连续两年要求以发言稿、主持词,演讲稿等为题材进行写作。高考把这种偏实用性的文体向大众学生普及,也恰恰证明,语文学习会更加突出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应用上,即从写作与阅读理解,向语言表达转变。

而演讲训练的结果往往会使孩子们“出口成章”,在演讲训练过程中,孩子们会积累的大量词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不仅是对表达能力的提升,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 作用四:提到孩子思辨能力

近年来,《脱口秀大会》、《奇葩说》、《主持人大赛》等节目的火爆网络,让大众再一次认识到演讲的魅力。而每一期精彩的脱口秀、演讲、辩论和主持背后蕴藏着的都是演讲者对该问题深入思考。

小孩演讲的方法与技巧(会演讲的孩子不自卑)(3)

少年演讲训练包括自我介绍、公众演讲、展品介绍、故事复讲等多种形式,每一个次展示,都要求孩子善思考,能表达,会总结,并在展示过程中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长期的口才锻炼,有利于让孩子成为有思想、有深度的人。

学会表达、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必将使孩子终身受益。在天第书院体系中,我们将演讲教育与学科教育、情商教育、传统文化、时代潮流等相结合,让孩子的演讲能力、学习和素质培养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PS: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支持一下。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视频号【吴守立国学智慧】,以国学智慧为出发点,分享关于个人成长、夫妻关系、孩子教育、企业管理等干货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