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的故事成语(三国成语故事位极人臣)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时间是在蜀汉建兴四年(公元226年),主人公为诸葛亮。原文如下:

三国人物的故事成语(三国成语故事位极人臣)(1)

(李严)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亮答书曰:“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三国人物的故事成语(三国成语故事位极人臣)(2)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李严劝诸葛亮接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写了一封信给李严说:“我与您相交已经很久了,难道你对我还不够了解吗?你正以振兴国家来教诲我,以不要拘泥常规来告诫我,因为我也不能再沉默了。

三国人物的故事成语(三国成语故事位极人臣)(3)

我本来是东方的一个普通读书人,被先帝误用,成了地位最高的臣子,俸禄和赏赐成千上万。如今讨伐曹贼未见成效,知遇之恩尚未报答,您却要我获得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荣耀,自责自大,这不符合道义。如果灭掉了曹魏,杀死了曹睿,皇上能回到故都。到那时我与各位一起获得晋升,即使是十锡都可以接受,何况是九锡呢!”

三国人物的故事成语(三国成语故事位极人臣)(4)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诸葛亮在信中所提到的“位极人臣”,意为官位达到最高一级的臣子。这也是由诸葛亮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三国人物的故事成语(三国成语故事位极人臣)(5)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除了将蜀汉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之外,其实还有一项特别的安排。据《三国志·李严传》记载:“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这也就意味着两人都是刘备的托孤重臣,李严位居诸葛亮之下,是诸葛亮的副手,职务为尚书令,与这两个共同执掌蜀汉大权。

三国人物的故事成语(三国成语故事位极人臣)(6)

但当刘备病逝后,诸葛亮却做出了一个特别安排:“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将李严调到远离成都这一蜀汉政治中心,留在蜀汉东部边境的永安地区,由此可见诸葛亮对李严的防备之心。至此,蜀汉大权尽归诸葛亮掌握,李严成了一个局外人。

三国人物的故事成语(三国成语故事位极人臣)(7)

此时,不甘心大权就此被诸葛亮夺走的李严想出了一个主意,劝诸葛亮进爵称王。这一招看似奉承,实际上居心险恶。一旦诸葛亮接受李严的这个主意,就等同于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幸好诸葛亮没上当,回信驳斥李严,李严的图谋才宣告破产。

参考书籍:《三国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