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身份证为什么不显示(电子身份证上有哪几个新错误)

电子身份证为什么不显示(电子身份证上有哪几个新错误)(1)

通过真人认证,我在小程序里申领了自己的电子身份证,很是高兴。它有卡片证不具备的很多优点。可是略微一看,就不禁一声叹息,电子证又新造了几个错误和问题!

其所以说“又”和“新造”,是因为二代身份证面世十多年来,就一直有其上存在四个错误、五个错误、七个错误和没有错误的热议。

我无意翻炒这样的老话题,但对电子证上又出新问题,还是想略微说几句。

电子证对应的是二代卡片证。比较电子证和二代卡片证会发现,电子证上有不少区别。一些区别不难理解,比如一般手机屏幕的宽度都比卡片证小,电子证的排版自然要作些变化。但是,文本上的一些文字变化就无法让人理解了。

问题就出在文本变化和正背面排列次序上:(1)把原来的“公民身份号码”改为“公民身份证号”,是错误的。(2)把“民族”后边原来的“汉”改为“汉族”,值得商榷。(3)把国徽面排在人像面下,不妥。

电子身份证为什么不显示(电子身份证上有哪几个新错误)(2)

卡片式二代身份证样式(网络截屏)

电子身份证为什么不显示(电子身份证上有哪几个新错误)(3)

作者的电子身份证

咱们一个一个看。

(1)把原来的“公民身份号码”改为“公民身份证号”,是错误的。

与卡片证比,这里是加了个“证”字,去了个“码”字。这是电子证与卡片证的最大差别和电子证上出现的最大错误。

专家原来诟病的身份证“错误”中的重要两条是:1)身份证正面(国徽面)印的是“居民身份证”,而背面(人像面)印的是“公民身份号码”,“公民”和“居民”不一致不对;2)应该是“身份证号码”而不是“身份号码”,即应该是“证”的号码而不是“身份”的号码。

后来,有人对这两条给予了有力反驳,认定:1)“居民”身份证上印“公民”身份号码不矛盾;2)“身份号码”无错,证上印的就是身份(人)的号码,在证上没有专门的证件编号时身份号码也可以同时作为证件号码。

两种对立的观点谁对谁错,这里不予讨论,文末附有相关几篇代表性文章的标题,感兴趣者网上一搜即可看其详细。这里要说的是,电子证这一改,造成了两个新问题。

一是生造了个“公民身份证”。身份证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注意,这里是“居民”,不是“公民”。因此,可以说中国根本就没有“公民身份证”,只有“居民身份证”,用以“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见该法第一条)。

不知道电子证系统怎么能造出个没有法律依据的“公民身份证”。只有法律上确认了用“公民身份证”,才可以这样写。再说,身份证的正面还是“居民身份证”,背面为什么要弄个“公民身份证”,弄出“两‘民’证”呢?莫名其妙。

二是把“身份号码”改为“身份证号”不必要。“号码”简化为“号”当然无所谓。但卡片证不改“身份”号码为“身份证”号码,电子证此处也就应该跟卡片证保持一致,没必要改。

我找到了一张其家长新办的幼童身份证的照片,显示二代卡片证的体例一直没有任何变化,跟十几年前一样。

电子身份证为什么不显示(电子身份证上有哪几个新错误)(4)

新办的幼童身份证

退一步讲,即使有关方面认定原来的卡片证上“身份号码”应改为“身份证号(码)”,电子证也不应该以“公民身份证”这样的新错误来纠正旧错误。

(2)把“民族”后边原来的“汉”改为“汉族”,值得商榷。

微观上讲,“民族”后边写“汉”或“汉族”都可以。但是,从一代证开始,二代卡片证同样,“民族”后边都写的是不带“族”字的民族名称“汉”,不是多一个字的“汉族”。因此,从电子证应与卡片证一致的角度讲,还是不要把“汉”改为“汉族”。

如果是卡片证也这样修改,或者是电子证系统有意要改掉卡片证的问题,完善整个文本,把“汉”改为“汉族”当然可以。但是,未见有这样的官方说明或媒体报道,也没发现电子证上有其他的正确的完善性修改,比如专家讲的应该把措辞不准确的“出生”改为措辞准确的“出生日期”,把有效期限从比规定多了1天的“2007.06.30—2027.06.30”,改为准确符合20年规定的“2007.06.30—2027.06.29”。

(3)把国徽面排在人像面下,不妥。

电子证是让身份证的国徽面(正面)和人像面(背面)在手机上同屏显示,避免了二代卡片证的一个大弊端:身份信息和证件有效期限信息分别印在证件的背面和正面(一代证则在同一面,即人像面),复印的话必须印两次。这被指为二代证在设计上的最大败笔。

由于这个败笔,因“多复印一次”,全国每年的身份证复印费总计就得增加数亿甚至十数亿元,算上耗时成本则损失更大。我猜想,责任人恐怕会因这个败笔给社会造成巨额损失而内心终生难安。这也许是社会上对身份证几大“错误”争得轰轰烈烈,却总是不见责任方出来澄清的原因。

所以,电子证正背两面放在一屏就让人特别欣喜。只是,它把证件背面(人像面)放到了上面,把证件正面(国徽面)放到了下面。应该是倒过来,正面在上背面在下,“国前人后”才对。当然,现在这样并不影响使用,只是不妥。

身份证也是由国家设计制作的国民名片,人人使用,备受关注是理所当然的。二代卡片证弄出那些真正属问题的“问题”和至少有问题嫌疑的“问题”,应该引起电子证设计制作者的足够重视,怎么可以让电子证再出新问题呢?

附文:

二代身份证上没被说过的一个老问题

十几年来,人们所指出的二代身份证上的“问题”或“错误”,综合起来,主要是七条:(1)证件有效期限信息和证主身份信息分别印在正、背两面,不合理。(2)正面是“居民身份证”,背面是“公民身份号码”,“居民”、“公民”不一致,不对(这一条已被否定)。(3)“身份号码”应为“身份证号码”(这一条也已被否定)。(4)用“出生”不准确,宜改为“出生日期”。(5)证件所标注的有效期限比法定多了1天(比如 “2007.06.30—2027.06.30”,是整20年零1天,不是规定的整20年)。(6)长期有效证件的期限标注(比如“2018.02.27—长期”)中,使用“长期”一词不对(“长期”指的是一段时间,不是指一个时点,不是指终点日)。(7)“身份”应改为“身分”(这一条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本来应该用“身分”,“本分”的“分”,但因为身份证已经这样错了几十年不再好改,现在就只好和最好以非为是,免得引起更多的混乱)。

除上述七条外,还有人提出一些其他“问题”。比如有人指出用“住址”也不够确切。他们说,现在身份证上面的“住址”,是办证时的住址,而实际住址可能在办证后不久就变化了。再比如,有人说,有的少数民族有名无姓,因此,用“姓名”也不够确切,不能准确涵盖全面情况。

对于以上,咱们都不多讨论。本文要说的是一个好像没人说过的问题:“民族”后边的“汉”字离前面的“族”字太近。

这个问题早就存在。可能因为现在我是在幼童的新证上看到,这个老问题看上去就更加明显。它跟把本应印到一面的重要信息印到两面性质类似,也属排版问题。

电子身份证为什么不显示(电子身份证上有哪几个新错误)(5)

咱们看左上方那一块,蓝色印刷的“姓名”“性别”“出生”“住址”四项,后面黑色印刷的第一个字离前面的后一个字,即离“名”“别”“生”“址”四字,各自都较远且应该说距离基本一致,看上去是比较整齐的。而“性别”右边,跟“性别”两字颜色、字体、大小一样的“民族”这一项后,黑色的“汉”字却离“族”字很近,距离大概是“女”到“别”之间的一半,跟其他四项不一致,看上去相当别扭。

为什么要弄出这种内容属同类项,排版却不一致的问题呢?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正当理由。

如果跟“性别”等四项一样留空排民族名称,“民族”后面现在的空间,按下下行“住址”后面排满后的最后一个字算,可以排5个字。而据最新版《新华字典》附录,我国56个民族中,民族名称最长的是两个,即柯尔克孜族和乌孜别克族(境外的称乌兹别克族),不算“族”字都是4个字。就是说,“民族”后边不存在排不下长民族名称的问题,没必要让“汉”字往前挤。

当然,这种版面瑕疵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不影响理解和使用。不过,身份证这种全民性“国证”,16岁以上国民基本人手一张,16岁以下很多也有。如果我们承认,这种全民性国证除了具有作为证明的核心功能外,还是天然的国民名片,并且免不了具有对国民的审美教化作用,那么,就不应该忽视它的版面瑕疵问题。

应该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有关部门在“放管服”内容中纳入了身份证办理,其中就包括“多拍优选”这一条。就是说,在办证时群众如对所拍身份证照片不满意,可以申请重新拍照3次,从中选用其最满意的那张。这显示了群众的审美需求和有关方面的积极回应。那么,在身份证上不让民族名称偏离美观协调的版面位置,也应该是有关方面的责任。

附:讨论身份证“错误”的5篇代表性文章的标题

◇二代身份证被《咬文嚼字》主编指出四处语病

◇身份证4个“错误”被清华教授指出

◇身份证岂可一错再错?

◇身份证“错误”四辩

◇身份证上没有语文差错

(这些文章是通过百度、今日头条或微信搜索到的,其中后3篇最初发表于纸媒)

电子身份证为什么不显示(电子身份证上有哪几个新错误)(6)

(声明:景观图片来自版权方,未经其许可请勿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