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合作的大学(想在这里培养创新人才)

中俄合作的大学(想在这里培养创新人才)(1)

9月28日,布达克为学生讲授数学基础课。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深圳市表彰了276名优秀教师。名单中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布达克·鲍里斯·亚历山德罗维奇(以下简称“布达克”)。 布达克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在探索数学教学与基础研究方面成果显著。2018年,布达克收到邀请,远赴深圳加入新建立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成为计算数学与控制系一名教授。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14年筹建、2017年正式招生,是中俄两国人文教育合作的旗舰项目之一,融合了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的学术传统和北京理工大学实事求是、探寻真理的理念,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 布达克出身“数学世家”,祖父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数学系教授,父亲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布达克所执教的数学系既是俄罗斯高等教育的“王牌”学科,同时也是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石。 布达克说,来深圳前会有担忧,由于学校通过俄语教授专业课程,数学这一学科难度比较大,俄罗斯学生用母语学习时并不轻松,非母语的中国学生可能在消化知识上会面临更大挑战。 为了帮助中国学生度过用俄语学习专业课的难关,布达克将原来在俄罗斯六成科研、四成教学的工作安排重新分配,将80%的工作重心投入到教学上。上课时,他放慢语速,下课后,留出时间答疑解惑。 布达克说,在科研过程中遇到没有思路的时候,他会与中国学生们交流,这常常给他带来灵感。目前,他正带领研究生对台风建模。“生活中一切皆是数学。”他要教给学生用数学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达克爱上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也爱上了深圳。放假时,他会带家人在深圳和其他城市游玩,中国的面条和各类菌菇成为了他最爱的食物。 现在,布达克从教师升任为计算数学与控制系副系主任,探究式教学成果也逐渐显现。2019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在全国各项大学生比赛中也多次获奖。 2021年,学校将迎来第一批毕业生。布达克未来的目标,是在这里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中俄合作的大学(想在这里培养创新人才)(2)

9月28日,布达克下课后,向中国老师学习汉语。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中俄合作的大学(想在这里培养创新人才)(3)

9月28日,下课后,布达克在学校体育馆里与同在羽毛球俱乐部的老师一起打球。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中俄合作的大学(想在这里培养创新人才)(4)

布达克将获得的优秀教师荣誉证书摆在客厅显眼位置(9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中俄合作的大学(想在这里培养创新人才)(5)

9月28日,布达克在学校食堂购买广式牛肉面作为午餐。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中俄合作的大学(想在这里培养创新人才)(6)

9月28日,布达克在学校食堂吃午餐时,用牛肉蘸沙茶酱。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中俄合作的大学(想在这里培养创新人才)(7)

这是9月28日拍摄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中俄合作的大学(想在这里培养创新人才)(8)

首次来深圳的布达克(右二)在学校的临时校区组织入学考试后与教师留影(2018年6月13日摄)。 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中俄合作的大学(想在这里培养创新人才)(9)

9月28日,布达克为学生讲授数学基础课。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中俄合作的大学(想在这里培养创新人才)(10)

9月28日,布达克晚上下课后,在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中俄合作的大学(想在这里培养创新人才)(11)

9月28日,布达克晚上下课后,在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