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以前是法定假日吗(为什么元宵节不是法定假日呢)

元宵节以前是法定假日吗(为什么元宵节不是法定假日呢)(1)

不知不觉2019年春节已经过去,全国劳动人民又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开始新的一年奋斗,但每逢春节胖10斤的我又拖了中国梦的后腿……

现在的我,心里只有放假,想到姗姗来迟的元宵节,也是口水直流。

然而聪明的我还是发现了问题,为什么这元宵节不放假?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一个不放假的节起这么美的名字干什么喂)翻开历史课本才发现,原来元宵节在古代是放假的,放假的,假的,的。。

汉朝:小休一天。这一天举国同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祭祀天神,赏灯,猜灯谜,吃元宵。

唐朝:狂休三天。元宵节前后三天,取消宵禁,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政府巨资搭建灯轮、灯树、灯楼以及各种新型花灯。

宋朝:怒休五日。此时「元宵节」已经发展成为未婚的年轻男女相识、相交的日子。那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是指这一天,当时未婚的年轻男女在「元宵节」的晚上是相约会面的好时机。

明朝:飙升至十天假!!!有时甚至放假二十天,宣德四年、五年、八年,「特赐文武节假二十日,元宵夜,召群臣悉赴御苑观灯」。明朝对元宵节最为看重,并极度嗜好灯会,据说一次灯会就要消耗掉几万两白银。

清朝:减少至五日。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对汉族的元宵节活动也全盘接收了。但是,清代放灯时间已没有明代十日之久。据《燕京岁时记》记载:清代是「自十三至十七均谓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也就是说清代放灯时间只有五夜。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从古代一直都放假的元宵节为什么现在不放假了?

这个普天同庆悲的故事要从民国开始讲起。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为了和国际接轨,跟上世界的大步伐,加上方便制定预算等别的考虑,孙中山在民国成立的第二天下令改用西历(阳历)。

民国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1月1日是阳历新年,为元旦。但是,中国旧历新年也叫「元旦」或「新年」。

为了让阳历新年和旧历新年能区分开来,袁世凯在1914年批准了北京内务部的呈文,将旧历新年改为「春节」: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中国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

这也有了所谓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夏节(端午)、秋节(中秋)、冬节(冬至),没有元宵,也没有现在的法定假日清明。

2007年清明成功上岸。而元宵至今不见踪影。

还有一个原因是春节和元宵节比较近,上班族经过一个长长的春节,刚工作一周,又休息的话,不利于保持工作状态。

而且我国现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多放一天假对于国民经济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为了祖国的蓬勃发展,就忘了放不放假这个事,一定要努力工作鸭。

最后有一个好消息:再过45天就是清明小长假啦,工作重要,劳逸结合也很重要!我们一起期待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