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方案二部分(桩基检测方案第一部分)

一、检测目的及原理

1、静载荷试验

静载荷试验是确定桩基承载力最直接的方法,它直接模拟将来桩基受力条件,旨在检测试桩的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试验时,利用反力装置,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用连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系数换算荷载,试验桩的沉降采用百分表测量。

桩基检测方案二部分(桩基检测方案第一部分)(1)

2、低应变试验

低应变桩基动测技术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利用低能量的瞬态或稳态激振法,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弹性波,弹性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阻抗存在明显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发生反射波,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以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据桩长计算桩身波速,以判断桩身完整性及估计砼强度等级并校核桩的实际长度。

3、声波透射法

利用混凝土强度(f)和声速(c)之间的相关性

f=acb ( a、b均为回归系数)

检测混凝土质量。

4、高应变试验

高应变动测是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此方法是采用瞬态激振,使桩土发生相对位移,利用波动理论揭示桩土体系在接近极限阶段时的工作性能,评价桩身质量,分析桩的极限承载力。

二、检测规范

1、静载荷试验

试验参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第4节“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

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载,即按一定要求将荷载分级加到试桩上,每级荷载维持不变至试桩顶部下沉量达到某一规定的相对稳定标准,然后继续加载,当达到规定的试验终止条件时,便停止加载,再分级卸载至零。

a.试桩的最大堆载不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

b.试验分级:采用逐级加载,每级加载量为极限承载力1/10。

c.沉降观测:每级加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d.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e.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f.终止加载条件:

(1)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注:1.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2)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4)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g.卸载及其观测: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的两倍,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h.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2、低应变试验

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第8节“低应变法”进行。

3、声波透射法

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第10节“声波透射法”进行。

声测管的安装埋设:

(1)声测管一般采用钢管,其内径比径向换能器外径大10~20mm,一般宜为50~60mm。钢管段与段之间用螺纹联结法(或用套筒联结法)联结。联结钢套管约10cm长。联结处要保证联结牢靠不脱开,密封良好不漏水,联结平整不打折,管内无异物保证通畅。螺纹口应缠生胶带或带漆麻丝。

桩基检测方案二部分(桩基检测方案第一部分)(2)

螺纹联结

桩基检测方案二部分(桩基检测方案第一部分)(3)

套筒联结

(2)声测管安装数量遵循: 每桩埋设2-3根声测管。其布置如下:

桩基检测方案二部分(桩基检测方案第一部分)(4)

2-3管

管与管之间上下应平行等距布置安装,一般采用一组3根等长的钢筋将声测管点焊固定,上下每隔2-3m加焊一组。声测管底部预先焊死,上端加盖,且上端口应高出桩顶300-500mm。

现场检测:

检测时,以每两根声测管为一组,三根以上以顺时针方向,两两一组。将收、发换能器分置于两个声测管中,从管顶(或管底)开始,以一定间距进行等高度的逐点对测,测试间距不宜大于250mm。

4、高应变试验

试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GJ106-2003)中“高应变法”进行。

(1)测试方法:

在离桩顶1D~3D桩身处对称安装一对力传感器和一对加速度传感器,重锤以自由下落方式垂直打击桩顶,瞬时冲击产生的加速度和力信号通过RS-1616K型桩基动测系统放大和A/D转换,变成数字信号传给微机,信号经过计算机软件的处理后存入磁盘,同时显示实测波形。

(2)分析方法:

实测曲线拟合法(CCWAPC)是根据采集的实测曲线,在室内通过CCWAPC程序求解波动方程,得出桩的结构完整性、桩的极限承载力以及荷载与沉降关系的Q~s曲线。其计算的基本要点是通过对实测信号进行拟合实现的。分析时,先结合实际情况、资料、经验等,假定桩各单元参数、建立土阻力模型;然后以一根实测的曲线[Z*V(t)]作为桩顶边界条件输入,通过求解波动方程,反算出桩顶的另一根曲线结果[用Fc(t)表示],完成一次拟合。若计算曲线[用Fc(t)表示]和实测曲线[用Fm(t)表示]不符,则调整桩单元参数和土模型的各种参数,重新进行计算,完成下一拟合。整个拟合计算过程成为一种“实测→设定→计算→比较”的循环,直至计算曲线和实测曲线的符合程度不能进一步改善为止,此时各参数认为是最佳估算值,最终得到单桩承载力及其它桩土参数。CCWAPC法采用了连续的数学模型,它能为每一段桩身设定不同的阻力、阻尼和弹限,至于向上运动和向下运动时的土阻力和刚度也可以不等,甚至可以考虑桩身任意截面处的缺陷、桩底处的辐射阻尼以及连续锤击时的残余应力影响等。CCWAPC程序还可以将拟合完毕的总阻力划分成静阻力和动阻力两部分,然后绘制模拟试验的Q~s曲线和桩周摩阻力分布图。

CCWAPC分析软件输出的结果内容包括:

①应力和速度曲线;

②计算阻力分布和桩基受极限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

③最佳的各种拟合曲线;

④模拟静荷载试验的桩顶沉降~荷载曲线和桩底沉降~荷载曲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