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简史(捧着金饭碗要饭)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因为此地隶属于拉丁语系,故被称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共有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跟美国一样,有过被殖民的历史,同时也具有跟美国一样的崛起条件,比如优秀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资源,欧洲的“高素质”移民等。

但是,为何只有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拉丁美洲却被贫困和动荡所笼罩,至今也没有走出一个发达国家呢?

拉丁美洲简史(捧着金饭碗要饭)(1)

本期就为大家讲述,拉丁美洲为何发展不起来。

拉丁美洲:捧着金饭碗要饭

拉丁美洲西临太平洋,东靠大西洋,北部有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这里大部分属南美洲地区,主要人种是印欧混血和黑白混血,再往后排是黑人、印第安人和白人。当然,印欧混血中的“印”是指印第安人,而不是印度人。

拉丁美洲跟整个美洲大陆一样,孤悬于亚欧非大陆之外。两大洋的庇护,让拉丁美洲不容易受到外部的侵略,拉美的地理位置,让他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

拉丁美洲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拉美大部分处于热带,在各个大洲中气候条件最为优越,很多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20摄氏度,没有亚洲和北美的严寒,也没有非洲的炎热。受洋流的影响,拉丁美洲的平均降水量高达1342毫米,是世界上最湿润的一个洲。

充足的雨水和肥沃的土壤,为拉丁美洲带来了优异的农业条件。除了生产玉米,稻米和小麦外,拉丁美洲还以大量产出甘蔗、咖啡、香蕉而闻名。拉丁美洲出口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糖、五分之三的咖啡和五分之四的香蕉,其中古巴出口的蔗糖最多,巴西生产的咖啡居世界首位,连名不见经传的厄瓜多尔,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出口国,远超菲律宾和越南。

拉丁美洲简史(捧着金饭碗要饭)(2)

拉丁美洲还拥有大量的林业、牧业资源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现代工业所需要的20多种矿产,拉美地区都有。墨西哥已探明石油储量有100多亿吨,委内瑞拉有80多亿吨;拉美的天然气储量约3万亿立方米,铁矿储量1000亿吨,主要分布在巴西;铜储量超过1亿吨,居各大洲之首;煤储量500亿吨,主要在巴西和哥伦比亚。

除此之外,墨西哥的硫磺和银、古巴的镍、牙买加和苏里南的铝、巴西的铌、钽、铍,储量均居世界前列。拉美完全可以实现工业原材料的自给自足,甚至出口外销。

说完了这么多优点,现实却是,坐拥金山银矿的拉美,整体比较贫穷,社会非常动荡,完全达不到美国和欧洲的水平,可以说是捧着金饭碗要饭

拉丁美洲简史(捧着金饭碗要饭)(3)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殖民时期

在未被外界发现以前,拉美地区的人民十分富足,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们所创造的文明,也丝毫不亚于当时的欧洲,比如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鼎盛时期的特诺奇蒂特兰城,也就是现在的墨西哥城,规模已经超过了当时的伦敦和巴黎。

拉丁美洲简史(捧着金饭碗要饭)(4)

特诺奇蒂特兰城

15世纪初,相信地圆学说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一路向西航行,发现了美洲大陆这片不为欧洲所知的领土。哥伦布坚持认为他抵达的是东方的印度,并把美洲大陆的土著称为“印第安人”,印第安是英语是Indian的翻译语,意思就是印度人。

哥伦布为欧洲发现了一块新大陆,也给整个美洲的原住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此后,欧洲探险家们纷纷来到美洲,进行殖民掠夺活动。

几乎还是原始社会的美洲土著,根本抵挡不住已经装备了火器的欧洲人,大片的原住民遭到屠杀和驱逐。此外,欧洲人还带来了天花、破伤风、肺病等疾病,故意将它们投放在原住民的部落中。美洲人根本没见过这些病毒,原住民成片成片地死去,天花甚至还被称为“欧洲人忠诚的武器”。仅过了150年左右,美洲的印第安人就被屠杀大半,从7千万锐减到350万人。

随后,欧洲殖民者们奴役了剩余的原住民,又从非洲运来了大量的黑人奴隶,在美洲从事生产工作。以此为背景,美洲的金银铁矿和各类经济作物,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欧洲人在享受到廉价优质消费的同时,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拉丁美洲简史(捧着金饭碗要饭)(5)

西班牙是这场殖民活动的急先锋,18世纪,葡萄牙人也来到了美洲,如今的拉丁美洲地区,就深受两国的影响,北美洲则更多地受到英国的影响。

不同的宗主国,为不同的殖民地区打上了不同的烙印。

迥然不同的殖民政策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征服帝国”,他们对拉美地区殖民地,进行了残酷的压榨和掠夺。在拉美地区,农业发展严重受限,因为西班牙禁止殖民地人从事农业生产,只允许他们开采矿石,生产经济作物,供殖民者运回欧洲换取利益。

同时,西班牙还规定,殖民地只能与宗主国进行贸易,禁止殖民地之间的商品往来,以及跟其他国家的殖民地之间的交易。在此背景下,拉丁美洲沦为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能源电池,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

此时的北美洲,基本是被英国控制。相较于西班牙殖民者,英国更乐意建立一个“商业帝国”。

拉丁美洲简史(捧着金饭碗要饭)(6)

英国人大量移民,他们开拓土地,将美洲的物产运回欧洲经营。在殖民地的政体上,北美更偏向于自治。英国人在这里设立议会和总督,并给予了充分的选举权和自主经营权。虽然也是在掠夺财富,但英国和北美的关系,更加类似于宗主国和藩属国。

但这样有一点不好,就是殖民地很容易、也有能力搞独立。英国人的这种殖民方式,为未来的欧洲养了一个大爹。

欧洲殖民者们到来之前,拉美地区有着绚烂的文明,北美则是一片荒原,但被殖民者们统治两个多世纪后,拉美地区已经严重落后于北美地区。

受两国政体和统治方式的影响,北美国家在独立后,能迅速实现政治稳定,因为他们的政治结构成熟完备,政体也很稳定。而拉丁美洲在独立前后政变不断,乱象丛生。新生的拉美国家,高层精英们始终无法达成一致,仅建国初期的动荡就持续了半个世纪,严重拖累了拉美地区的发展。

拉美地区和北美地区迥然不同的结局,或许在殖民时期已经注定了。

拉丁美洲简史(捧着金饭碗要饭)(7)

难以把握的发展机遇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拉美国家纷纷取得独立。从独立时间来看,已经比美国晚了半个世纪。

如同上文所说,西班牙和葡萄牙落后的政治体制,被拉美国家继承,拉美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快速地实现民主和走上发展道路,而是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军事政府,政府的独裁统治和对经济认知缺陷,拖累了拉美的发展。

美国独立的时间,正好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拉美国家则是错过了此次发展机遇;同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只是将拉美作为自己的原料产地来发展,造成了拉美极度依赖采矿、畜牧和种植园经济,工业发展严重落后。

独立后的拉美,没有大力发展工业,而是不断向外输出工业原材料。短时间看,拉美赚得盆满钵满,但实际上,拉美已经落后于时代。

时间来到19世纪后期,欧美国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虽然进行了工业建设,但此时的拉美仍以第一产业和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的强大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实力,苏联建国初期就是靠着大力发展重工业,迅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拉美国家享受着第一产业出口带来的巨大财富,却没有将财富用于工业变革,而是用于发展重工业,提升国家实力。

拉丁美洲简史(捧着金饭碗要饭)(8)

一战和二战期间,拉丁美洲幸运的没有受到波及。但说句不怎么恰当的话,拉美没有抓住世界大战的机会,实现自身的崛起。与美国瞅准机会强制干预战争,大发战争财相比,拉丁美洲也仅仅停留在“与己无关”的层面上了。战争对拉美毫无影响,战争带来的国际形势变化,也跟拉美毫无关系。

虎头蛇尾的发展措施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拉美国家遭到重创。随后,拉美政府开始意识到重工业的重要性。二战期间和二战后,拉美国家开始动用国家力量来推动工业化进程。

比如在1941年,巴西政府直接投资建立钢铁公司和国家银行,让工业成为了国家发展的支柱。二战后,巴西成为了世界第九大经济体。70年代,巴西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电子、核电、飞机等产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还是70年代,巴西的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七年超过10%,被称为“巴西奇迹”。

再比如,墨西哥在40年代也开始动用国家力量推进工业化,发展了30年时间,到70年代时,墨西哥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工业总产值翻了7倍,被称为“墨西哥奇迹”。

但拉美国家都没有将改革进行到底。80年代,由于政府干预过强,巴西发展陷入停滞,1985年巴西开始还经济于民,使得很多中大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倒闭,巴西工业出现了严重的倒退,巴西再次成为了发达国家的原材料基地,从工业强国倒退回了矿业大国。

80年代的墨西哥同样发生了经济停滞现象,为了改变现状,墨西哥放弃了国家主导工业发展的方针,重新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很快,由于市场经济和国外资本的冲击,墨西哥的工厂大量倒闭,经济陷入泥潭,不得不靠出口原材料维持国家的稳定运行。至于受到了哪个国家的资本冲击,大家都心知肚明。

巴西和墨西哥在经济危机到来时,放弃了自主的工业化道路,转而引入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导致国家资本被更加强大的势力所控制,经济开始全方位开倒车,丧失了成为发达国家的资格。

拉丁美洲简史(捧着金饭碗要饭)(9)

与之相反,我国在计划经济走到尽头时,引入了市场经济,但没有完全放开,而是在一步步进行试验。面对外部的压力和市场的冲击,我们硬挺了过来,始终没有放弃国家对经济的规划。最终,中国的企业适应了全球化竞争,逐步发展壮大并开始取得优势,中国经济也由此得到了长期稳定的发展。

巴西和墨西哥的境遇,只是拉美地区国家的一个缩影。

美国人的美洲

接下来,要说拉美落后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因,没错,还是你,美国,每次干坏事都有你

拉丁美洲独立时,恰逢美国门罗主义的兴起,美国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欧洲不应该在殖民美洲或涉足美洲的事务,对于欧洲的争端美国将保持中立,欧洲若将战事推向美洲,美国将视其为敌意行为。

其实换一种说法更为恰当,那就是:“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

由于国家实力差距过大,美国开始将整个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后花园,不但极力扩大对拉美的贸易和投资,同时还排挤在拉美的欧洲列强。很快,美国资本就控制了拉美国家的方方面面,他们一方面低价收购拉美的原材料,一方面在拉美倾销商品,俨然在搞一种有实无名的新式殖民主义。

拉丁美洲简史(捧着金饭碗要饭)(10)

19世纪末,美国与拉美国家召开了第一届美洲国家会议(又称“泛美会议”),美洲国家召开会议,本意是为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但每届会议都被美国实际操控。美国利用自己的优势,使用“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对拉美国家进行经济控制和武装干涉。

以此为背景,美国在拉丁美洲培养亲美势力。美国不管拉美统治者是什么样的人,不管统治者在自己国家实行了什么政策,也不管统治者如何不民主,怎样欺压人民。只要统治者亲美,政策有利于美国,美国都会大力扶持。

美国曾两次出兵干预墨西哥革命,对海地、尼加拉瓜等国家实行占领,利用军事力量颠覆巴拿马政权,将巴拿马运河的收益纳入到自己的口袋。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控制了巴西、智利、委内瑞拉等国家全部的铁矿开采,以及整个拉丁美洲90%的铜矿、60%的石油和50%的炼油工业。

拉丁美洲简史(捧着金饭碗要饭)(11)

1950年,阿本斯当选危地马拉总统,阿本斯废除了奴隶制,进行土改,并实行了一系列推动种族平等和民主进程的措施。1954年,阿本斯想以有偿购买的方式,将美国控制的危地马拉电力公司、中美洲铁路公司和联合果品公司旗下的土地收归国有。阿本斯此举动了美国的蛋糕,美国就直接派飞机轰炸了危地马拉,并策划了危地马拉的武装叛乱,推翻了阿本斯政权。直到继任的亲美政府,重新建立独裁统治,中止阿本斯的改革政策,并将各大企业和土地“归还”给美国,美国才善罢甘休。

1961年,古拉特就任巴西总统,古拉特恢复了与苏联的外交,并在国内推行社会主义改革。很快,巴西就发生了军事政变,古拉特被推翻,巴西又建立起军政府的独裁统治。

拉丁美洲简史(捧着金饭碗要饭)(12)

古拉特

1970年,阿连德当选智利总统,阿连德上台后开始实施重要企业国有化,并回收土地,发展基建,建立了大量的公共廉租房,对生活困难的人民提供帮助。视智利企业为自己财富的美国很不高兴,于是在尼克松的授意下,中情局开始扶植反政府武装,散布谣言,制造骚乱,搞“和平演变”。

1973年,智利右翼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阿连德不肯投降,死于总统府,智利又回归到了美国的“保护”之下。

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

篇幅所限,我们只列举了三个例子,但这样的情况子在拉美还有很多。

美国扶植亲美势力控制拉美,类似于西班牙在殖民地设立总督一样,一旦有左派势力推翻亲美政府,实行独立化的改革,就会招致美国的干涉。拉美国家长期生活在美国的阴影之下,拉美民众也饱受战乱、贫困和毒品的折磨,迄今为止,只有古巴依靠苏联的帮助,赶走了亲美势力,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切·格瓦拉,曾帮助卡斯特罗推翻古巴走狗政权,古巴革命胜利后,切·格瓦拉又辗转于非洲和拉美进行革命活动,帮助一些国家摆脱欧美控制。但上帝太远,美国又太近,拉美的革命斗争极难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大部分的结局就是遭到美国的扼杀。1967年,切·格瓦拉在南美的玻利维亚,被政府军杀害。

拉丁美洲简史(捧着金饭碗要饭)(13)

切格瓦拉

拉美国家一次次的斗争,又一次次地回到美国的控制之下,就这样循环往复。

对于美国来说,拉美国家最好就这样半死不活地吊着,持续为美国输血,让美国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下,拉美国家谋求政治、经济的真正独立都很困难,又怎么能持续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