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为什么突然消失了2004(为什么非典没有全球扩散)

先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的传染力。

我们这里要科普一下:在传染病学里面,我们通常用一个指数R0(基本传染数)来评估一种疾病的传染力。这个指标的意思是,一个得病的人平均会传染几个人。

R0值越大,说明疾病的传染性越强。

这次新冠病毒的R0,平均测算下来是5.7。只看数字大家没什么感觉,对比其他病毒之后才会明白这个数值的恐怖之处。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季节性流感来说吧。流感说是“感冒”,其实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和感冒可以说完全是两种疾病。

每年我们几乎都会遭遇季节性流感,粗略估计,一次季节性流感在全球范围大概能感染2-3亿人。幸运的是季节性流感的重症率和致死率相对都比较低。

季节性流感的R0是多少呢?大概是1.3左右。

一种RO值只有1.3的传染病,每年都可以感染亿人规模,那么RO值为3.7的新冠病毒感染同样规模人群只会容易得多!

要知道,病毒的传播往往是指数量级爬升的。也就是说,R0值每大一点点,传播扩散速度都会大很多。

非典为什么突然消失了2004(为什么非典没有全球扩散)(1)

再来看另一个对比案例,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注:实际源自美国)全球肆虐,在一年多时间里最少感染了10亿人,并且造成了5000万-1亿左右的死亡人数,造成的损失超过世界大战。

那么西班牙大流感(注:实际源自美国)的R0值是多少呢?也就2-3左右。

新冠病毒高达5.7的R0值,意味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邮轮这样的密闭空间),其传染率甚至有机会达到100%,只要有接触就会得病。

我们再看一下多种烈性传染病的R0值:

非典为什么突然消失了2004(为什么非典没有全球扩散)(2)

可以看到,除了曾经令全人类都畏惧的麻疹、天花之外,传染力最强的疾病就是现在我们面临的新冠肺炎了。和它相比,非典、西班牙流感(注:实际源自美国)等都只是弟弟。

以上只是理论分析,但实际发生的几个案例恰好论证了理论。

一个是韩国,只是因为一个大妈感染了新冠病毒,几次聚会后就导致上千名邪教徒感染。有段时间,韩国确诊患者中甚至有超过70%都是邪教徒。

新冠病毒的传染力,就是如此恐怖。

所以我才说,如果不及时控制,新冠肺炎感染过亿人口并非不可能。而下面也会说,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并不低。

非典为什么突然消失了2004(为什么非典没有全球扩散)(3)

二、再来看看新冠肺炎对人体的危害性。

有段时间,网络上声称新冠肺炎只不过是一次“大号流感”,国外也有不少类似的说法。

不得非典基本可以确定是中国起源,而新冠,不论是美国阴谋说,还是澳洲山火说,其实都比武汉起源要可靠一些。

当然新冠自身的特点也非常利于爆发,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现代体系下暂时出现的唯一一种能够大规模全球爆发的传染病。

非典为什么突然消失了2004(为什么非典没有全球扩散)(4)

这种病毒和历史上的其他病毒不是一个维度的,传染迅速潜伏期长起病微弱转重迅速重症率高全员易感传染迅速潜伏期长全员易感重症率高结合之后时间一长就转化为高死亡率,但结合数据需要在医疗挤兑之后才能显现,初期可以戴上大号流感的面具,后期才慢慢显现出天花级别的杀伤力。当大流行后,新冠病毒的RNA优势也会体现出来,变异特别的快,今天的疫苗有用,明天可能就没有效果了。新冠病毒甚至可能长期与境外缠绵,甚至完全改变这个世界的格局。

中国这样能够在病毒爆发后两个月左右时间战斗至收官的,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国家。这个史诗级防控措施在绝大多数国家眼里就只能目瞪口呆了。

非典为什么突然消失了2004(为什么非典没有全球扩散)(5)

非典为什么突然消失了2004(为什么非典没有全球扩散)(6)

非典为什么突然消失了2004(为什么非典没有全球扩散)(7)

绝大多数国家只有在疫情还没有发展到武汉当时程度时迅速有效行动,把疫情按死在初期阶段,才有希望能在很短时间内控制住新冠,越南、以色列甚至可以加上韩国、新加坡,都是在疫情初期就开始非常重视的国家,他们的防疫效果都不错。意大利重视了,但无效行动太多,事实上新冠和其他病毒不一样,这个病毒对欧美整体有些降维打击的味道,打的就是你的傲慢和偏见,打的就是你的小政府状态,打的就是你一直宣传的不带口罩,打的就是你一直以来的放羊教育导致蠢货一大摊到相信你的不带口罩宣传,打的就是你的有钱人会先为了自己的股市利益隐瞒消息,打不死你……

这次新冠疫情,百万打底,千万正常,上亿别惊讶,十亿为基底也不是没有可能,凡是境外形成医疗挤兑的国家,恐怕致死率都要和意大利齐平,如果医疗资源被击垮,致死率甚至可能翻倍。新冠病毒,有很大概率会成为人类记忆中最可怕的、危害最大的病毒,没有之一。新冠之冠,既是冠状病毒之冠,也是冠军之冠,新冠病毒,病毒中的新冠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