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否定魏延的子午谷(若诸葛亮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根据《魏略》记载,诸葛亮初次北伐过程中,魏延曾经向诸葛亮提出一个所谓的奇谋。其原文记载如下: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比东方相合聚。”

魏延建议,由他本人亲自率领五千兵马,带足口粮,走小道子午谷直取长安(子午谷乃是抵达长安的近道,但路途险阻甚多,且地形便于守军埋伏)。驻守长安的夏侯楙,是个高粱竖子,无勇无谋,见到蜀军兵临城下,必然弃长安而逃,如此一来,则长安便唾手可得。

但诸葛亮认为此计策过于冒险,便没有采纳。

诸葛亮为什么否定魏延的子午谷(若诸葛亮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1)


千百年来,不少人质疑因此质疑诸葛亮过于保守,认为魏延此计谋乃是奇计,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就是要出其不意,不按套路出牌。甚至有人认为,魏延此计成功的概率非常之大,诸葛亮不用,这是耽误了大汉朝的光复大业?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段出自《魏略》的记载,在陈寿的《三国志》原本中,并没有出现。陈寿之《三国志》,在史料和记载史事的选择上,是非常恰当的,但凡是足够决定两国命运之事,陈寿不可能不去记载。然而,所谓的“子午谷奇谋”,陈寿在书中只字未提,倒是三国结束后百年后的裴松之,于《三国志》注中提及,由此可见,所谓“子午谷奇谋”不存在的可能性极大。

诸葛亮为什么否定魏延的子午谷(若诸葛亮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2)


退一万步讲,即使这个所谓的“奇谋”真的存在,其确乎可行吗?

细看魏延的计划,不难发现,若想成功,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夏侯楙。魏延的所有分析都是建立在夏侯楙是个十足的草包,看到敌军便会逃跑这一基础之上。夏侯楙弃城逃跑——长安空虚——魏延夺取长安,这是魏延的战略构想。然而,夏侯楙有没有可能不跑?毫无疑问,是有可能的。试想,一旦魏延的军队来到长安城下,夏侯楙破罐子破摔打算硬刚到底,或者夏侯楙自己跑了,手下没跑,这样一来,经过十天高强度行军且粮草耗尽的魏延等五千蜀军,便羊入虎口,必然被秋风扫落叶一般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魏延无法保证夏侯楙一定逃跑,那么,这就是一个军事冒险。一旦魏延所率领的部队被全歼,则对蜀汉而言,是个巨大的打击。魏延乃是蜀中为数不多的良将,魏延若战死,不仅对蜀汉是一个大的损失——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蜀军的士气,也是一个打击。再加上,子午谷非常容易设伏,魏军军中未必有人想不到这点,魏延一旦在子午谷中遇到埋伏,那就不是九死一生,而是十死无生。

诸葛亮为什么否定魏延的子午谷(若诸葛亮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3)


而此战,乃是诸葛亮北伐的首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另外,蜀汉国土偏僻,资源匮乏,对于战争的容错率非常低,一旦大败,有可能是致命打击。故而,诸葛亮拒绝了魏延的这个建议。而魏延的这个建议,可行性也是非常低的,这一点,在一千四百年后的明朝,得到了验证。闯王高迎祥率领五万精兵,意欲从子午谷偷袭,结果被明朝军队包了饺子,高迎祥本人战死。

因此,诸葛亮不用子午谷之计,是很正确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