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正宗火锅(海底捞川味火锅连锁品牌)

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的连锁品牌,创始人为张勇,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海底捞正宗火锅?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海底捞正宗火锅(海底捞川味火锅连锁品牌)

海底捞正宗火锅

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的连锁品牌,创始人为张勇。

1994年3月25日,四川省简阳市海底捞火锅城正式开业。2018年5月17日,海底捞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9月19日,海底捞确定最终发行价,每股17.8港元。 [3] 9月26日,海底捞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2020年,海底捞净利润3.093亿元,同比下降86.8%。 [31] 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排名360。 [33] 11月5日,海底捞公告:决定在2021年12月31日逐步关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海底捞门店。 [38]

截至2022年4月14日,作为上海市保供单位,海底捞生态版图下供应链蜀海物流运力已恢复30%以上,海底捞上海已有18家门店、2家外送站恢复线上营业。

2022年4月21日,澎湃新闻记者从海底捞方面获悉,海底捞上海已有26家餐厅、7家外送站恢复营业,上海各区均有涉及,会根据防疫要求动态调整。 [52]

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的连锁品牌,创始人为张勇。1994年3月25日,四川省简阳市海底捞火锅城

中文名海底捞外文名Haidilao hot pot所属行业餐饮创立时间1994年创始人张勇总部地点四川成都简阳市

海底捞始终坚持“无公害,一次性”的选料和底料原则,严把原料关,配料关。

二十多年来历经市场和顾客的检验,成功的打造出信誉度高,颇具四川火锅特色的火锅品牌。

经过二十年艰苦创业,不断进取,团结拼搏,海底捞逐步从一个不知名的小火锅店起步,拥有近2万名员工。

海底捞拥有一批食品、饮食、营养、工程、仓储、管理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

现有117家直营店,四个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个底料生产基地(获得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1994年3月25日,四川省简阳市海底捞火锅城正式开业。

1999年4月 西安首家店(雁塔店)营业。

2004年10月,四川省简阳市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四川烹饪协会理事会成员单位;11月,四川省简阳市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中国烹饪协会会员单位。

2007年2月 海底捞支持“陕西省慈善协会”对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的救助工作,参与并投资了五万元进行义卖;4月13日,四川省简阳市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在港澳台的商标注册工作完成;12月7日 海底捞在川菜产业20年发展成就表彰大会上,获得“川菜发展最具发展潜力品牌”;

2008年1月16日 海底捞获“大众点评网”2007至2008年度“最受欢迎10佳火锅店”和“2007年最受欢迎20佳餐馆”;10月18日 海底捞在《首批全国餐饮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中荣获“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

2010年1月22日 张勇董事长参加长江年度论坛暨长江年度人物颁奖礼,并荣获“2010年度长江年度人物”称号;6月 “Hi捞送”成立,开始“火锅外卖”的业务;

2011年5月6日,张勇董事长荣获由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2010年度中国餐饮业十大人物”;5月7日 由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餐饮企业百强”名单中,海底捞位居第20名;5月27日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2年3月27日,海底捞LOGO英文部分更改。海底捞品牌形象统一化、专业化;6月8日 海底捞党支部成立;9月4日 海底捞组建海底捞集团;10月22日,海底捞Hi捞送实现24小时营业,外卖全天服务; 11月5日 “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启动;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保证了员工满意率;12月13日 新加坡店开业。这是海底捞海外第一家分店,进一步推广了海底捞的品牌形象。

2018年5月1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017年营收总额为106.37亿元 [1] ;9月11日,海底捞在香港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其股份9月12日起在香港公开发售 [2] ;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新上市编号:06862)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7]

2018年10月25日,北京瀛海智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在东京宣布,海底捞和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联合打造的智能餐厅10月28日在北京开张。 [8] 截至2019年10月,海底捞市值2千亿港元。 [9]

2021年11月12日,海底捞计划以每股20.43港元配售1.15亿股股份,拟筹资23.37亿港元(约合20亿元人民币)。所得款项30%用于提升供应链管理和产品开发能力;30%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融资;40%用于集团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40] 11月5日,海底捞公告:决定在2021年12月31日逐步关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海底捞门店(其中部份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公司不会裁员并会于集团内妥善安顿该等门店的员工。 [38]

2022年 3月1日,海底捞发布管理层人事任命公告,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杨利娟调任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兼前首席执行官张勇将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李瑜出任海底捞中国大陆地区首席运营官,王金平出任港澳台及海外地区首席运营官。 [45]

2022年3月23日,海底捞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公告,2021年海底捞实现收入411.1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43.7%;亏损41.6亿元,其中由于2021年闭店计划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以及管理层采取审慎态度计提的减值损失超过36.5亿元。 [48]

2022年8月30日晚,海底捞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公告。上半年营业收入167.64亿元,净亏损2.67亿元。其中包含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人民币3.08亿元,以及2022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地区部分餐厅暂停营业或暂停堂食期间产生的固定开支和员工成本。 [59]

2022年9月7日到8日,海底捞通过四川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先后向地震灾区捐赠总额110万元的救灾款物,用于泸定灾后重建和雅安石棉灾民安置。其中包括50万元现金和价值50万元的13500份自热火锅、20000份自热米饭,以及价值10万元的饮料、牛奶、面包等包装食品。 [60]

2022年10月19日,海底捞在港交所公告,购买2026年票据的收购要约已届满。截至届满期限,2026年票据的持有人已有效交回本金额约2.4亿美元的2026年票据,占2026年票据的未偿还本金总额约44.56%。 [62]

1、服务态度:因为食客很多,经常要排队,餐厅就为等待的顾客提供免费美甲,美鞋,护手;免费饮料、零食和水果。并且服务员来自五湖四海,可以找老乡服务,态度很热情。 服务周到,甚至在卫生间里都会有专人服务,包括开水龙头、挤洗手液、递擦手纸等。

2、味道地道,特色突出。海底捞火锅有10多种锅底,如:牛油火锅、鸳鸯火锅、番茄火锅,菌汤锅等。

价格方面,地区不同,略有差异。

大部分店有自助调料台,有约20余种调料,您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任意调配;另外,还有免费水果,季节不同,水果也有所不同,如:圣女果、哈密瓜、西瓜等;也会有小米粥或是银耳汤等。

3、选择自由:海底捞所有的菜品都是可以叫半份的,半份半价。这样就可以品尝更多种类的食品了,而且价格不高。2019年10月1日,海底捞面向的大学生6.9折优惠是周一至周日通用的,具体打折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天14:00-17:00,以及22:00到次日7点;周六周日为深夜零点至早上7点;周末两天早上9点至深夜零点,可享受8.8折优惠。 [6]

2019年10月1日后,海底捞将政策修改为周一到周五的22:00到次日的7:00大学生可享受7.5折优惠,而周六周日的22:00到次日的7:00,只能享受到8.8折优惠。

相当于取消了下午场的优惠,只有午夜场了,并且优惠力度也有所降低。 [6]

继2月初推出方便菜之后,海底捞又在速食领域有了新动作。

2020年4月3日,新京报记者获悉,海底捞调味品旗舰店上线冲泡方便酸辣粉、冲泡米饭两款速食产品,其来自于海底捞关联公司颐海国际。

据颐海国际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其方便速食业务增长迅速,该业务也将成为其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 [10]

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截至2021年1月24日,股价报67.050港元,上涨4.77%。

相比年初的每股64.050港元上涨4.68%。 [11]

2019年8月20日晚间,海底捞发布半年报,2019年上半年集团收入116.94亿元,同比增长59.3%;营业利润9.12亿元,同比增长40.89%;公司股东应占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40.92%,新开餐厅130家,门店总数增至593家。 [6]

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的翻台率自2017年起再创新低,从2017年上半年5次/天跌至4.8次/天;同店销售增长率也由2017年上半年6.4%减少至4.7%。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同店销售增长率为12.5%,超过一线、二线城市的3.3%和1.9%。 [6]

2020年8月25日,海底捞公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97.61亿元,同比下滑16.5%;净亏损9.65亿元,同比下滑205.7%,上一年同期盈利9.12亿元。这是海底捞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4]

2021年3月23日,海底捞在港交所公告,2020年营收286.1亿元人民币,预估294.7亿元,全年净利润3.093亿元,预估7.02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3.45亿元,同比下降86.8%。 [31]

2022年8月15日,海底捞发布:在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营业收入预计最高将下滑17%,净利润最高亏损2.97亿元。 [58]

2019年,获评艾媒金榜(iiMedia Ranking)发布的《2019国产食品品牌排行榜》TOP5。 [12]

2019智慧零售潜力TOP100排行榜,海底捞排名第35名。 [13]

2019年12月12日,《汇桔网·2019胡润品牌榜》发布,海底捞以480亿元品牌价值排名第37; [14] “2019胡润最具价值民营品牌”第17位。 [14]

2020年

2020年1月3日,上榜2019年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排名第85。 [15]

2020年1月,2020年全球最具价值500大品牌榜发布,海底捞排名第441位。 [16]

2020年1月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海底捞以市值1570亿元位列第34位。 [17]

2020年5月10日,“2020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发布,海底捞排名第463位。 [18]

2020年5月13日,海底捞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第1691位。 [19-20]

2020年6月,位列“2019年中国餐饮企业百强”第3位。 [21]

2020年7月,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265.558亿元排名第350位。 [22]

2020年,入选艾媒金榜(iiMedia Ranking)发布的《2020年12月中国火锅底料品牌线上发展排行榜单》,排名第一。 [32]

2021年

2021年8月,入选艾媒金榜(iiMedia Ranking)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火锅品牌排行Top15》,排名第一。 [35]

2022年

2022年,入选艾媒金榜(iiMedia Ranking)发布的《2021年中国自热火锅品牌排行Top15》,排名第1。 [50]

2022年8月,入选《2022中国品牌500强》榜单,位列222位。 [63]

针对有媒体反映北京市“海底捞”劲松店、太阳宫店存在经营场所卫生条件存在问题等违规行为。北京市食药监局26日再次约谈“海底捞”北京公司,要求“海底捞”总部按照承诺对北京各门店实现后厨公开、信息化、可视化,限期一个月完成。

2017年8月25日,北京市食药监局针对反映的问题,立即对上述两家门店进行立案调查,并对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管理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地区的1家中央厨房和26家门店开展全面检查,第一时间责任约谈该公司北京地区负责人。

2017年8月26日下午,北京市食药监局再次约谈“海底捞”公司北京地区负责人,将本次对“海底捞”全面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问题包括消毒记录不全、餐饮具混放、未戴工作帽及口罩等,要求“海底捞”总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进行限期整改,并按照《关于海底捞火锅北京劲松店、北京太阳宫店事件处理通报》中所承诺,主动向社会公开整改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市该局将上述检查发现问题的门店记入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并在第二年度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中实施减分降级。

该局要求“海底捞”总部按照承诺对北京各门店实现后厨公开、信息化、可视化,限期一个月完成,同时北京地区负责人能够主动对各门店进行随时检查。 [23]

2017年8月27日下午3时,海底捞官网发布《关于积极落实整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声明》,表示对北京食药监局的约谈内容全部接受;同时将媒体和社会公众指出的问题和建议,全部纳入整改措施。 [24]

2018年11月12日上午,咸阳市某高校学生王某向华商报记者反映,为给同学过生日,他们一行凌晨5时许在秦都区大唐海底捞吃饭。约5时15分,她前往洗手间方便,进去不久,突然看到厕所下面伸进一只手机。在海底捞工作人员和她的朋友帮助下,将从女洗手间跑出来的男子找到,王某一口咬定就是该男子在卫生间偷拍。 [25]

2019年1月5日下午3点左右在武汉一家海底捞火锅用餐时,电视突然插播不雅画面。据了解,店内电视本来是用来播放海底捞火锅的宣传片。 [26]

2019年9月19日,一则“海底捞店长月薪12万”的消息曾刷屏。一份券商电话会议纪要显示,海底捞店长固定月薪约在35000元左右,通过培养徒弟店长来提成,店长通过徒弟店长提成的部分约占徒弟店净利润的3%以上。海底捞为三级分销模式,店长可以提成徒弟店和徒孙店的净利润,算上提成部分,海底捞店长月薪约能达到10万~12万元。 [6]

2020年4月,有消费者发现海底捞菜品涨价,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回应,涨价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涨影响,但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4月10日,海底捞对外发布致歉信,称涨价是公司的错误决策,向顾客致歉,并从即时起所有门店菜品恢复至疫情前标准。 [27]

2020年7月20日,济南海底捞就餐时在乌鸡卷中吃出硬质塑料片事件,海底捞工作人员随后将剩余乌鸡卷撤走回收,并提出本单免单并赔偿500元火锅券的处理方案,该方案被消费者拒绝。 [28] 针对消费者在济南海底捞就餐时在乌鸡卷中吃出硬质塑料片一事,海底捞回应表示,门店于当日接到反馈便对该产品的供应商生产加工、门店配餐等过程进行全面排查,对供应商生产加工环节派食安人员到现场进行核查。 [29]

2020年7月31日,继海底捞杭州富春新天地店的1批次筷子被检出大肠菌群后,海底捞杭州另一家店又因筷子消杀问题再次引关注。一则网络视频显示浙江杭州市场监管局突击检查绍兴路一家海底捞火锅店发现,筷子消杀记录有缺失,且用过的筷子未及时清洗。 [30]

2021年10月15日,河南郑州,耿女士和朋友去海底捞新世界百货店就餐时,其中点了一份72元的捞派脆脆毛肚,可上菜后发现分量明显很少,要求员工称重时发现规格约200g的毛肚实际只有138g,竟少了62g。 [36]

对此,店家回应称,产品特性导致水分流失,系员工备菜时操作失误导致,当天只有这一份菜品不合格,已于当天给顾客当面道歉。 [37]

2021年“小放牛 炒菜界的海底捞”,因为这句宣传语,河北餐饮企业“小放牛”,被火锅巨头“海底捞”告上法庭,指其商标侵权并有不正当竞争行为,索赔100万元。 [41]

2022年2月消息,网友称海底捞在会员系统里给顾客贴标签,其中主要包含体貌特征和个性需求等。针对上述问题,2月24日,海底捞表示,为了持续提升和优化顾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门店管理人员可以在会员系统中对顾客就餐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补充(如麻辣锅去葱段、柠檬水加冰等)。海底捞相关人士表示,海底捞于2020年起对相关内容进行持续优化,明确禁止对顾客个人信息如体貌等特征等进行任何备注。并于2021年1月全部排查整改完毕,所有新增信息均需要通过严格审核。 [44]

2022年3月20日,海底捞举办第三届海底捞捞粉节,对外宣布在线注册会员数破亿。配合捞粉节,海底捞于3月20日-3月31日通过微信小程序、海底捞APP发放优惠券,同时将推出“陪吃小嗨-茄茄星”系列盲盒、数字藏品小嗨盲盒等周边产品。 [47]

2022年4月30日消息,“五一”假期(5月1日-4日),北京市餐饮经营单位暂停堂食,转为外卖服务。海底捞表示,从5月1日起,北京地区所有海底捞门店将严格按照辖区疫情防控要求开展经营工作,包含自提、外送业务。海底捞北京各餐厅、外送站将全力保障市民居家就餐,其中70余家餐厅已入驻海底捞“捞点好货”小程序,部分门店也将开通外卖业务;除正在运行的自有外送业务,海底捞也将增加与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外卖平台合作,增加运力。 [53]

2022年5月19日,海底捞针对食用河豚中毒事件作出回应。海底捞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底捞河豚系列产品属于无中毒风险的食用级河豚,若有消费者河豚中毒可以通过医药检测报告查出,但根据消费者提供的医院化验报告显示,主要是炎症反应,并非神经中毒。门店已经对当天的品鉴食材封存。市场监管局分别于5月6日和19日到门店现场检查,确认相关产品资质及检验报告齐全,未发现异常情况。 [54]

2022年9月21日晚间,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了一项董事会调整,杨华、刘林毅、李瑜及杨立因工作调整已各自向董事会请辞以辞任执行董事,于2022年9月21日起生效。四人将继续担任各自在海底捞集团的其他职务。 [61]

海底捞公司财报显示,2020年海底捞新增门店数达544家,创历史新高,平均每天新增1.5家海底捞门店。截至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门店数量已达到1597家。在减掉即将关停的约300家之后,海底捞门店总数仍在1300家左右,依然是中国最大的连锁火锅餐饮企业。 [39]

2021年,海底捞发公告称将于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约300家未达预期门店。12月12日,通过地图软件搜索发现多城市多家海底捞门店显示“暂停营业”或“已关闭”。 [42]

2022年7月11日,海底捞在港交所公告,公司现正考虑将Super Hi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的股份进行实物分派方式的分拆及以介绍上市方式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单独上市之可能。 [55]

2022年2月21日讯,海底捞发布公告称,预期将于2021年度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38亿元至人民币45亿元。对比2020年收入约为人民币286亿元,集团2021年收入预计超过人民币400亿元,增长超过40%。 [43]

2022年3月23日,海底捞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海底捞实现收入411.11亿元,同比增长43.7%;净利润为-41.63亿元。 [49]

2022年8月14日,海底捞发布2022年上半年盈利预警。公告显示,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海底捞收入预计不低于167亿元,对比2021年同期收入约201亿元,减少百分比不超过17%。

7月13日晚,据港交所官网披露,海底捞海外子公司Super Hi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特海国际)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

海外业务一直是海底捞国际化的重要策略。根据招股书,截2022年3月31日,特海国际在亚洲、北美洲、欧洲、澳洲11个国家开设了97家餐厅。7月4日,特海国际的餐厅增长至103家,遍布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

在2021年一整年里,海底捞的海外门店数量仅增长了21家。但从营收上看,2021年海底捞在中国内地以外的门店营收为27.22亿元,在餐厅经营所得总收入里占比6.9%;相较于2020年22.26亿元的收入和8.1%的占比有所下滑。

虽然海外业务占比小,但相比中国内地的门店,海底捞的海外门店有着更高的人均消费, “客单价高”成为特海国际的一大优势。财报显示,2021年海底捞海外餐厅人均消费为197.9元,相当于公司平均值的1.9倍,境内一线城市的1.8倍。相比较之下,海底捞境内一线城市的顾客人均消费从116.2元降至111.8元,二线城市从105.7元降至101.7元,三线城市从100.2元降至95.7元。 [5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