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家族有多巅峰(曹雪芹家族的兴衰史)

曹雪芹家族有多巅峰(曹雪芹家族的兴衰史)(1)

曹雪芹家族有多巅峰(曹雪芹家族的兴衰史)(2)

马经义

曹氏家族经历了四代五人的发展,兴盛长达六十余年,在当时已称为“百年望族”了。但随着封建王朝最高权力的更替,曹家最终也逃脱不了衰亡的历史命运。这种“命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红学界有三种不同的学说观点:一“政治牵连”说,二“经济亏空”说,三“家族内部矛盾激化”说。

在介绍三种学说观点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曹家被抄的前后。施达青先生曾在《〈红楼梦〉与清代封建社会》一书中分析了当时的宫廷斗争:

康熙一朝长达六十一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最长的一个皇帝。他的儿子有三十多位,早死的不算,排了行的就有二十四个。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便决定皇二子允礽为皇位继承人,立为皇太子。但是,对这个皇帝宝座有野心的其他皇子,并不甘心。因此,兄弟间一场夺皇位的斗争展开了。为了战胜对方,他们都在自己的周围搜罗一些心腹臣僚结成死党,勾心斗角,相互排挤。当时野心勃勃,势力最大的有皇长子允褆集团,皇四子允禛(后来的雍正)集团,皇八子集团,其他皇子有的依附这个,有的支持那个,几乎都卷了进来。各皇子集团形成后,相互敌对,一开始他们的主要目标都集中在已立的太子身上,攻击的方法和手段也多种多样——散步流言蜚语,造谣中伤,阴谋暗害。立为皇太子的允礽,为了保住自己即得的地位,也网罗了一些心腹,结成“太子党”。一方面,依持自己是法定皇位继承人的有利地位,与各皇子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恨不得把所有的兄弟都铲除掉;另一方面,为了早日登上皇帝宝座,甚至派人对康熙的起居进行严密的监视,弄得康熙惶惶不可终日。

面对这样的局面,康熙帝十分恼火,他对皇太子允礽是立了废,废了立,立了再废,搞了两个反复,就是想避开或减少皇子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但是,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根本无法解决,康熙五十一年允礽最终被废后,皇子之间的矛盾逐渐集中在皇四子允禛和皇八子集团之间。康熙晚年,选中了皇十四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西征厄鲁特蒙古。允禵为统一、维护祖国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时,似乎已经看到了太子的候选人就是允禵。所以这时,争夺太子位的斗争又转移到了皇四子和皇十四子之间,允禛和允禵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可见为了权力,即使是亲兄弟也会相互残杀、头破血流。经过长期的明争暗斗之后,皇四子允禛最终得到了皇位。

随着雍正的即位,整个政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掌握了大权的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已得的政权,便开始逐步、彻底地消灭自己的政敌。他对自己的兄弟杀的杀、流放的流放、监禁的监禁。那些被康熙帝一手扶植起来的大家族,从雍正元年起陆续被治罪抄家。曹雪芹的祖舅——苏州织造李煦,以“贪污罪”、“亏空罪”撤职抄家。曹家的另一至亲——杭州织造孙文成,在雍正五年以“年已老迈”为借口被清洗出政坛。

雍正五年(1727年)是曹家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年正月,两淮盐政葛尔泰,向雍正密奏:

“曹頫少年无才(朱批:原不成器)遇事畏缩,织造事务交与管家丁汉臣料理。臣在京见过数次,人亦平常(朱批:岂止平常而已)”。

半年后因“御用缎面落色”遭到“罚俸一年”的处分。这年底,又重新翻出那笔多年补不完,由曹寅留下来的“亏空”糊涂帐。又因曹頫奉旨来京“骚扰驿站”,从而受到免职、抄家的惩处。并把曹家在江南的全部财产土地赏给了新任江宁织造隋赫德。雍正六年(1728年)七月,在江宁织造衙门左侧万寿庵内,又查出了允禟于康熙年间在江宁铸造的镀金狮子一对,是因为“铸得不好,交与曹頫,寄顿庙中”的。从而给这次抄家涂上了一层政治色彩。就在这时,曹家全家被迫离开居住了六十余年的江宁,回到了北京。住在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的一所院子里,曹雪芹便在这个地方开始了他的青年时代。

从曹家被抄的前后我们可以看出,官方给出的抄家理由是“亏空”、“失职”、“骚扰驿站”等。在如此多的原因中哪个才是主要因素呢?以周汝昌先生为代表的“政治牵连”说认为:曹家被抄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此时的江宁织造曹頫,已不能像在康熙朝那样成为皇帝的心腹了。反而因为他们曾经是康熙帝的心腹,通过“阴谋手段”得到皇位的雍正,急于巩固自己的政权,铲除异己,才找出种种理由加以治罪。

持“经济亏空”说的学者认为,曹家被抄的主因是因为江宁织造署欠下了八十一万九千余两的巨大亏空。那么多的银两到底是谁花费了的呢?康熙皇帝曾说:

曹寅、李煦用银之处甚多,朕知其中情由。

这其中“情由”指的是:康熙帝六次南巡,到江宁后以织造署为行宫就有五次,其中后四次都在曹寅为织造任上。关于接驾的费用,我们可以用《红楼梦》中的原文来形容:

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每次驾到,既要供张,又要馈送,紧随南巡而来的,还有大笔巨额开支就是营建。此外,随驾的各亲王、大臣也要乘机捞油水。简直把织造署当作他们私人的“银号”和“取货站”。

除了“接驾”的开支以外,曹家历来“风俗习惯”众多,爱摆架子,讲究排场是自然的事,曹寅又是有名的藏书家,刻印家,结交文人名士,都处处要大笔大笔的花钱。所以才导致巨大的亏空。

有些学者认为曹家走上衰败的道路是因为“家族矛盾激化”所致。例如朱淡文先生认为:曹頫被革职查抄、枷号、追赔对整个曹氏家族的命运并无决定性的影响,曹氏家族在雍正朝仍然相当显赫。曹頫的亲长兄曹顺任骁骑参将,官衔三品,又在内务府兼任郎中之类的职务;曹頫的堂叔曹宜从六品护军校提升为鸟枪护军参领,官衔也是三品,曹颀二等侍卫,官衔四品。可见曹家仍然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在雍乾年间,曹氏家族已经面临末世,内部矛盾盘根错节、尖锐复杂,子孙不肖、后继无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规律正如幽灵般地在这个即将衰败的家族内游荡。事实上,即使没有来自雍正的无情打击,它的没落解体亦迫在眉睫。雍正年间曹頫的抄家,只不过是加速它败落的催化剂,导致它全面破落的导火线而已。曹氏家族败落的原因是:家族内部子孙不肖、后继无人,矛盾复杂尖锐,从兄弟不和发展到招接匪人,相互残害;由此引来最高统治者的残酷打击,造成了整个家族的彻底败落。

作家森林团队原创文章,对作品拥有合法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